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6-1-17 01:05:11
|
只看该作者
最是书香能省人:
——《曾国藩家训》点醒了我,让我找到了答案与方向。
假期中,学校按照惯例要求每位教师读一本好书。这次推荐的是《曾国藩家训》。
刚开始,借着三天的暑期全员培训,翻了前面几讲,发现真的是评讲深刻,着实是工作、生活、做人的一盏启明灯。于是我便通读了全文,久而久之,我心中“耿耿于怀”的结终于慢慢释然,不再怨天尤人,甚是幡然醒悟。
首先要学会“自我教育”。“最大的教育就是自我教育,也就是自己对自己的教育。”这是郦波总结曾国藩的智慧时说的一句励语。于曾国藩而言,对于任何事情,对于任何错误与不足,他能够做到勇于反思与反省,并以一个崇高的信仰来要求自己,来检讨自己,并能终其一生,不断地反思与学习,不断地在反思、反省中进步。于我而言,这里的“自我教育”也可以狭隘的理解为“自我批评”、“自我认识”——勇于直面血淋淋的自我,这需要多大的一份勇气。想到自己,仅看到努力的一面就“眉飞色舞”,就“邀功求赏”,何曾反思是否“急功近利”、“理想主义”。
其次要有勇气“重塑自我”。反省了自身的毛病,曾国藩根据父亲所说的“三节”,给自己提出了三戒要求,并以记日记的形式真的直面自己惨淡的人生和正视淋漓的鲜血,然后运用唐老师的绝招——“静”,重塑了今日生的曾国藩。此讲可谓深深烙进了我的心坎。真如作者提到的梁实秋先生的一篇文章《时间即生命》中坦言:“我自己就是浪费了很多时间的一个人。我不打麻将,我不经常的听戏看电影,几年中难得一次,我不长时间看电视,通常只看半个小时,我也不串门子闲聊天。有人问我:‘那你大部分时间都做了些什么呢?’我痛自反反省,我发现,除了职务上的必须及人情上所不能免的活动之外,我的时间大部分都浪费了。……然而悔之晚矣。”对照自己,更是羞愧。尽管为了三年发展目标的达成,明面上我也牺牲了一些兴趣爱好,扑进了书堆里,扎在了学习上,然而功效如何?身心又真正投入了几分?“慎独”又做到了几许?叩问中,“心浮气躁”呼之欲出。彷徨中,唐鉴云:“若不静,省身也不密,见理也不明,都是浮的的!总是要静。”所以,“最是静字工夫要紧”!只有内心清静方能“生智”,只有临事淡泊守志,淡定守静,才能守住时光,打磨岁月!
最后要有决心“实现自我”。曾国藩为了帮助自己戒烟,刚开始动静弄得一次比一次大。到了后来,在一个深秋的夜晚,曾国藩却一个人在书房,也没有朋友在场,也没有家人作证,一个人默默地拿起一把锤子,悄无声息地、及其冷静地把他那套最珍贵的烟壶、烟具给砸了。尽管最后戒烟仍未成功,但前后不同的“动静”反差确实让人深思的。我不得不叹服郦波大师的真知灼见:“上几次(戒烟)决心当然也大,但比决心还大的是动静,搞得人尽皆知,好像把自己逼到了绝路,非戒不可了,但那时把希望寄托在别人的监督上,这根本就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是你得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身上,这样才说明,你的决心、毅力、智慧、潜能能够正真地发挥出来。”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我又何尝不是天天只弄出一些看书、学习的动静,最后不了了之,图个心理安慰罢了。只有痛定思痛,面对“落榜”再次制定“日课”并实践之,相信“人但有恒,事无不成”。
羊尖实验小学 颜惠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