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幼儿园科学教育初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22:4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学技术和人才的竞争。为此,世界各国都把培养科技人才,提高国民的素质作为国家的发展目标之一,我国也提出了“科技兴国”的基本战略。要想“科技兴国”首先要让人们掌握﹑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而教育作为科学知识传达的一种手段,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幼儿教育作为一种最基本的教育,它所指向的对象——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科技兴国”战略中他们将成为建设祖国的中坚力量。那么在幼儿园教育中渗透科学教育,让他们从小了解﹑学习﹑掌握初浅的科学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就是要引导幼儿从小就了解科学的概念框架,科学的技能以和科学的态度和价值,并了解社会与科学的关系以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社会的需要。
邓小平同志曾经一再强调:科学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我们通过科学教育,发展幼儿的各项认知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和情感。虽然,幼儿科学教育不是直接培养专门的科技人才,而是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旨在从小培养科学的态度,认知能力以和良好个性﹑情感,这实际上就是在为跨世纪的科技人才将面临着的世界范围的科技竞争﹑人才竞争而做准备。
时代的特点赋予时代的内容,因此,在我园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开展了科学教育的课题研究。在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科学教育不同于常识教育,科学教育更适应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时代特点,开展科学教育具有其教育意义:
第一﹑开展科学活动扩大幼儿的眼界,使幼儿获得早期科学经验的积累。幼儿在科学活动中,通过他们的观察﹑操作,会直接感知和接触周围世界的事物而取得的经验叫早期科学经验。对幼儿来说,这些早期科学经验就是他们早期接触的世界,是他们所感知的事物给他们留下的印象。例如鱼儿离不开水,螃蟹会横着走,蝌蚪会变成青蛙,蚯蚓会松土;沙不能装在漏网里,石头放在水里会沉下去,阳光可以通过镜子反射到墙上形成光等……这些都是幼儿学习的基础,对于幼儿科学概念的形成具有深远意义。
第二﹑开展科学活动,使幼儿逐渐学会一些基本的操作能力。在科学活动中,幼儿经常会接触到用于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的工具以和日常活动中对动物的饲养﹑植物的栽培管理等等。这些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幼儿通过科学活动了解动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变化以和与外界环境的关系;有利于幼儿在动手和动脑相结合的实践活动中锻炼机体的灵活性;还有利于发挥个别幼儿的才干,使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善于考虑,想象丰富。
第三﹑开展科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发明性思维和想象力。神奇的自然界充溢着许多诱人的微妙,拥有好奇心的小朋友们总是喜欢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时还要亲手拨弄一下探个究竟,而科学教育往往以观察和实验探索为主,动手操作性强,幼儿能在自由宽松的活动环境中,毫无顾忌地选择自身感兴趣的资料﹑工具进行操作探索,促使幼儿在操作中不时地开动脑筋,寻求答案。例如:在“纸片飘飘”的活动中,教师请幼儿观察不同材质的纸,让幼儿自由选择蜡光纸﹑玻璃纸﹑皱纹纸 ﹑卡纸﹑报纸五种中任意两种,放在手上从同一高度落下,比较哪种纸的飘落速度最快,用不同的方法改变纸的飘落速度。在活动中幼儿总是想使自身的想法与众不同。有的将纸叠起来,有的将纸揉成团,有的将纸变成一小块一小块……可见,幼儿的发明性思维是不可低估的,只我们能在活动前广泛地收集多种资料,给幼儿发明一个尽可能丰富的物质环境,幼儿就能自如地在科学活动中发挥他的发明力和想象力。
第四﹑开展科学活动激发幼儿对科学的积极态度和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反映,情感是人的个性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人类从事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之一。巴甫洛夫说过“科学需要人民最大的努力和热情。当你工作和研究的时候必需具有强烈的热情。”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相对独立地进行观察﹑感知﹑实验操作,为幼儿提供了独自获得胜利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胜利的快乐,感受到自身的能力。但是幼儿对科学的情感不会从天而降,也不可能自然发生,它需要在科学教育的具体过程中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
