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多元智能理论心得体会—在通用技术学科中的领悟
困惑中找依据。在通用技术教学中,我时常感到学生的个人能力难以发挥,在实践项目中也很难把个人的智慧挖掘出来。在平时的教学中,部分学生的成功往往代表主体地位,而不能大部分学生参也实践创新活动中。这是教学环节最难处理的一个环节。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挖掘大多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并能真正意义的动起来呢?这个疑问一直缠绕着我。在课题研究的时候,正好读着多元智能理论,它让我认识到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个学生的智能是多元化,有差异的,所以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教学环节的设计也要符合学生的学情,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学备课环节把学生的学情是放在第一位的,但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学情的分析不单纯去分析学生掌握和不掌握的,储备与没有储备,犹豫通用技术课程的特殊性,它强调学生实践中体验乐趣,在活动中创造价值,是一门非完全理论的学科,它既需要理论作支撑,更需要实践去检验理论的合理性。那么活动的开展形式及内容都要精挑细选。这也是所有通用教师面临的挑战。而多元智能理论恰好给我们的课堂指明方向。
理论是实践的导航器。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但如今的教育基本上是一种以语言教学为重点的教育,淡化了另一些智能的教育。多元智能理论启发我们要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去对待学生,对待我们的教育,重新审视教师的角色定位。正所谓“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有一桶水”,这是多少年来对教师角色的比喻,可是它也揭示了教学方法的弊端,其一:教师已传授给学生一杯水即满了,杯中如何再盛装其他的液体,教师已给了,学生就不会主动去探索;其二:教师的一桶意味着教学模式的固定与重复,而且水会蒸发、会在不经意间洒掉、会成为死水而失去营养,用这样的水如何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角度来说,教师应教给不同需求和具有不同能力的学生去寻找水源的方法。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的自我学习、自我反思、追求超越自我的发展,先使自己成为多元智能型的教师,才能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最充分的发挥。
每个人都有具有至少八种智能(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及自然观察智能)这八种智能的不同组合和表现,构成了每个人不同的智能结构。有的学生的某种智能发展得好,所以在某些方面表现非常突出,而大多数学生则相差无几、表现平常,是因为他们那些潜在的智能还没有很好得开发出来,都有待于我们一线教师去帮助他们自己去认识、挖掘和开发。智能的多元性、差异性,要求我们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因材施教。其实这点早已被大家所认识到,但很大一部分仅限于认识到,做到的却很少。这就讲到了多元智能理论的实践性和启发性。而我们老师在启发性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发挥个体的优势智能,从而带动弱势智能发展,把强项迁移到其他领域。因此教师要因材施教,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智能结构类型。有的人语言智能占优势,有的人数理逻辑智能占优势,还有的肢体运动智能占优势等等。同样的内容,应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去学习,以适应每一位不同智能组合结构的成长中的个体的需要。如果真地去“切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那将会是对学生个体生命的忽视与不尊重,那样强加于学生的“改变”所带来的结果将会如何呢?我不敢深思。
评价的多元促成长, 自从课程改革以来,就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进行评价。而多元智能理论也认为,每位学生的智能都各具特点,并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学生的智能发展没有高低之分,只有优劣智能的差异,有的学生在某一种或几种智能上表现突出,另一些学生则在其他智能上表现突出。由评价学生的智能是一元的,改为多元的,能挖掘不同个体的优点。但评价要恰如其分,不能盲目的评价而忽略知识的传授。
无论是建构主义理论还是多元智能理论都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1、以学生为主体 2、进行创新教育和人文教育3、关注每一个学生4、教学过程的生成性 5、有效学习和有效教师。通过近来的学习,我感到自己还有好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在以后的不断学习与实践中来逐步提高自己,做一个“多元智能型”的教师。
因此,我认为当今的教育者迫切需要做到的就是:开发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都有能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内学有所得,学有所获,使自己的优势智能得到良好的开发和发展。我们不要奢求人人都成才,但我们可以让人人都成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