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3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理解积累运用—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31 12:42: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理解积累运用—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
主讲:容玛丽
身为语文教师,我们经常面临这样的尴尬: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就学了不少课文,包括名家名篇,也接触了许多的优美词句、篇章,可一到说话表达、动笔习作时却“词汇贫乏”。 其实,无论是口头的说,还是笔头的写,无非就是调动大脑中储存的语言信息,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而成的。能否听懂别人的话,能否在朗读的过程中迅速抓住文章的要点,也都是以自身语言储存作为基础的。就连思维、审美、鉴赏等一系列心智活动,都是以语言的传递、转换来完成的。可是反思我们的阅读教学,常常花更多时间在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上,而轻视甚至忽略语言训练,导致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仅停留在朦胧理解和机械记忆基础上,未能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因此,应强调语文教学的每个基础环节,老师要帮助学生不断积累语言,不断熟悉语言,真正把古今语言的精华据为己有,能在需要时招之即来,呼之即出。下面,我结合我们科组的研究课《装满昆虫的口袋》,谈谈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的一些想法。
一、理解——内化的前提
语言的学习与掌握,都是从词语的理解开始。就某一词语而言,学生只有准确深刻地理解了,才能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才能奠定其内化的基础。为此,在教学中须把“理解”作为语言内化的重要前提。
1.深刻理解。对词语只有理解深刻,才能掌握牢固。因此,对重点词语要引导深入理解,避免望文生义。在《装满昆虫的口袋》第一自然段中的“鸟栖虫居”这个词可这样分步引导:
第一步:结合字典,初步理解。
第二步,联系语境,具体理解。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写“鸟栖虫居”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词的意思。
第三步:根据关系,深入理解,让学生用“因为……所以”说说法布尔生活的那个村子的环境,从而更深入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同时感悟出法布尔从小对小虫子着迷跟他的生活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2.形象感悟。借助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理解语言,可使词语活化、动化,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在本课中介绍了纺织娘、小甲虫的外形,可以出示这两种昆虫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知“全身翠绿、触角细长的纺织娘”及“这只小甲虫比樱桃还小,颜色比蓝天还蓝”这些语句,使这些语句在学生头脑中不再抽象,而是具体的形象。不仅了解大自然的神奇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同时还学会表达时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
3.准确运用。词语的理解和运用的紧密相关的,只有准确理解,才能准确运用。因此,对意思相近的词语要通过此较,弄清差别,才能准确理解并运用。本课中的一组近义词“着迷”“迷恋”“痴迷”, “着迷” 指入迷、入神;“迷恋” 指过分喜爱,难以舍弃;“痴迷”指对某种事物喜爱不得了时,已经无法脱离。在教学时,先引导学生找出“着迷”的近义词并读读其所在的句子,再说说这三个词位置能否互换。
因为村子里花草丛生,鸟栖虫居,所以他对小虫子是非常入迷的,所以文中用了“着迷”一词;虽然父母对他百般的责骂,但他仍然被着家人躲起来偷偷玩这些小昆虫,这都源于他对昆虫过分喜爱、难以舍弃,所以文中此处用的是“迷恋”;最终,因为法布尔对昆虫喜欢到了无法脱离的地步,达到了“痴迷”的状态,他做了一辈子的昆虫研究,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
这样把这三个词的差别搞清了,就会变成学生自己的词语,一旦生活中出现相似情境,其词语的准确选用就不难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5-31 12:42:23 | 只看该作者

二、积累——内化的基础
语言训练的重要目的在于以有效的方法将课文中丰富的语言材料逐步贮存于学生的语言仓库之中,这样,一旦需要,才能涌于笔端。因此,教学中,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还要将其引入记忆仓库,变成学生语言的厍存。
1.以新引旧,以复习促贮存。教学中,可在学生接触新学的词语,以一词引一类,以丰富学生的词汇贮存量。如文中的“甜滋滋”一词,可引导学生回忆表示心情愉快的词除了这个三字词语,还有“喜悦”、“欣喜若狂”等二字词语、四字词语。这样,学生在词语运用时,便可随机选择,而避免用词单一重复。
2.由内引外,以扩展促贮存。随着课文阅读的开阔,学生接触的语词也越来越多,但这些词语学生理解往往是粗浅的,为将其变为学生的语言,还可以采用一词带一串的方法。以前面说的“甜滋滋”为例,还可引出“红通通”、“喜洋洋”、“胖乎乎”等分别表示颜色、心理活动、神态的不同的ABB形式的词语。
3.从文引词,以变更促贮存。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用关联词语归纳课文内容,以促使积累并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如本课中可以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虽然……但是”这两组关联词来概括文中的两个事例:“因为法布尔去抓纺织娘了,所以爸爸妈妈找不着他。”
“虽然法布尔去捡小甲虫时受到父母的责骂,但是没能阻止他对昆虫的迷恋。”
三、运用——内化的关键
语言材料的理解和贮存,最终是为了运用。因此,必须加强语言的运用训练,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内化,在语言运用中活化,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提供运用机会。本文第一自然段讲的村子的自然环境,可以引导学生将这句话运用到平时自己的习作中,如“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到郊外游玩,只见这里小溪纵横,花草丛生,附近丛林中鸟栖虫居,各种可爱的小动物跑来跑去。”类似这样的生活场景都可以模仿这个句子写话。
2.创设运用情境。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有这么一句话:“他把鸭子赶进池塘以后,就去水边逮蝴蝶,捉甲虫,或是蹲下来静静地观察奇妙的水底世界:漂亮的螺壳、来回穿梭的游鱼、五彩缤纷的蠕虫……”此处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改写:
(1)周末的万绿园是一个热闹无比的世界:有在蓝天下放飞着五颜六色风筝的人们、在树阴下欢乐舞蹈的老人、      ……
(2)春天的公园是一片花的海洋:    、    、     ……
3.构筑运用阶段。语言的内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得有个过程。在教学中,要架设语言转换的阶梯,以引导拾级而上,逐步内化。
本文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作者为了表现人物特点,选取了几个典型事例。其中,抓小甲虫这件事写得最为详细,无论是人物的动作、神态还是语言、心理活动,都是很好的习作范例。为将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扎实的训练,可以这样引导:
1.借助文本,了解方法。学习这个事例时引导学生找出细节描写,品读相关语句,从而体会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把一件事写具体。
2.超越文本,落实内化。在学生掌握这一写作方法后,再引导学生把法布尔去抓纺织娘这个文中略写的事例,模仿着加入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细节进行扩写。
最后,我以“阅读是吸收内化,写作是倾吐表达,从吸收内化到倾吐表达,这就是学习语文的过程。”与大家共勉。我的发言到此结束,因能力有限,如有说得不妥之处,请各位包涵!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5 21:2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