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小同学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计算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计算能力也是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计算能力的培养,不只与数学基础知识密切相关,而且与训练同学的思维、培养同学的非智力因素等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第一,掌握基础知识,是形成计算能力的前提。
同学面对计算题,要得到计算结果,首先要考虑运用什么数学概念、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运算法则和计算公式等等,因此充沛理解和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决定了是否具有计算能力。同学要具有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必需先要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理解并且掌握如通分、约分、带分数与假分数之间的互化等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基本技能。只有把有关的基础知识讲清楚,让同学真正掌握了,同学计算才不会出现过失。
相对于低年级来说,高年级的基础知识更为丰富,因此在教学中切不可急于求成,而应协助同学从整理已学的基础知识开始,运用迁移,不时深入。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法时,首先让同学回答加法的意义,同学就会知道是两个数(或多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接下来让同学观察发现异分母分数、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懂得了这个道理后,再引导同学运用通分知识,“化异为同”,于是问题就转化为已掌握的同分母分数的加法了。
第二,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是形成计算能力的关键。
学数学,疑惑题不行,只讲不练或讲多练少,都会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俗话说的好“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提高同学的计算能力也是这个道理。在同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经常督促和指导同学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不然,同学在计算时会出现不该出现的错误。例如:在计算3.5×20时,有同学解答成3.5×2,得到7,反映出同学计算方法掌握了,但忘记了“20”末尾的“0”,这就是平时练习不够引起的。在计算练习中,强化基本技能训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例如,在计算小数、分数四则运算时,常遇到同学计算法则是正确的但结果却是错误的,究其原因,有约分、通分的错误,有互化错误,也有百以内的口算问题。这些都反映了同学的基本技能存在缺陷。为此,在练习中,应有的放矢。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另外,协助同学小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也能大大提高计算技能。如: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总的来说,用小数计算比较简便,但判断能否把所有的分数化成有限小数成为了这一类计算的关键点,随着这一关键点的突破,同学的运算速度肯定加快,计算技能也势必提高。
第三,培养良好习惯,是形成计算能力的重要保证。
有局部同学,在检验、考试之前单独关照一下,盯得紧一点,成果会起很大变化。分析原因,不是基础的东西没有掌握,而是平时的习惯不行。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直接影响着同学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所以,教师应要求同学认真听课,积极考虑,独立完成作业,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与应用题教学一样,养成看到题目,首先审题的习惯,这样计算起来方法会更正确、更合理,计算速度会不时提高。同学计算出现过失,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是常有的事,因此指导好同学认真书写也十分重要。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运算的思路和计算步骤。固然,培养同学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靠一朝一夕,也不能时紧时松,只有坚持不懈,一抓到底方能有效果。另外,老师也应以身作则,板书时,批改作业时,都要作出表率。
在整个小学教学阶段,四则计算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其教学时间,占整个小学数学教学时间一半以上。因此,我们应该在强化基础知识教学,形成一定的计算基本技能和培养同学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下功夫,力求使我们的同学具有较强的计算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