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4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精彩,在动态的课堂教学中生成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6 09:34: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精彩,在动态的课堂教学中生成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段话启示我们: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机械、僵化地传授知识的线性的过程,而应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动态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关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赋予生命的活力!
  动态的课堂,始于“生动”的情境
  语文课要有情味,这是语文课的人文性和情感因素决定的。编入语文课本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这些作品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产物。事实上,任何一篇传世之作,无不是作者真挚的情感的凝聚。那么,如果要想学生在语文课上动态生成,教师必须不断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心”去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联系课文情境体味、联系生活经历体验,联系时代背景体会,引导学生把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联系起来,把听说读写联系起来,把学习语文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自悟自得,并日渐提高学生的悟性。我觉得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努力:
  1.教师须动情在先。
  语文教师在深入钻研和具体讲授这些教材的过程中,心灵必然会受到深浅程度不同的感染,动情于衷,激起清波,乃至引起情绪姿态、语气声调的诸种变化。随着教材内容的不同,特别是教材中所蕴的情感实际,教师相应地做出或憎或爱,或忧或喜,或褒或贬的不同反应和评价。
  2.教师要引导学生共创情境。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文章的语言文字中感悟、生成、表达,善于和部分先悟的学生一同创设情境,带领全体学生走近课文中所提供的艺术形象或具体画面,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唤起他们的想象、联想,令学生的心神沿着作者的潜思暗构的运思路向,进入作品的情境之中,产生出如闻其声、如见其貌、如历其境的艺术之感,达到“神与物游,心与理合”的那种境界,实现读者与作者情感上的和谐共振。
  动态的课堂,乐于“机敏”的倾听
  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理念指导下的课程教材改革,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鲜活“学情”,便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课堂教学的现场生成,要求教师必须机敏地去把握学生即时学习情绪和认知需要,去灵活地组织教学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善于倾听更具有重要意义。
  1.善于倾听要用“心”。
  一位低年级的语文教师在执教《春天》一课时,拿出一枝盛开的桃花问学生:“小朋友,请你想一想,桃花为什么会开?”老师提问的本意是希望达到“因为天气暖和了,春天到了,所以桃花开了”这一季节转换的规律的认知目标,但小朋友却说:
  “桃花睁开眼睛想看看春天的景色有多美。”
  “桃花睡醒了,一伸懒腰,就把花骨朵给顶开了。”
  “桃花想和小朋友比比,看谁穿得漂亮。”
  “桃花她也长着耳朵,她想听听小朋友们唱歌呢!”
  “因为柳树绿了,桃花想和柳树说说悄悄话。”
  ……
  聪明的老师一直微笑着,认真地倾听这来自心灵的美丽的声音。最后,老师望着一张张兴奋的小脸,激动地说:“桃花觉得小朋友太可爱了,都说得这么好,她很高兴,就仰起她的小脸,朝我们笑了,这样桃花就开了!”教师的延时评价用自己的心去倾听孩子们的发言,保护了孩子们的想象力,让他们充分享受了成功的喜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3-6 09:34:46 | 只看该作者

