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资源,是精选出来供学生学习的材料。教材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工具,它给教师提供教学活动的建议和素材,给学生提供探究的方法指导、对象提示、主要参考资料等。新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新教材与以往教材相比,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科学合理的教材结构、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新颖丰富的呈现形式、生动活泼的练习设计、富有弹性的教学内容,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将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合理使用教材是基本的条件保证。实现科学课程的目标,需要合理使用教材,才能搞好有效教学。
通过对《教师如何使用新教材》这本书的研读,我更加认识到: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教材上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教育一个富有个性地、活生生的人。他们各有各的特色。就是在同一个班,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自身情况而定。要做到:1、脑中有课标——以课标为依据,因为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的依据、考试评价的依据。教师应经常把课程标准拿出来对照一下自己的教学。2、心中有教材——要以新教材的内容为凭借。3、眼中有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或补充某些内容,删除或者减少某些学生已经掌握的某些内容,在内容的呈现上要结合儿童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应学生发展需求的内容。教师要力求做到要精读课标、深钻教材、细研学生,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材内容和要求,适当扩充和删减教学内容,尝试多种构思。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依据学生的认知实际。教师要成为教材的积极促进者、发展者,挖掘教材,超越教材,发展教材,让教材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让学生吸取更多教材以外的知识。 例如,如果一个班级的大部分学生接受能力快、心急,上课时可以讲得粗一些,适当补充一些题目给学生自己去探索、研究。如果学生的基础大部分偏差,反应较慢可能就要讲透讲慢,对于书上的例题讲透就可以了。适当补充一些新的题型给以学生适应和积累知识。教学质量主要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感受、理解、把握、创造、实施的质量和效果。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布置作业时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布置。
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储备新知,特别是深入研究新教材,真正把握教材内容、体系和特点,才有可能用好新教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