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中小同学负担过重,不只体现在课业负担方面,而且还体现在繁重的心理负担方面。过重的课业负担会加重同学的心理负担,而教师、家长不正确的教育观念、不恰当的教育方式等,则是造成同学心理负担过重的更为重要的原因。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该尊重同学、理解同学、善待同学,改变自身的教育行为,改善自身与同学的交往方式。
过去,教育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经常埋怨同学、埋怨家长,这项工程的实施使他们认识到,自身在教育观念和行为上存在诸多需要改进的方面。
"我既然教了,你就必需会"、"他人会,你为什么不会?"这是多少教师常挂在嘴边上的话,教师的较真儿几近苛刻。"学习与心理健康促进工程"的培训,使他们明白了"无错原则"、"差别原则"。同学是生长中的尚不幼稚的生命个体,同学在学习和生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错误"是可以理解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允许同学没听清教师的问题,允许同学回答得不对或不完全对,允许同学理解偏了、理解错了,允许同学没有学会,要理解、宽容、善待小朋友的失误与弱点。
有了这样的认识,教师就不会再嫌弃后进生,变得宽容了,态度温和了。一位同学因为没做作业而撒谎,老师悄悄把他叫到一旁,拍拍他的脑袋说:"把作业补上就行了,何必说谎呢?quot;同学不小心打碎了玻璃,老师轻轻说一句:"以后做事要小心。"一位女生上课嚼口香糖,还喋喋不休地说话,老师没停下课制止她,而是走近她,伏在她耳边悄声说:"别吃了。"没想到,以前"屡教不改"的她会意地一笑,问题解决了。老师变得和蔼宽容了,小朋友们反倒更听话了。没完成作业的同学补上了作业,打碎玻璃的同学让家长帮助换上了新玻璃。
"无错原则"并不是一味地宽容与放纵,不是对同学的缺点和错误置之不理,而是换个角度看问题。过去,同学作业写得乱七八糟,教师会气愤得把本子撕了,而现在他会想:"为什么同学会这样?我该用什么方法改变他?quot;
运用"无错原则"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有的教师采用积极强化的方式,每天至少褒扬"差生"一次;有的教师运用恰当的鼓励评价,不让一个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同学带着遗憾坐下;有的教师运用行为控制方法,让注意力不集中、自控力差的同学在教师讲到重点内容时递给老师一支红粉笔,这些充溢机智和人情味的教学方式,给了同学充沛的信任,使同学的行为发生神奇般的变化。
过去,在应试教育环境中,许多教师都曾是"治"同学的"能手",特别是具有二三十年教龄的老教师。而如今,他们变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