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样和他联系》是四年级下册品德教材第三单元的一课。本课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旨在让学生了解常用的通信方式及其特点,并学会在具体情况下选择适当的通信方式与人进行联系。崔校长的这节课立足于学生的生活, 创设具体的生活活动,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精彩不断,值得学习。
一、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展开整节课的教学。
课堂伊始,崔欣校长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谈谈自己平时是用什么方式与别人联系的,这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了解现代通信的方式和分类就水到渠成。在教学过程中,以与老师联系为线索串联起整个课堂的教学,线索清晰明朗,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起来也较为轻松。在课堂结束时,老师又不忘将课堂延伸至我们的生活实际,将自己的多种联系方式告诉同学,使学生在走出课堂时,将这堂课所学的本领在生活中运用,体现了品德课堂“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的宗旨。
二、创设合理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探究。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应当把学习活动置于一个社会环境中,使学生自主地在情境中和互动中去形成知识。崔欣校长的“任务单”中创设了四种生活情境,让学生围绕这四种生活情境展开合作探究,并加以汇报和点拨,让学生在展示中有所收获,从而增强了教学的时效性。
三、亲切的交流方式自然走进学生。
崔欣校长的课自始至终是与学生面对面的对话交流,就像在给孩子们讲故事、聊天一般,非常亲切、自然,这种很生活化的聊天式的谈话内容作为本次教学的重要形式,始终是在师生、生生不断地交流中,让教学自然走进课堂,自然走进学生,从而师生间真正建立起交互的主体性的伙伴关系。
四、注重渗透学生的情感养成教育。
教育是充满感情的,品德学习的过程不仅是学生知识达成的过程,也是他们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过程。所以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无论是事例的选择,教师的言语表达,还是问题的设置,尤其是感动人物王顺友的事迹的介绍,崔欣校长都添加一些情感色彩,增添一些人文因子,使得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主动经历情感体验,从而为他们的持续发展注入源源的动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