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影响深广。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好语文的前提条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大都把听、说、读作为训练的重点,习惯于动口不动手 ,比较重视让学生读书、思考、议论,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书,积极地思考,热烈地讨论,却很少让学生在课上写。课堂上学生读、思、议,整节课显得热闹非凡。语文的知识点多,字、词、句、段、篇,样样都不能忽略,课堂上学生动笔的机会很少,主要是怕耽误时间。学生偶尔动动手,也只是写写笔记,打打符号,造成学生“眼高手低”。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想一想说一说好象都会,写起来却感觉吃力。这样一来,造成成绩测试中阅读题普遍失分较多。
在语文课上,我们有很多机会可以让学生写。让学生准备一个可以“随便写、随便画”的本子。让学生随意性地“乱写”。记生字时,让他们把易错的字写写,多少不限;课文中有些不易讲解的词句,用笔画一画,教师讲十句不如学生画一画印象深刻。教师也可提出问题,让学生用最简短的句子写出来,老师巡视检查,了解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阅读教学中,课前预习要质疑,有些问题可以用问号表示,就直接标在书上,有些问题无法用问号标出的,可以写在本上;结束一篇课文的学习后,可以写出自己的收获,仍然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写下来,通过各种方式解决。这种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知识的方法,“有疑而问”,养成随时留意问题的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注意的是,阅读课上的写,绝不能等同练笔。一方面它形式自由,学生完成时,只要自己认识,能描述出来,用符号替代,用词串联,写关键字,都可以。另一方面,它的内容不受限制,凡是能培养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都可以写。但要避免写的内容过多,老师让学生写的内容必须经过仔细推敲,要以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不能什么都写,要有目的,有计划。
语文课堂上学生动口又动手,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地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地提高。同时,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习的主动性,既强化综合训练,又促进学生读、写、思的有机结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