在科学活动中幼儿是通过教师采取不同程度的指导进行观察﹑实验的,是教师与幼儿,幼儿与物体或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不在是幼儿单纯的﹑一味的在教师的指导和控制下,朝着事先编好的轨道运行,而是由幼儿进行的主动建构过程,突出了幼儿的主体性。那么教师是不是就可以随意地放手让幼儿“自理”了呢?怎样让幼儿的主体性发挥到最佳效果呢?我们应如何指导幼儿的科学活动呢?通过参与实施科学教育,我觉得题材的选择﹑资料的投放以和语言的运用对于整个活动胜利与否有着直接的联系。
1、选择来源于幼儿感兴趣和需要的科学教育题材。通常开展的常识教育,题材多以教材的内容为主,教育题材单调﹑有限,教师只需在教材上找到相应的内容,按固定的教育模式进行教学,活动开展得死气沉沉,没有声气,幼儿对此感到毫无兴趣,常处于被灌输的对象。在开展了科学活动中,发现科学教育的内容丰富多样,不只仅局限在教材上,可以涉和到教材以外的知识,有的甚至是来源于幼儿的一个新奇的发现就可以生成的科学活动。例如:“水中的小动物”这一观察活动是由幼儿从家里带来的小蝌蚪引发的。当时,放在科学活动区中蝌蚪引起了幼儿的注意,每天都有幼儿围在蝌蚪旁边观察,经常会有幼儿跑来告诉我“观察角有十几只蝌蚪,它的头很大,尾巴象鱼一样在游”,“蝌蚪长出两条腿了”“蝌蚪又长出了两条腿”“蝌蚪的尾巴边短了”等等。看见幼儿对水中的动物如此感兴趣,就设计了这节科学活动。这就是一个由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而引发的一个科学活动,除此外还有“沙﹑石﹑土”﹑“有趣的动物”﹑“鲜花﹑树叶”等观察活动都是从幼儿中来的。在这些活动中,幼儿可根据自身的兴趣对物体进行观察,这比教师按教材安排的活动效果要好得多。因为前者是幼儿自由观察﹑自发参与﹑自主探索的结果,后者则是教师主导,幼儿被动参与的结果,由于它们的发起者不同,所以幼儿感兴趣的程度是决然不一样的。
2、资料的投放应为科学活动服务。
选择了幼儿感兴趣和需要的活动内容,就应考虑投放相适应的活动资料。为活动提供的资料在科学活动中具有隐性的指导作用,能够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在科学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可观察和操作资料,对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十分有益。在为幼儿提供资料时,要注意适合幼儿的年龄和认识水平,难易适度。特别是在投放供幼儿便于观察的工具时,教师要进行事前的考察,看所提供的工具能否为幼儿观察服务,而不要适得其反。例如:在“水中的小动物”的资料投放上,提供了可供观察的动物金鱼﹑泥鳅﹑鳝鱼﹑螃蟹﹑蝌蚪﹑娃娃鱼,幼儿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选择种类,提供的动物数量是足够的。提供的观察工具有放大镜﹑筷子﹑鱼网﹑方便碗,其中筷子投放在观察螃蟹组中,便于幼儿将螃蟹夹住进行观察,以免夹伤;鱼网投放在观察金鱼组中,方便幼儿能将金鱼捞起,近距离观察金鱼的外形;由于泥鳅﹑鳝鱼身体很滑,不便于抓起,就将方便碗投放在观察泥鳅﹑鳝鱼组中,便于幼儿抓起后观察,通过教师的观察,以上三种工具在活动中都起到了协商幼儿观察的作用。而放大镜投放到蝌蚪和金鱼组中,教师的意图是想让幼儿透过放大镜将物体放大,观察得更仔细些,但幼儿却将放大镜当成了网鱼的工具。通过幼儿的观察表示,说明这一资料投放没有为活动服务,所服务的对象无须要放大镜就可用肉眼观察到,可见教师事先并没有进行考虑和比较,投放此资料是盲目的。
3、语言在科学活动中的重要性
假如说科学活动题材的选择和资料的投放的开展科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那么如何运用语言来组织科学活动就是科学活动的命脉。语言作为一种交流方式,在科学活动中属于显性的指导,而语言在科学活动中的具体表示形式主要是问题的提出,那么教师如何巧妙地设计科学活动中的提问,是开发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常识教育的影响,最初许多教师在科学活动中依照事先设计好的问题进行提问,提出的问提过于直接,限定了幼儿的思维,将幼儿的想象局限在一个既定的框架里,幼儿被动地接受提问。特别是在非正规性科学教育中。例如在观察螃蟹时,教师提出:螃蟹是什么样的,上面有什么,是硬还是软,旁边有什么,几只脚等等,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的提问是直接的,无需幼儿探索就能发现的,是不适宜科学活动旨在发挥幼儿主动观察、探索的意义的。
当教师走出了受常识教育影响的困境,又陷入了一个误区,即在科学活动中对幼儿的活动不作任何要求,只是提供资料让幼儿无目的观察探索,例如在观察“沙、石、土”的活动时,教师只提出让幼儿去自由选择观察对象,而没有提出相应的问题,导致幼儿在活动中只一味的玩沙、玩土,没有发现沙、土的明显特征,可见,这也是不可取的。说明活动开始时的问题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它与后面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必需精心设计提问,幼儿听了之后能明确观察的方向。还有的教师在面对幼儿的观察发现,不只对幼儿的问提或回答是回答还是不回答,是给予肯定还是给予否定,手足无措,陷入了困惑。
在科学活动中,幼儿的观察发现不是既定的,教师随时将会面临幼儿的新奇发现,教师应有的放矢进行指导,对幼儿的求异行为应加以鼓励,适时加以点拨,将幼儿提出的问提以反问的方式刺激幼儿去观察探索,使其发现更多的科学秘密。
幼儿对科学经验的吸取和积累,技能方法的学习,科学情感和态度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的靠一点一滴逐渐积累的。注意观察幼儿的发现,采用幼儿的兴趣需要,进行连续性的科学活动有利于幼儿知识的获得和认知能力的提高。与此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教师对事物敏锐的觉察力和教育水平不能停留在原有基础上,要将科学教育的探索性与科学性有机地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统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9 00:5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