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问题的提出
《上海市幼儿园课程指南》给我们幼教工作者树立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新的教育理念,对幼儿作为发展着的有积极性的主体的意识增强了,幼儿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形成、发展和提高幼儿的素质,而不是给幼儿灌输多少知识,这一点已成为广大幼教工作者的共识。但在实践工作中,教师还是经常把幼儿看成是教育活动指向的对象,是教育活动的客体。虽经过一期课改的洗涤、二期课改的冲击,教师的教育观和教育行为有所转轨,但并不真正改变问题的实质,还是忽视了幼儿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没有看到幼儿自身具有的能动性、自主性。而区域活动的全面性和层次性的特点,正是对幼儿自主性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本课题意在区域活动对幼儿自主性发展进行实践研究,在发展幼儿自主性的同时,转变教师的教育行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促进教师的的自主发展。
㈠课题概念的的认识:
⒈区域活动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设置各种活动区,让幼儿按自身的兴趣和意愿选择活动内容和方式。其宗旨是:重视幼儿的自主活动,重视幼儿与环境、资料的相互作用,重视在幼儿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幼儿的互通,区域活动注重的是幼儿当下的生活与发展。
⒉幼儿的自主性的概念:
自主性即个体对自身行为的意识与调控能力。个体知道自身要做什么,能依据个人对正确事物的信心行事,积极主动去做该做的事情,通过自身的活动获得发展。
《现代汉语词典》对自主的定义是“自身做主,”从心理学的眼光来看,自主性是个性的一个方面,主要是指独立性和主动性,既不依赖他人,自身主动负责的个性特征。
我们通过实践和借鉴得出幼儿的自主性具体是指:幼儿按自身的意愿,在探索活动中发现问题、自身独立解决问题,在尝试操作中树立自信心逐渐完成任务,体验胜利的快乐和获得发展。
㈡理论的认识基础;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指出:学前教育在以确立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下,突出幼儿发展的自主性;《规程》第二十四条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有目的的、有机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提出儿童通过自我的活动实现内部的发展;杜威和其弟子克伯屈提倡以活动为中心的教育理论,强调“以小朋友快乐为本,”注重情感的体验,儿童的知识经验是通过活动获得的;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教育必需是一个主动活动的过程;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的“活教育”原则,建议“做中学”,都是鼓励幼儿通过活动和操作自主性的去发现、改造、发明他们自身的世界;陶行知先生在《发明儿童的教育》一文中呼吁要“解放小朋友的头脑”,“解放小朋友的双手”,让小朋友自主的活动。如是众多的理论都号召: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自主的选择和探索活动,促进幼儿个体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目标的认识
⒈通过课题的实践研究,改革保守的区域活动方式,探索培养区域活动对幼儿自主性发展的作用,同时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⒉幼儿自主性发展目标:幼儿能主动提出自身的想法,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幼儿能提出自身的不同与他人的观点,具有创新能力;幼儿在不时尝试中学会自身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幼儿能独立完成自身的任务,不依赖他人。
三、 观察研究结果
㈠观察内容:
⒈混龄型区域活动观察结果与分析:
编号 项 目 幼儿人数统计(人)
前测 后测
1 参与活动积极,自身选择内容,专注与活动中。 58 137
2 参与活动兴趣高,思维活跃,爱发言,对老师的提问能做出相应的反应。 68 201
3 遇到不懂的事向老师主动提问。 55 190
4 不需老师提醒,自身完成任务。 43 179
