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年级语文教学叙事 一份来自春天的作业——种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6-14 14:42: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背    景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语文园地里给出了《节气歌》要求背诵。在以往的教学中总是带领学生读一读,结合《节气歌》后边给出的二十四节气名称来解释一下歌谣的意思,最后学生能够把《节气歌》背会就可以了。

但随着对二十四节气的不断了解,特别是当知道二十四节气的提出就是根据我们中原物候变化而来,二十四节气的制定者宋应星就是河南人,至今登封观星台的天地之中还有测夏至点的日晷,这些都让我感到作为一个河南人的自豪,我们的学生当然应该更加具体地了解二十四节气,这是我们灿烂历史悠久文化的一个缩影。

不管是2001版《课标》,还是2011版《课标》都非常重视“观察自然”,重视培养学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在人教版小学《语文》12册教材里,几乎每一册都至少有一个单元的内容与“自然景物”直接有关。从语文学习层面来看,学生对自然的关注应该不少了。而且很多孩子经常被家长带着去各种旅游,感觉上学生对自然应该是很亲近的。实际情况又怎样呢?

“麦子是秋天成熟的”

“夏天树叶落下来了”

“除了高粱大豆,还有什么是庄稼?”

让我们无语的其实不止是这些。

教室的窗外,有一棵高大的法桐,比法桐还高的是一棵中国梧桐。两棵树就在窗外,天天见。问我那些二年级的孩子,是什么树?全班七十人,没有一个孩子知道。

我们的先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敏锐地感受着物候的变化。在和大自然对话中,为我们留下了一首首伟大的诗歌。如果我们的孩子在所谓的现代文明的隔离中对自然是这样的误解和无知,又怎会去理解那些充满着生命灵动的诗文。我们想读“在农历的天空下”那样切合自然变化的诗词,我们又怎样读懂呢?即便是读了背了,对诵读的内容不甚了了,内心充满隔离,那样的诵读究竟有何意义?

·           

缘   由

常丽华老师 “在农历的天空下”的诗词学习之旅是一个诗意盎然令人向往的真语文课程。这是一个以诗词为主的综合课程,以农历时间为线索,从冬至开始,跨越四五两个年级,直到下一个冬至结束。在这段旅程中,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根据四季变化学习诗歌,同时配合国画、月亮与星辰、民间故事、汉字、书法、考古、对联、民俗进行理解。

“在农历的天空下”,这美美的名字读着就让人无限向往了。想想吧:无论是鲜花盛开的春朝,还是皓月朗朗的秋夜,在小荷娉婷的夏雨池塘,在红梅傲放的冬雪朔野,一群充满生机的孩子在晨诵午读暮省的诗意语文生活里,朗朗地读着、浓浓淡淡地悟着这些切合着时令、切合着周遭的最美古诗词,那是多么幸福的心灵之旅!能够带领学生以这样的方式走进先人的智慧,体会自然与文学之美,感悟中华文化的魅力,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又是何其幸运!

只可惜,全部照搬常老师的课程对我们班那些七八岁的孩子来讲,在理解上实在是有些难度。而且我校素有积累古诗词的习惯,每学期都有20首的任务,此外还有《三字经》、《弟子规》、《论语》、《日有所诵》等等,所以如果再加一个宏大的背诵计划,实在是难以进行。于是在想,能不能在低年级的时候给孩子打打基础,把孩子的目光引向关注自然、关注物候变化呢?建立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是《课标》多次提到的语文学习要求,我们在低段的教学中就应该从不同渠道多种方式地去落实。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也是传统教育观念知而言不如起而行的体现,在阅读中让增长见识,丰富情感,反过来学生在生活中会更好地感悟已有的诵读积累,追寻更大的阅读视野。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5 23:0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