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女成长心得幼儿家长教育经验知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7 15:35: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女成长心得幼儿家长教育经验知识
  我的女儿邢依涵今年已经6岁了,正在上大班,孩子从小到大都是一个乖巧的宝宝,一直跟着外婆长大,由于性格里不太闹腾,带的比较省心,时间长了以后对外婆有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感。我和爱人天生乐观,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意见一致,都觉得要顺其自然,任其自由发挥,有好的特长重点引导,不足之处加以陈述客观现象提醒,鼓励改正错误,培养健全性格。我们也一直努力,尽可能的抽出更多时间多陪伴,都希望她能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
  下面讲几个生活中成长案例与大家分享:女儿虽然年龄小、但是自尊心其实不弱,责备与命令都会很敏感,同样的一件事,用命令的口吻和用请求建议的口吻会带来完全不同的感受,效果。举个例子,她平时吃饭磨磨蹭蹭,无论是早饭晚饭都要把饭菜吃到凉,就是吃不完,大人很着急,使出什么办法都解决不了。有时为了让她快快张嘴吃饭,一家人围着她团团转。但通常陈述客观事实进行提醒 “现在已经7点20了,离七点半去幼儿园还有十分钟,你看好时间抓紧吃,还有10分钟。”这时她一般都会抓紧吃。晚饭一家人围坐一桌,如果说她是家里吃得最快的进行鼓励,她就会吃得快。但如果声音大点,骂两句反而效果不明显,有抵触心理。开家长会时我特地暗中观察过在班里由于老师鼓励,每次吃饭都是很积极,并且都能把饭菜吃得干干净净。为此我深深感受到幼儿园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影响真是十分关键的。自从上了幼儿园后,宝宝的自理能力越来越强了,不仅自己学会了穿衣服,整理玩具,刷牙洗脸,而且还能经常主动帮助我们大人做些家务,所以在家我们经常很欣慰,孩子真是长大了,越来越懂事了。
  现在许多家长都十分关注对孩子的教育,“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同一起跑线上”,为此,许多家长都从幼儿时期开始抓孩子的学习教育。我觉得没必要非常刻意强行安排上补习班,可以问下孩子她喜欢什么,应该多用游戏的方式让他学知识,学道理,培养他的兴趣爱好。的确,孩子是天真无邪的,我们家长不能以成年人的功利思想去逼迫他们学这学那,这样反而会束缚了孩子的独立个性和想象能力,应该根据他们的兴趣发展他们的能力。平时,要更多的注意培养孩子对待事物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这样他才会真正地生活得快乐。一切都因为她还“小”应该“玩”。我是在她上小班的时候买了个儿童用的小黑板几只彩色粉笔,这个的确很实用,一空了就可以写写画画,挺带劲的。家里还准备了一直毛笔,一张沾水写的那种速干的布让她自由的发挥,哪怕是随便乱涂也好,时间久了自然握笔姿势就熟悉了。记得还是小班的时候,有一次我带她去外面画石膏的储钱罐,握毛笔姿势标准画的动作娴熟,比一起去的同龄小朋友好许多,很多围观人都称赞是个画画的苗苗。其实只要在她日常生活中细心的准备下小道具,培养她的一些兴趣爱好,对她发展肯定也是有所帮助的。不要一味无所谓的放养,那样也不行,一切从“心”开始。
  平时,多观察她与班里其他小朋友的差距,与老师的评语回音壁,发现不足及时督促。比如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不爱举手发言,做游戏时不勇敢尝试等。记得有一次学校教的乒乓球着地垫球项目,宝宝打的很不好,我就按老师要求回家督促无论如何督促她练一个小时,这样坚持两个星期进步很快,自己都主动要打球了,后来班级还表扬了,这样孩子信心就有了。对于不好的习惯一定要直接指出来,比如早上进学校班级遇到老师同学要主动问好。我每次送她去上学都提醒她进学校要做哪几件事,先干嘛再干嘛。我故意走在后面,看她表现的怎么样,好的要鼓励不好的要教会,父母才是孩子第一老师,礼节就这样慢慢地训练出来了。溺爱跟疼爱是两码事,现在大多都是隔代的爷爷奶奶带孩子过于溺爱,一味迁就时间长孩子就任性了以后就难带了,表达爱的方式不只停留在这一种。建议还是爸爸妈妈多辛苦点,对孩子成长还是不一样的,孩子要在玩的过程中成长。
  如果你家的宝宝爱模仿大人在家里干活,千万别制止宝宝动作,说了其实起不到什么效果,热爱劳动总归是好的。每次我都是特意让她把地扫干净,把碎纸放垃圾桶。让她养成好习惯自己的事自己做,时间长了也可养成好的习惯,没必要都凡事帮她弄到好。

东亭中心幼儿园大(2)班 家长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8 14:5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