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引导学生写好作文的几点做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24 10:44: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浅谈引导学生写好作文的几点做法
                         澄迈县白莲中心学校    吴翔燕
作文是学生文字表达能力和思想水平的体现,是学生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能力和观察能力的综合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教作文难,写作文苦,这是教师和学生都公认的。师生都觉得上作文课是一件十分头疼的事,然而作文又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项教学内容和作业任务。怎样引导学生写好作文呢?我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应引导学生做到如下“三勤”,即勤阅读、勤积累、勤运用。
一、引导学生从小养成勤读书的好习惯
作文,如一件衣裳,词语、句子,宛如针线、布料,而个人的头脑恰如储存
丰富的词汇和大量的优美句段,作文才能有足够的“料子”。而词汇和优美句段来自书本(课文和课外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阅读书刊,有了丰富的积累,写起作文来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为了让学生勤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丰富学生的词汇,让学生储存足够的“料’,除了课文,我千方百计为学生创设读书条件,我在班中办了一个“小小读书角”让学生从自家带来各种书刊,如《故事书》,《作文》,《十万个为什么》等等集中在一起,并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读阅,为了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我经常在班里举行“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诵读比赛”等活动,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将学生的心从玩耍中拽回到书本上来。久而久之,学生便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读书多了,学生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内化,作文的“料”也逐渐丰富起来。现在,班级有了“最美读书柜”,学生的阅读量更大了,我更是紧抓不懈。
二、指导学生养成勤积累的好习惯
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个人读再多的书,若不动笔记下来,久而久之,便容易忘记。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书刊的同时,我注意引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如:描写天气变化的词语、句子,描写人物外貌好词佳句,名言警句等等,都要随时记录下来,还可以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仿写其中的句子或片段。记下的好词佳句和精彩片段,每个早读时间,我都要让学生拿出来读几遍,让学生在读中不知不觉内化成自己的东西。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积累,我在引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寻找积累生活中的素材。因为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很多值得我们记、写的内容,因此,我十分注意引导学生寻找和积累生活中发生各种各样的事,一旦发现,就让学生随时把事情的经过记录下来。例如,一次体育课,因为下雨,只好在教室里上课,学生玩起来很高兴。我就抓住这一机会,让学生写一篇小作文《一节特别的体育课》。因为是学生亲身经历的,所以写起来非常顺手。这样引导学生勤于积累,词汇丰富了,到写作文时,就不会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三、引导学生养成勤于运用的好习惯。
勤读勤记勤积累,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勤于运用,将积累的知识运用到作文中去。因为写好作文,除了会灵活地组织材料,还要懂如何适当地运用词句。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把积累的好词佳句运用到作文中去。
例如:人教版小语教材三年级上册习作六,介绍自己去过的一处景物,若写到公园里的池塘的鱼时,可以运用《22、富饶的西沙群岛》第四自然段的句子: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多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晴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若写树木可以运用《23美丽的小兴安岭》中描写树木一年四季的自然段。学生恰当地运用上这些,写出的作文就会丰富而精彩。此外,在指导学生习作时,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积累得的一些名言名句。例如:指导学生写《做时间的小主人》时,可引导学生用上“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名言警句来勉励自己。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会生动引人。
另外,在平时,要让学生坚持写日记,并不断运用一些好词佳句,相信日积月累,学生的习作水平就一定得到提高。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要想引导学生写好作文,就必须引导学生勤阅读,勤积累,勤运用。书读多了,视野就开阔,思维就活跃;积累多了,素材就丰富,语言就生动;学会运用了作文就生动,描写就传神;学生的作文能力就会逐渐提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9 08:4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