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音乐《剪羊毛》活动反思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教学应该在反复聆听的基础上,感受和表现音乐,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多媒体、教师范唱等手段引导学生反复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特点。中班音乐《剪羊毛》这是一首澳大利亚流传甚广的民歌,歌曲反映了牧场工人紧张的劳动场面和火热的劳动热情。歌词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描绘了“剪羊毛”这一劳动情景,以“白云”、“冬雪”、“丝绵”夸张地形容工人们劳动而剪下的遍地羊毛,把“皮袄”比作羊儿身上的绒毛,富于想象,很有童趣。
以音乐《剪羊毛》这个活动为例,这首歌曲为二段体,其旋律优美欢快,歌曲中最多出现的就是附点八分音符构成的节奏。在教学活动一开始,我先让小朋友听听这首歌的旋律,听了有什么感觉?与以前学过的哪首歌很相似?有个别记性好和对音乐感受力较好的小朋友还是能够说出来的。然后,我采用多媒体动画歌曲的播放来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歌曲内容。最后,让他们跟着音乐轻轻地哼上两遍。通过这样的方法有效的学会这首歌曲。活动最后一部分,我提供了一些打击乐器,让幼儿自由选择乐器进行配器和伴奏,不仅增添了歌曲的情趣,同时也锻炼幼儿合作能力。一节音乐课即将结束,但这节课带给孩子们的影响应该是久远的,这首歌的旋律应该能永远伴随着幼儿的成长,歌曲所蕴涵的对劳动、对生活热情更是影响着小朋友们对生活、对劳动的态度。整个活动,我有效地调动起了幼儿的学习热情。在新歌教学中,我注意遵循幼儿的认知特点,从节拍感受到旋律范唱、有节奏的朗读歌词、跟唱歌曲,步步深入,把一些歌曲难点处理得都很细致,幼儿学得有兴趣、有热情、很扎实,既发挥了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
根据《纲要》要求,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而对音乐的感受力是培养幼儿音乐素质的基础,采用游戏化的方法组织音乐活动,不仅能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激发兴趣,而且能有效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力,陶冶幼儿的情操,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这节音乐活动总的说来,幼儿能在教师引导下积极愉快的参与活动,课堂气氛活跃,目标完成较好。在成功的背后也存在一些不足:活动中要善于营造情感氛围。有人说过:上好一节课,不仅是知识信息的传播过程,更是一个心灵交汇的心理场。如果教师在活动中的表现只是平平淡淡,没有激情,那么幼儿的情绪也不会特别高涨。因此我觉得在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情感,教师自我的情感体现是非常重要的,这直接影响到了活动的成功与否。
安镇中心幼儿园 张丽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