5 主动表达自身的愿望和要求。 47 159
6 遇到困难会自身出主意,学着自身解决,有信心自身克服,如:自身寻找替代物等。 37 153
第一学期我园以混龄班的形式开展区域活动,是中大班幼儿一起参与的活动。刚进行的时候,由于幼儿对环境的陌生,中班幼儿畏惧感表示特别明显,甚至个别大班幼儿也在活动室门口徘徊犹豫。后经活动室的老师主动招呼,本班教师的引导,幼儿的参与自主性加强了。前测和后测的结果具有很大的变化,尤其在第6项中遇到困难幼儿树立自信心自主解决问题方面,克服困难上幼儿的人数比例增加。在回应老师的提问上,中班幼儿在大班哥哥姐姐的感染下,思维活跃,积极大胆发言,遇到不懂的事,十分乐意相求于姐姐哥哥或老师,活动参与的主动性加强了。
⒉分班区域活动观察结果与分析:
编号 项 目 大班幼儿人数(人) 中班幼儿人数(人)
前测 后测 前测 后测
1 参与活动积极,自身选择内容,专注与活动中。 50 109 31 63
2 参与活动兴趣高,思维活跃,爱发言,对老师的提问能做出相应的反应。 57 111 17 51
3 遇到不懂的事向老师主动提问。 43 98 8 53
4 不需老师提醒,自身完成任务。 31 87 7 63
5 主动表达自身的愿望和要求。 30 89 9 67
6 遇到困难会自身出主意,学着自身解决,有信心自身克服,如:自身寻找替代物等。 14 89 5 49
分析:第二学期我们根据本园的特点,改变了活动方式,把活动室分成若干个区域,幼儿活动资料按类别分别投入这些区域,并设有障碍物构成几个相对固定的半封闭区域,,具体有:扮演区、建构区、语言区、生活区、美工区、益智区。刚刚开展区域活动的时候,幼儿的反应非常的积极,表示出一种好奇感,探索的欲望非常强烈。由于幼儿年龄和生理特点的特殊性,参与区域活动就不能耐久性的专注于区域活动中,就象赶鸭子似的,一会儿到生活区,过不多久,又去了美工区或别的区域。对于此中现象,我们教师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活动前,提出一定的鼓励性的要求,如比比谁的身手强,能在一个活动区里完成任务;活动中,教师转变角色,以一个同伴、参与者、倾听者、引导者的身份鼓励幼儿完成活动;活动后,教师同样以倾听者、参与者的角色,让幼儿充分体验胜利的快乐同时,提出下一次活动的要求。久而久之,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涨,并很快的选择自身喜欢的活动区,专注于每一次的活动。对新奇的、不懂的经常自身进行独立的考虑,不需教师的提醒和督促,自身出主意或和小伙伴一起商量解决问题、困难。如益智区棋类活动,大二班的许微、曹佳园对飞行棋十分感兴趣。有次活动时,发现少了一只红色的飞行棋子,许微马上提议用小块红色雪花片代替缺损的红色飞行棋,俩个人玩得兴趣盎然;再如中二班的俞凯悦每次必去扮演区,但就是观看,不参与扮演,即使请到她扮演,胆战心惊的,非常胆小,不敢讲话。于是老师就请她参与了时装扮演队,因为时装扮演不需要开口说话,在音乐声中,俞凯悦用自身的形体,表示自身对美的感受,渐渐的胆子也大了;再次让她单独扮演唱歌时,虽然唱漏了一句,但在小朋友的掌声中,俞凯悦十分的兴奋。以后,扮演区的老师又投放了小音响和话筒,俞凯悦也抢着话筒上台扮演。最让老师开心的是,她不再要求奶奶陪着进班级。
四、 开展区域活动的原则
第一、 科学性的原则
区域活动的总目标,要依据幼教法规和教育纲要中的保教目标为总目标,再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情况(幼儿的生活经验、活动能力、兴趣热点等)予以合理分解裕设,选择能为目标服务的资料,并要充分了解每位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求,不能随心所欲。在混龄型的区域活动中,我们发现有一个弊端:指导难。因为是中大班幼儿的能力和生活经验相差很大,因此教师的指导的针对性很强,中大班老师都比较熟悉本年龄段的目标,因此在指导上就难免有片面性。在分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就非常的得心应手,因为教师对自身班级的幼儿的能力比较了解,资料的投放容易抓住目标选择,比较科学,指导也依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的目标开展。
第二、 适宜性原则
资料投放是区域活动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活动的工具,资料投放是否适宜恰当,对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我们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阶段性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投放资料。
