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我把学生自主探究与教师的适时引导有机的结合,以读代讲,以文代文。总结本节课如下:
一、紧扣“中华不振”,层层理解。
我以“中华不振”为支点,抓住这个核心线层层教学,让每一个文字因为“中华不振”而立在学生眼前,让学生在品读课文中表现“中华不振”的语句词,从而体会到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但文中表现“中华不振”的语句很多,在课堂上既要落实一些词语,还要体会“中华不振”,可时间是不够的。经过分析,我发现对学生来说最为直观的语段就是第九自然段,于是我就抓住这个典型事件进行教学,让学生去品读“中华不振。让学生读中悟,悟中读,让学生想像当时的画面,让学生换位思考,变换角色,从而更深切地感受周恩来读书目的的可贵。
二、抓住重点段,落实目标。
本节课的重点是从句段中领悟“中华不振”的含义,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因此,我把第九自然段作为教学的一个重点段,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研读此段,让学生的心中自然而然地产生情感。课堂上我让学生读,个性化朗读、创设情境读之后,学生思维被打开,个个读得十分动情,有的学生愤怒之火已被燃起。借此机会,我以课文中关键词“不但”“反而”为例,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再次升华感情。
三、大量拓展阅读,以文代文。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于“中华不振”的理解,还要引导学生从小立下远大志向,才真正达到目标。所以结合实际,我分别拓展了周恩来诗词、周恩来一生鞠躬尽瘁的资料,以及主题阅读《茅以升》,把课文内容与现实结合起来,通过谈读书的目的,激发学生的情感,最终也在自己书上写下自己的志向。
总之,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只有深入地研读教材,才有可能让课堂更精彩!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继续深钻教材,努力提高个人业务素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