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是一个课间,自己在校园里随处走走,了解校情、学情。在学校的主干道上,一群一年级的孩子正往教室里赶。说“赶”,是因为孩子们都是蹦跳着跑步走。低年级的孩子一般都是这个节奏,虽让人担心磕碰,却总是忍不住被活泼、可爱感染。
担心竟然发生了:一个孩子在赶超时,脚被另一只脚划了一下-------我禁不住喊了一声“慢点”,但我的喊已不起任何作用,孩子直直躺在了地上。看样子,摔得不轻——倒地后并没有马上起来,面部明显有些夸张。
一起赶超的几个孩子中跑在最前面的那个停了一下,回过头看了一眼地上的伙伴,有两三秒钟,然后转脸回了教室。是谁用脚划了这个孩子?直觉告诉我,应该是他。
等我走过去试图扶起地上的孩子时,他已经站起来了。我在安慰之后,问是谁将他划倒的,他不知道。接下来,我扶着他走进了教室,直接将刚才我认为的“肇事者”叫了出来。
“肇事者”没有否认。
问他为什么划那个同学,他回答说不是故意的,只是见那个同学摔倒才知道的。
我又问他,整个过程自己有没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妥当。他想了想,“应该对他说声对不起”。
“还有吗”,他很茫然。我提醒他,倒下的那个伙伴摔得痛吗?他点了点头。突然说“我还应该安慰他”。我肯定了他的想法,接着问他,能当面将安慰和请求谅解的话说给他吗?
那个同学就在旁边。
“对不起。”“没关系”。
“还疼吗?”“没事。”
这个时候也许说什么真的已经不重要了。但,从他们的脸上,我分明读出,两个同学都带着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这种满足,虽然迟到了些,但在孩子们身上重新唤醒同学之间的关爱,那份发自内心的诚挚的爱,事后同样重要。这种爱经历这样一个特殊的开发仪式,相信,将植根在两个孩子的心中。
当我的眼神从两个同学身上转移出来的时候,我看到了教室另一边——班主任的目光,我们的目光交织在一起,眼中有感谢、点赞,更有为师者的心心相通。
孩子年纪小,但他们眼中没有小事情,认真处理这些小事情,正是对童心的呵护。为师者和孩子打交道久了,被人认为婆婆妈妈、絮絮叨叨。但琐碎的背后,其实就是教师的崇高-为了童真,自己也“幼稚”地生活在童话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