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情商”, 即控制和管理自身情绪的能力, 是衡量情绪能力强弱的指标。现代社会要求小朋友不只要有高“智商”, 还要有高“情商”。婴幼儿阶段是情绪培养的关键期, 关系到以后智力、意识和整个人格的发展。因此, 关注小朋友的情绪发展, 培养小朋友控制、调节自身情绪的能力至关重要。游戏是人类生存、活动的基本方式, 更是儿童展现生命存在与活力的舞台。从实质上讲, 游戏是一种主体性活动, 具有自发性、自主性、虚幻性、体验性与非功利性。游戏对于促进幼儿情商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
关键词:游戏 情商 发展
1.情绪和情商的含义
情绪是个体对所接触到的世界和人的态度以和相应的行为反应, 是个体心理体验的重要组成局部。情绪具有建立、维持和改变个体与外界关系的功能。情绪对幼儿身心发展和个性形成意义重大。情绪愉悦的幼儿, 身体健康, 充溢活力,能更冷静更客观地对待困难和挫折, 并寻找方法战胜它们。而情绪低落的小朋友, 其前进的动力、决心和胜利的欲望更容易受到压抑和摧毁, 这将阻碍他们发展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可以说, 积极的情绪虽然不能保证小朋友将来一定胜利, 但至少能奠定胜利的基础。大量研究标明, 幼儿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进行情绪交流和维持积极的同伴交往。因此, 幼儿情绪能力的发展一直是社会情绪发展领域关注的焦点。
1997 年, 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高曼将“情绪智商”这个概念引进智力教育, 给我们的保守教育观念带来一次很大的冲击。情商是衡量情绪能力强弱的指标, 现代社会要求小朋友不只要有高“智商”, 还要有高“情商”, 即控制和管理自身情绪的能力。丹尼尔?高曼认为情商和智商一样重要, 好像飞机的两翼, 偏废任何一方都不能保证飞机步入正常轨道。具有高情商的人能够调节控制自身的不良情绪, 坚持积极的心态; 能够敏锐地觉察他人的情绪, 具有同情心;能够与人愉快地合作, 人际关系融洽。婴幼儿阶段是情绪培养的关键期, 关系到以后智力、意识和整个人格的发展。这一时期, 小朋友的情绪不稳定, 智力活动和行为很容易受情绪的支配和影响。因此, 关注小朋友的情绪发展, 培养小朋友控制、调节自身情绪的能力至关重要。研究标明, 1 个月大的婴儿就出现社会性微笑, 标明他已开始与周围环境进行情感交流。可见, 情绪能力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而如何促进幼儿情绪能力的发展, 是我们所关注的。
2.游戏的实质和基本特征
关于游戏的实质这一问题, 早已引起了众多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等的极大兴趣与考虑,不同的游戏理论也都试图做出自身的经典阐释。但由于游戏自身的复杂性, 人们理解角度和背景的多样性, 给游戏下一种可行的、公允的定义是困难的, 甚至是不可能的, 但是, 我们可以用一些相互联系的意向因素来说明游戏的特性。概括起来, 游戏具有以下 5 个基本特征。
2.1 自发性
从游戏的动机分析, 儿童参与游戏活动是出自内在的动机, 是完全主动自愿的。也就是说,游戏是由内部动机所控制的行为, 游戏既不为饮食内驱力所控制, 也不为顺从社会要求的外在动机所控制。这几乎毫无异议地被公认为是游戏的最内在实质的体现, 是游戏区别于工作等其他活动的首要标志, 否则就不能称其为游戏了。荷兰学者胡伊青加曾深刻地指出: “一切游戏都是一种自愿的活动, 遵照命令的游戏已不再是游戏,它至多是游戏的强制性摹仿”。
2.2 自主性
从游戏的过程分析, 儿童在游戏中可以根据自身的意愿, 确定游戏内容, 布置游戏场景, 选择游戏伙伴、游戏资料, 决定对待和使用活动资料的方式方法, 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想法或通过与伙伴的协商, 改变原有游戏的操作程序, 制订新的游戏规则, 根据自身的兴趣和愿望控制游戏进程。也就是说, 怎么玩, 和谁玩, 玩什么, 都是由儿童自行决定的, 儿童是游戏的真正主人。因此可以说, 游戏是儿童自由、自主的活动。
2.3 虚幻性
从游戏的内容分析, 儿童的游戏是虚构性的,是充溢想象的。在游戏中, 一切都是“好像是”、“假装是”, 儿童可以逾越时空的限制, 以诗一般的逻辑构画自身的活动空间。在他们的世界里,一切都是可能的, 一切都是允许的, 似乎没有为什么这样的问题。“从游戏情景的虚设、游戏角色的确定到游戏玩具的假想, 再到日常活动和生活中对自身和周围事物的认定, 儿童的幻想随时都可以发生。”
2.4 体验性
从游戏的氛围分析, 作为自发、自主的活动主体, 儿童在游戏过程中会发生一定的主观感受或心理体验, 即游戏性体验。游戏性体验是游戏不可或缺的心理成分和构成要素, 也是判定一种活动是否是游戏的重要标志之一。西克森特米赫利普用英文单词“flow” ( 流畅、涌出等) 一词来形容游戏中的情感体验, 在游戏中, “在那一刻, 自我、实际——一切的一切似乎都远远地遁去了, 全副身心都被当前活动占据了?“灵感迸发, 思如泉涌”。这样, 游戏的过程也就成了游戏者兴趣感、自主性、成果感等生成的过程, 是游戏者在游戏中实实在在的“收获”, 这也正是游戏的魅力所在。
