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次参加高研班同课异构活动,收获较多。同样的教材,不同的设计,不同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大家在比较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对自己的课反思如下:
1.对词语的朗读要指导读出感情。
在课堂上,有三位老师都在课的开始出示了一组词语,我出示的是:
美丽的丹顶鹤 嘹亮的歌儿 洁白的羽毛
逗人喜爱 引吭高歌 展翅飞翔
无忧无虑 黄海之滨 三五成群
这三组词语都是课文中用来描写丹顶鹤的。由复习词语导入课文的学习,适应低年级学习的特点,而且每组开头的第一个词语是我在课堂上形成的板书,也就是课文第2、3、4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这些词语和词组又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积累,这就是出示的目的。
导师说词语要组块出现,而且要和后面的学习关联起来,我想这一点我应该做到了。不过,在学生起来朗读的时候,我还可以指导得细一点,指导他们读出词语和词组包含的感情来。
2.能在朗读、想象、品味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引导学生感受丹顶鹤的色彩美丽时,我先请一位小朋友来读第二自然段,评价朗读之后,又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这一自然段,要求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在头脑中为丹顶鹤画画,再说说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丹顶鹤?
这个环节的设计,两次读有不同的要求,一是认真听别人的朗读,学会评价,在这样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倾听能力和朗读水平;二是培养学生根据语言文字展开想象的能力,先在头脑中对丹顶鹤的美丽形成一个初步的印象,学会表达,再走进课文的文字,品味丹顶鹤的美丽,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表达的准确。最后回顾丹顶鹤的各个部分特点,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再边读课文边想象丹顶鹤的美丽,学生的感受充分,效果较好。
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我抓住这一段围绕中心句展开描写的写作特色,引导学生找出丹顶鹤逗人喜爱的地方,逐句品读,使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反复触摸丹顶鹤的逗人喜爱,再用视频录像给他们以更直观的感受,加深印象,升华情感。最后师生接读第三自然段,意在让他们感受到这一段的每一句话都是紧紧围绕“丹顶鹤很逗人喜爱”来写的,进行写作方法的初步渗透。
朗读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种,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边读边想象的确是一种很好的形式。
3.降低练习的难度,提高实效。
课堂上,大家都围绕丹顶鹤姿态的高雅进行了说话的练习,但效果不大一样。我先抓住“丹顶鹤不论是在地上引吭高歌,还是在天上展翅飞翔,都显得那么高雅”一句,通过看图引导学生理解“引吭高歌”“展翅飞翔”“高雅”这些词语的意思,提示学生课文中用了“不论是……还是……都……”这个句式把丹顶鹤引吭高歌和展翅飞翔这两种姿态的高雅都表现出来了。再给学生欣赏一组丹顶鹤各种姿态的图片,有金鸡独立、翩翩起舞、水中捕鱼、悠闲散步、喂哺幼鹤、独自沉思等六张。每欣赏一种,都让学生跟着我说一说丹顶鹤在干什么,然后把六张图片出示在一起,图片上还有那六个词语。学生可以用老师提供的词语,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先自己练一练,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来交流。大家感觉我这样的设计比较有效,学生在说的时候比较顺利。
毕竟是低年级的孩子,本身积累的词汇就比较少,如果在欣赏图片的时候只是让他们看,那么在说话的时候他们又要想出两个不同的词语来,又要用上给出的句式,就显得比较困难了。再有自己先说一说,练一练,然后互相说一说的过程其实也是他们共同提高的过程,可以从别人那里得到启发,所以最后起来说就基本上没有问题了。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设计一些说话写话的练习,有时候难度较大,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根本就完不成,到交流的时候,老师请几个好的同学来交流一下了事,却不知其他那些同学究竟会怎么说?怎么写?要提高课堂练习的实效,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特点,分解目标,使学生跳一跳,能够着,这样才能使他们得到切切实实的提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