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舌尖上的中国》—对食物的见解有感800字
李辉
外国朋友曾说:“到中国,除了游玩名胜古迹,学习中国文化,其余时间,都是吃着诱人的食物。”中国向来以“美食之国”而在各国菜谱上一枝独秀。会尝,会品味,那么最主要的还是会做。
在上午的纪录片中,各地不同的口味和各地不同菜肴的特色汇集成了一本五颜六色的菜谱。例如云南香格里拉高原的炒松茸、青岛等地各种不同的做鱼法式、淤泥中的莲藕的格式做法和高原上的冬笋、春笋的做法等等。第一点,我们首先领教了中国菜式的丰富,也学会了一些菜的做法。
但这也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为什么有些时候某种食物会特别多,而有时又会有的买呢?伴着这种好奇心,我们随影片走入了大自然。
云南香格里拉高原地区,在伴着淡淡星光的清晨,几位采松茸人的身影已经在山间走动了。因为松茸一般都藏在地底下,所以连对山里环境十分熟悉的村民找松茸也是一件辛苦的事。由于近年来,松茸在山中长得少了,采松茸的人怕起晚了有人赶在前头把松茸给摘,五更天就摸着黑上山拔松茸。一天通常走上11个小时,有时能否捡到好的松茸还是得碰运气的。第一章就让我心头一紧。
树林中的冬笋,也是餐桌上稀少的菜肴。湖南的采笋人通过自己多年的经验,只需看竹子的生长位置就能立刻知道冬笋的藏身处。出土的冬笋必须要在四个小时内剥皮、洗净,要不冬笋见风过多,会变得老化,卖出去和自己吃的竹笋质量肯定不可观。
挖莲藕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干这行的工人在挖莲藕的时候都要小心翼翼,唯恐不能抱出一个完整的莲藕。在肮脏的淤泥中,掘出一个莲藕就是一个希望,卖出一个莲藕就是一个希望。
近年来鱼类的大量减少,让渔民们十分苦恼。在纪录片中,每当有了鱼群的出现,渔民们就会用尽平生力气拉鱼网,进行捕鱼行动。当捕到鱼时,每个渔民的脸上都露出了欣喜的笑容,在捕鱼后的喜悦中,我更能体会到渔民们心中的喜悦。
看完这些工人后,在食用每一粒粮食时,都唯恐浪费了一粒。因为,在这些包含营养的食物里背后,是千千万万采集者的汗水和付出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