2.5 非功利性
从游戏的目的分析, 游戏者关注的是游戏的过程而非游戏的最终结果或目的。在游戏中, 不发明任何有实效的社会财富, 不承负任何社会义务, 活动的目的不追求功效, 只是为了解脱束缚、追求自由, 获得个体性情的愉悦和满足, 游戏的目的与意义就存在于游戏中真实、丰富的情感体验与感悟。正如米舌莱所言: “游戏显然是一种无偿的活动, 除了它自身带来的娱乐外, 没有其他目的。”
从上述游戏的 5 个特征, 我们可以说, 游戏从实质上说是指一类由幼儿自主控制的、能带来愉快情绪体验的、有操作资料的活动。在这里所谈到的其 3 个实质特点中,由幼儿自主控制是游戏的最内在的实质。
3.游戏在促进幼儿情商发展中的作用
现代儿童生长理论家皮亚杰通过试验证明,“游戏的种类和质量对儿童智力、体质和情感的发展起到核心作用”, 因此, 不同种类的游戏会对幼儿的各种情绪能力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3.1 游戏促进幼儿的情绪表达能力
许多研究证实儿童具有先天的情绪机制, 也就是说, 婴儿在出生的时候就会表示出对事物的喜欢与厌恶; 3 个月~4 个月时他们已懂得表达愤怒; 而 5 个月~7 个月时, 他们开始能够流露出悲伤和恐惧, 随后是羞耻和害羞。发展到 1 岁后,他们就能够表达内疚和蔑视等复杂的情绪了。这些情绪反应都是在进化中获得的, 并在外部世界的各种刺激诱发下发生、展现。早期家长和婴幼儿之间的一些亲子游戏, 可以促进家长和小朋友之间的情感交流。家长关注小朋友的情感需求, 小朋友的情感需求得到满足, 他才形成对周围人和事物的信任, 才会积极地探索外面的世界。幼儿的情绪表达得到肯定, 他们的情绪表达能力才会进一步发展。假如家长对小朋友采取漠不关心、听之任之的态度, 小朋友的情绪表达得不到家长的关注, 他就会认为自身是不被重视的, 这个世界是冷漠的, 从而丧失了探索外部环境的热情, 他的情绪表达能力得不到发展甚至会慢慢退化。
3.2 游戏促进幼儿的情绪识别能力
研究标明, 幼儿的情绪识别能力是逐步发展起来的。2 岁~3 岁幼儿已具备最初的认识他人情绪情感的能力, 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猜测他人的需要和感受, 表示出一定的移情能力, 但容易受他人情绪的影响。4 岁~6 岁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逐渐提高, 能够认识并理解他人的情绪, 并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但此时幼儿在认知和情感上都较自我中心, 容易以自身的想法去推断他人的情绪情感, 在认识他人情绪、管理他人情绪方面的能力较弱。游戏可引导幼儿以适当方式表达自身的情绪情感, 并协商幼儿学会认识并控制自身的情绪。如当幼儿呼啦一下把搭好的积木推翻时,家长可以说:“你不高兴,是吗? 不高兴我们可以玩别的玩具, 但不能朝积木发火。”游戏还可引导幼儿认识自身、认识他人。如让幼儿扮演病人,成人扮演医生, 让幼儿告诉成人他哪里不舒服,是否很痛、很害怕等等, 让幼儿在这种假装游戏中体会他人的心理感受, 学习如何应对和排解自身的消极情绪。
3.3 游戏促进幼儿的情绪学习能力
情绪学习能力, 即他们和任何人的交往都是一个情绪学习的过程。他们从经常接触的人那里学习他们对各种事物所表达的情绪。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这样评价,“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具有与成人的活动、工作、服务同样重要的意义。儿童在游戏中什么样, 当儿童长大的时候, 他在许多方面的工作中也会什么样。”游戏是幼儿主要的社会活动形式,他们通过游戏开始探究周围世界、认识社会生活、体验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从而使他们的情感社会化。因此,我们要鼓励幼儿游戏,特别是幼儿群体游戏,家长也应高兴地接受小朋友发出的参与游戏的邀请,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社会化的情感, 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精神,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同伴和家长好的情绪反应的特点, 并最终形成自身对社会事物的各种有利的情绪反应变化。
4. 小结
现代社会中, 高情商对一个人的胜利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0~6 岁是幼儿情绪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在这一时期, 家长和老师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正确引导, 将会对幼儿具备的三大情绪能力: 情绪表达能力、情绪识别能力、情绪学习能力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幼儿的情商发展可以得到促进和提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