|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心得体会
我参加了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我认真学习教材的讲解和分析,并认真做好笔记,使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一、以人为本,因需编排。 经过老师们的讲解,我了解到新教材的编排,是根据人的生活需要而编排的。如:立体图形的认识,以前是编排在五年级,现在呢?却在一年级也出现了。这跟我们的生活有关,孩子们每天都生活在立体空间之中,接触到的立体图形较多,所以,这种编排,它体现出了“以人为本,面向‘人’的教育理念”。 二、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通过专家讲座,让我懂得数学课堂应当成为学生交流的场所,这个场所是我们当教师的给提供的。因为我们教师是只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只有让他们能“自主、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才能充分发挥出他们的聪明才智。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新的教材中增加了许多让学生交流,讨论、合用的内容。这也给学生提供了有利的机会。 三、活用教材,因材施教。 新的教材选材多样,多数是结合生活实际。一幅幅画面生动形象、有趣,报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安排教材,这方面老师做的很好。如上课了,老师问:1分钟到底多久?他让学生边听音乐边看黄山的日出情景1分钟。接着问:1分钟你能做那些事情?他让2个学生拍球,边拍边数,其他学生做计算题,老师算时间,还配了音乐,到1分钟后,让拍球的学生报数,每人拍了几下,做计算题的各做了多少道。听课老师的评语是:这节课上的“很美”。的确是这样,听这位老师的课是一种亨受,让人感觉很轻松。好像上的不是数学课,而是优美的音乐课!又像是愉快的体育课。这就是老师的特色——活用教材。这也正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之一。在分析教材过程中,教师经常要仔细琢磨“教什么”“怎样教”“教材的知识结构、内在联系”“教学的目的要求”以及“教材的地位、作用、重点、难点、关键及蕴含的思想方法、德育因素”等问题。所以说,教材分析又是教师熟悉教材、把握教材并逐步达到驾驭教材的重要途径。教材分析既关系到教,也关系到学,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正确识别教材的内容 对于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角度大致划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认识和理解教材,首先要明确教材的内容属于哪个领域的知识或技能。以便依据不同类别知识、技能的特点和教学规律,择定适当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二)把握知识、技能的要点或知识点 分析知识、技能的要点或知识点,是认识和理解教材的重要任务,也 是实施教学设计和落实教学目标的前提之一。教师应结合课程标准认真分析教材的内容,仔细区别哪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哪些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而安排的背景材料、例证或过渡性练习,准确地找出教材内容的要点或知识点。 (三)理解教材编写的思路与内容的逻辑关系 思路往往不是教材外显的部分,内容的逻辑关系也容易被忽视,对此,教师在认识和理解教材时应该特别给予重视。要分析本段教材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表达方式和程序,研究素材、例证、练习与知识、技能穿插编排的意图,从中领悟出教材提供的教与学的过程和方法,明确教材的思路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以此作为理解教材的一个重要方面和设计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 (四)明确教材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掌握新旧知识、技能的联系,是搞好新知识、技能教学和实现知识系统化的重要环节。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教材内容中的新知识和前后教材中知识的关系,发掘新知识、技能的“生长点”,以实现知识、技能的正迁移。还要分析教材中新内容与相关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不断将新知识归纳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努力构建各类知识、技能的网络,从全局上更好地把握和使用教材。 总之,新教材所重视的是人文教育,并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是结果。是以足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而提供有价值的数学素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