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正式上课。我们学习了第一课——找春天。是这样学的:
谈话揭题。昨天,老师上教学楼四楼,发现春天来到我们学校啦!那就是金灿灿的像喇叭一样的花儿盛开了。“迎春花!”学生立马七嘴八舌地说。好的,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一课。“找”字是什么偏旁?(生)提手旁。什么结构?(生)左右结构。“找”和谁是双胞胎?(生)我。“找”字的最后一笔“点”不能丢哟!“春”字的字谜是什么?(生)三人同去看日出。
课题板书后,学生读课题。老师读,让学生听;学生再读课题,读出来:找/春天。
接下来,让学生看着课题,质疑课题,从课题上说说想知道什么?学生思考后,纷纷举手发言,最终确定留下这样几个问题班上探讨:
1.谁(老师补充)为什么要找春天?——胡宇轩
2.他们找到春天了吗?——毛一帆
3.他们找到的春天在哪里?——任纵横
4.他们找到的春天什么样?——闫乔
由于胡宇轩同学的发言中(同学们)用得不准确,我随即添上了:“谁”找春天,并与其问题合二为一。
朗读感悟环节,我们以问题为主线,以自学为主要方式,学生通过读读、画画、说说、议议,学得尽情,学得深入。
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我让学生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学生读后,我范读,学生再读;我再范读,学生再读……读了好几轮,一次比一次对比强烈,一次比一次声情并茂,学生呢,自然而然地知道了,春天来了,“我们几个孩子”很是兴奋,所以就去找春天。
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以找画动词——脱掉、冲出、奔、寻找,谈感悟,明白了文中的孩子们急切、向往、激动的心情。
而后,学生带着问题3,默读课文后面的几个自然段,并画出相关的词语。交流时,老师随机板书:小草、野花、(树木)嫩芽、小溪(丁丁冬冬),以及柳枝、风筝、喜鹊、杜鹃、桃花、杏花。
再次,带着问题,同桌相互交流问题4,然后,班级交流,老师随机板书:眉毛、眼睛、音符、琴声……。紧接着,探究第四到第七自然段,用的是什么样的修辞方法。学生明白了,用的是比喻,且是问句。再次,指导朗读,且感悟用词的准确与作者想象的丰富。
最后,总结课文,作者把春天当做了人(小姑娘)来写,她很是害羞,为此,遮遮掩掩,躲躲藏藏。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春天是一点点浓郁的,色彩是一点点斑斓的,并不是一下子就百花盛开、百鸟争鸣,为此,我们只有留心观察,仔细观察,才能发现春姑娘的踪迹。
拓展环节,我们背诵了古诗《村居》,进一步感知了春天的花红柳绿,生机盎然以及明白了春天是放风筝的好时节。
课后,布置学生观察发现校园里的春天,且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且写进自己的日记里。
这节课,没有以生字词为重点,主要是我们早读时,读了这篇课文,且学生已经预习过,再加之今天只有一节语文课,为此还想让学生周末回家背诵这篇课文,所以就这样设计学习了。不过,从学生的听讲质量来看,学生是喜欢探索的,是喜欢这样围绕问题,读读、画画、说说……即用多种感官其参与其学习活动的。
我们这样学“找春天”,很是惬意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