首先,我们从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实际需要动身,为活动室配置了必需的成品资料,如益智区中的棋、牌、游戏棒、天平、水车、数卡等,使幼儿有进行活动的兴趣和愿望。其次我们还充分发动教师、家长、幼儿,收集废旧物品和半成品的资料,制作一些活动中所需要的丰富的、有吸引力的活动资料,让幼儿知道废旧物有使用价值:如废旧盒子、挂历、糖纸、果核、瓜子壳、雪碧瓶、废电池、布片、绒线等,知道一物能多用,主动协商各活动室积累资料,激发幼儿勤俭节约的情感,学会了做有心人,关心集体,不乱扔废旧物品,同时也让家长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加强家园联系。教师在与幼儿和投放资料互动过程中,充分挖掘资料在不同区域内的多种教育功能,进一步提高资料投放的适宜性。
第三、差异性原则
混龄形式的区域活动更要让我们老师能够互相商讨、预先考虑:所投放资料逐一与各年龄段幼儿通过操作游戏资料可能达到的目标,依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分解出若干个能够与各年龄幼儿的认知发展相吻合的,可能的操作层次,使资料“细化”。
在活动前,我们老师给予一点提示和引导,让幼儿自由选择资料,进行操作玩弄时,能按自身的能力,选择适宜自身使用的资料,用自身的方法进行探索,使幼儿在随意操作同一资料却有不同的难度差异,适应不同能力层面、不同年龄幼儿的需要和幼儿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如有一个探索活动“夹弹子,”教师提供幼儿的资料也是精心考虑并细化分解的:玻璃弹子、粗细塑料吸管、圆柱形六棱形铅笔、圆珠笔、筷子、圆珠笔芯、木制塑料制游戏棒等。让幼儿操作观察,引导幼儿比较发现他们的秘密:塑料吸管和塑料游戏棒使用时间长后易变软不易夹住弹子,圆柱形铅笔和圆珠笔、筷子打滑不易夹住,圆珠笔芯和木制游戏棒太细不易使上劲,而六棱形铅笔就容易夹住弹子------锻炼的是手部小肌肉,而实际就是让幼儿根据自身的能力选择适合自身的活动资料,自主选择活动的用具。
我们力求让每一位幼儿在与众多资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自身的各种感官,看一看、做一做、试一试、比较比较、考虑考虑,提升幼儿的思维能力,理解事物的多样化,使幼儿在活动中不时有所发现、有所进步、有所提高和发展。资料的丰富性还体现在投放的数量上是十分充沛的,能够满足每个幼儿自由选择的需要。让幼儿在活动中,自由添加、改变使用资料,同时,满足小中班幼儿随意性、模仿性、流动性的性格特征,保证每一个幼儿愉快自主的活动。
第四、静交替的原则
我们根据各个区域的需要,在现有的活动空间寻找最佳的位置。如语言活动区相对恬静些,就尽量远离积木区;美工区,离不开水,就设置与靠近水源的地方,益智区和语言去相邻。
第五、探索自主原则
活动中让幼儿按自身的意愿参与活动,按自身的兴趣选择活动区域,自身决定活动的时间、次数,只要你认为本次活动完成,也可以参与另外的区域活动,让幼儿大胆选择资料、大胆尝试操作、玩弄资料,和资料互动,和小伙伴互动,发现问题,考虑解决问题和疑惑,积累经验,体验胜利的乐趣。
五、 讨论与建议:
讨 论
㈠紧扣目标投放活动资料,是区域活动促进幼儿自主发展的前提条件。
同一个活动区域,由于幼儿活动的能力和水平的不同,因此同一活动区域同一活动内容,在各个年龄班的活动目标是不同的,在突现个别化的同时,投放资料要紧扣该区域的活动。如益智区里的图形婴幼儿,中班幼儿的活动目标是发现图形婴幼儿的不同特征,并会区分,培养幼儿初步的探索的兴趣,发展幼儿观察能力、语言表述能力、思维能力;大班幼儿的活动目标是按图形婴幼儿的不同特征有序归类、排序、设计,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发展幼儿逻辑思维。
区域活动资料的投放是幼儿操作和探索的学具,是幼儿活动的物质基础。教师投放什么样的资料,就会引发相应的活动,达到相应的目标。如益智区中的“配对,” 可以是数字与手指上圆点的匹配,可以是套圈与手指上圆点的匹配,也可以是圆形婴幼儿找家的配对;又如美工区“沙贴画、绒线剪贴、稻草剪贴、彩纸剪贴、彩线剪贴等资料不同,难易不一,可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和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的活动需要。这样既满足了不同年龄层次幼儿的探索欲望,又充分发挥了活动资料的教育功能。总之,活动资料的投放要依据目标,要突出资料的层次性、多样性、开放性和暗示性,是幼儿在于资料“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主动的去获得感性的知识,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
㈡教师的指导,是区域活动对幼儿自主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关键环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