  2.善于倾听要用“脑”。
  如果说教师的课堂倾听十分重要的一环是对倾听获取的情况必须及时作出教学决策,形成完整的教学行为,以积极推进课堂教学,并成为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善于倾听要多用脑,方能把握好每一个教学良机。
  一位老师在教学《两个朋友》时,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学生们踊跃发言 ,有的说:“在危险时,只顾自己、不顾朋友的人是不能和他做朋友的。”有的说:“ 我们以后要帮助朋友。”有个学生却说:“我有不同意见,从这篇课文中我明白了‘适者生存’的道理。因为在遇到大熊时,瘦子会爬到树上,脱离危险,如果救了胖子,或许两个人都会丧命。胖子没人帮,急中生智,想到装死的办法也脱离了危险。所以两人都属于‘适者生存’。”此时,老师没有否定他的看法,也没有以一句”也有道理”草率应付。老师在为他与众不同的发言喝彩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对课文的理解自己作出判断。小组讨论后,学生有的说:”如果胖子没想到装死的方法,被熊吃了,那能说瘦子是‘适者生存’,胖子就是不适者被淘汰了吗?这肯定不能。”有的说:”可以说是‘适者生存’,但朋友间应该互相帮忙,不能只顾自己逃命。”最后,老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作了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
  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教师不仅能和学生建立起更深一层的信赖和乐于交往的关系,同时也使他们更充满自信,真正感受到作为一个独立生命而受人尊重、爱护的喜悦之情。
  动态的课堂,活于 “精彩”的意外
  学生是灵动的生命体,在丰富而又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常会有许多预料不到的现象产生。面对这些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如何及时捕捉,让它成为教育教学的契机,而不是夜空中一颗美丽的流星?需要教师一双敏锐的眼睛,并随时进行价值引导,因为学生生成的东西并非都有价值。
  1.意外事件的捕捉与生成。动态生成的课堂是真实的课堂,是丰富多彩的课堂,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大胆地暴露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的情况。因为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不是教师可以主观决定的,也不是都能预料到的,哪怕你预设再充分,由于学生的不同,教学环境的变化以及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也会发生意外的情况,但是只要教师有足够的教学机智,可能将这个问题变成新的教学的资源,把原先可能成为病点的问题转化成教学的亮点。
教者执教《秋姑娘的信》时,在检查复习之后安排了一个质疑环节:这节课,小朋友们还想知道些什么?老师对学生质疑的预测是:
  (1)秋姑娘给谁写了信?
  (2)秋姑娘在信上写了哪些内容?
  学生1却问道:老师,我想知道秋姑娘是用什么给大雁、青蛙、小松鼠和山村孩子写信的?
  师:书上不是告诉我们了吗?秋姑娘是用枫叶给它们写信的。
  学生1焦急地申辩: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想问秋姑娘用什么笔来写的?
  学生2:老师,我想知道秋姑娘到底是人还是神仙?
  面对这两个半路上杀出来的程咬金,老师生发开去,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表演、想象、对话,从而使他们明白:真情、爱心、关怀就是秋姑娘手中的笔,秋姑娘是善良、美好的化身。
  老师抓住了意外生成资源,充分肯定学生的创新能力,及时调整预设教学设计,让学生折出其它分数,在动手折和说意思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分数的理解。探索的成功,给同学们带来了美好的感受,同学们学得兴趣在升华,学得技能在提高。
  2.学生的“错误”资源的捕捉与生成。在教学中,老师往往希望得到一个正确答案就草草收场,那些“错误者”或“失败者”会一笔带过,从而浪费了宝贵的课堂动态资源。
  一位教师在教学国标版一年级上《识字5》:
  师:把你喜欢的昆虫小精灵介绍给大家,让大家也喜欢上你喜欢的昆虫!
  生1:我介绍螳螂,螳螂有一对大大的眼睛,它的手臂像两把大刀。
  生2:我说蟋蟀,蟋蟀有两条长长的须,还会“蝈蝈、蝈蝈”地叫呢!
  生3:老师,我想介绍蜻蜓。蜻蜓的身体又细又长,头上有一对大大的眼睛,它有两对翅膀,而且,蜻蜓的翅膀是胶带纸做的!
  (这位学生的最后一句话使得大家哈哈大笑。她也红着脸低下了头。)
  师:(考虑片刻)××同学,你观察得可真仔细!你发现了蜻蜓翅膀的特点,是透明的。不过,你可以这么说:“蜻蜓的翅膀像是胶带纸做的。”
  (学生的笑声霎时间消失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3-6 09:34:48 | 只看该作者

  生3:(重新抬起头,声音响亮)蜻蜓的翅膀像是胶带纸做的。
  本案例中老师善于捕捉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从学生错误的回答中找到有价值的动态信息,即胶带纸与蜻蜓翅膀的共性——透明的,从而引导学生说正确的话,及时地把学生错误的思维拨入“正道”,使学生明白蜻蜓翅膀的特点是透明的。
  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错误”,不应看作是坏事,而应看作一笔巨大财富,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财富”,变学生的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资源。
  3.教师的“失误”资源的捕捉与生成。教师教学产生错误显然不是好事,但难免会出现错误,教师要借助自己的灵感恰到好处地随机应变,注重课堂中的动态生成,使教学过程得以顺利进行。
  一位教师在教学语文课外读物《春联》时,先请学生与各自的小伙伴们交流一下各收集到的春联,还特请三个学生将课前收集到的对联写在小黑板上。随后,老师在领读小黑板上的对联时将“山水有情皆着绿,城乡无处不飞红”误读成了“山水有情皆着绿,城里无处不飞花”。当时,教师本可以及时给自己更正。但这位教师却及时抓住自己这个“错误”的信息来引导孩子们对春联的特点的意义建构,完成了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认识并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
  师:刚才老师哪里读错了,大家听出来了没有?可不可以这样读呢?请大家将两句话比较着读一读,想一想。
  生:不可以。如果把“城乡”读成“城里”,意思就会变了,因为城乡包括城里和乡下,所以不可以这样读。
  师:是的,你发现得很好。还有不对的地方吗?(生沉思默想,好一会儿过去了,但仍没人举手)
  师:到底哪里不对呢?请同学们多读几遍,要反复体会。你既可以从对仗这个角度去体会,也可以从声律这个角度去体会。
  生:(读几遍后)绿和花不对仗,绿和红才对仗。
  生:“山水有情皆着绿,城里无处不飞花”读起来有些别扭,不太好听。
  (很多学生听完,连连点头表示同意)
  新课程呼唤“动态生成”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有可能更贴近每个学生的实际状态,有可能让学生思绪飞扬,兴趣盎然,有可能使师生积极互动,擦出创造的火花,涌现新的问题和答案。所以,我们何不从现在开始,让我们的教案“活”起来,让我们的课堂动起来,让我们的孩子“发展” 起来,让我们的课堂“精彩”起来!

隆亭实验小学 虞小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9 11:3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