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提要:近几年,在小学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比例越来越大。普遍存在娇气、自私、独立性差,孤僻等心理方面的弱点。人际交往中往往表示为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和合作意识。他们是跨世纪的一代,假如长此以这种个性心理发展下去,是不能面对新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校充沛意识到了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使同学学会交往,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合作能力,有利于同学处世做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为此我校确立了《独生子女交往障碍的研究》这一课题。本文从实验目的、实验内容与方法、实验过程、实验结果与分析这些方面完成实验报告。
关键词: 人际交往 调查法 谈话法 问卷法 检验法 咨询法 亲子交往
同伴交往 师生交往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21世纪的人才不只要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具有较全面的能力,而且要具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而心理素质是整体素质的核心内容。
美国哈佛大学就业领导小组,对数千名被解雇的男女职员进行调查发现:人际关系不好的比不称职人数高出两倍多。卡内基工业大学对一万人的个案记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智慧、专业技术、经验”只占胜利因素的15℅,其余85℅决定于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些数据告诉我们人际关系的分量。近几年,在小学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比例越来越大。普遍存在娇气、自私、独立性差,孤僻等心理方面的弱点。人际交往中往往表示为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和合作意识。他们是跨世纪的一代,假如长此以这种个性心理发展下去,是不能面对新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校充沛意识到了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使同学学会交往,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合作能力,有利于同学处世做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为此我校确立了《独生子女交往障碍的研究》这一课题。
二、实验目的
本研究试图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独生子女交往障碍的广泛调查,研究独生子女交往障碍的原因,培养他们独立解决各种交往问题的能力,促进独生子女的社会性发展,并从中探索建立和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战略,同时也为小学心理教育提供一定的资料。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实验内容包括考察独生子女的交往现状,探寻小同学理想的交际模式,对独生子女进行交往技巧的训练。其中包括对独生子女同伴关系、师生关系,亲子关系进行分析和诊断。
实验方法有调查法、谈话法、问卷法、检验法、咨询法等。
四、实验过程
本次课题研究首先考察独生子女的交往现状,诊断影响独生子女交往障碍的因素。并据此对我校一到六年级的小同学(绝大局部是独生子女)进行人际交往技能培养训练,训练主要包括独生子女与同伴交往、与家长交往、与教师交往等三个方面。
(一)问卷调查
首先由课题参与者编制出小同学同伴交往、亲子交往、师生交往调查询卷。针对同学外显的人际交往弱点,对实验班的独生子女交往状况进行调查,掌握不同年龄的同学在人际交往方面的思想现状,从而发现独生子女交往问题上的差别性特征。然后实验班班主任对每个实验班同学的问卷进行分析,记录个体存在的心理弱点,并发现同学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为更好的开展实验做准备。
(二)独生子女同伴交往的培养
运用认知改变、行为指导与体验学习的战略与方法,鼓励独生子女与同伴交往,从中掌握道德行为规范,克服交往缺乏和“自我中心”倾向,以此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不时提高人际交流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具体措施如下:
①心理辅导课
利用心理辅导课引导独生子女正确地分析自我,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和自尊。同时将缺乏同伴交往技能的同学与交往技能比较强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通过一起学习,在与他人交往中培养交往的技能。在实验期间我们采用配对交往、小组交往和不固定的配对交往三种。这三种形式并用,逐步使同学与同伴交往的范围变广能力增强。
②班队活动课
在班队活动中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同伴交往行为演练。比方主题活动《小当家》让同学扮演家庭和社会角色,班内组建多个小型家庭或社会组织。同学在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的同时,学会了站在不同的角度分析处置问题,了解他人的需求,体验他人的感受,从而学会待人接物,可以达到改善交往的目的。
③心理咨询室的开放
我校的“知心姐姐信箱”是同学畅所欲言的地方。同学可以有充沛表达和发表自身看法的机会和时间,在知心姐姐的开导下发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也可以使同学同伴交往中出现的障碍得以消除。
④校外活动
校外交往同伴实践的组织,与课内相比天地更宽。为此,实验中我们采用社会调查、远足、聚会,书信联谊等多种形式丰富同学同伴之间的生活,使他们在一次次活动中,更自由地沟通思想,联络感情,增进友谊,活跃生活。
(三)独生子女亲子交往技能的培养
亲子关系是儿童社会联系中出现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一种人际关系,是一种不对称的相互作用关系。亲子关系的质量对独生子女社会交往、学业成败有很大影响。实验班班主任在两年的课题实验中努力做好同学的朋友和导师,从而增强改善亲子关系的实效性。
①通过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开展,让同学把自身在与家长交往中的愉悦与困惑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老师倾诉,从而逐步提高与家长交往的技能。
②利用《走近家长》《越过代沟》《妈妈您好》等主题班队活动的形式,让同学谈谈各自感受到的“代沟”现象,协助同学明辨其中的原因,形成正确对待“代沟”的态度。
③组织“节令活动”(如在父亲节、母亲节、家长的生日等)为家长献爱心。
④组织向家长学习的活动。畅谈家长的优秀品质,学习家长的珍贵经验,激发孝敬家长的情感,听从家长的正确教诲。
(四)独生子女师生交往技能的培养
师生关系是同学在学校生活中经历的一段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小同学的学校生活更加愉快,而且对同学学业水平的提高、与成人交往能力的提高、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也是大有裨益的。我们认为处置好师生关系必需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①人格引导。
参与实验的各位老师都担任着班主任工作,每天与同学朝夕相处,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同学有巨大的师范作用,他
们用自身的爱心去激发同学的爱心,与同学的交流由礼节型、信息型向坦诚型发展。这样就逐渐影响到同学与教师的交往技巧。
②意见沟通。
我们经常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了解同学对教师工作以和班级、学校活动的意见、看法,采用合理的建议,求同存异。如:请同学给教师写评语,从同学这面镜子中认识自我,组织同学填写《教师满意程度调查询卷》,从问卷中分析教师和同学沟通的障碍;设立意见箱,随时了解同学的心态;定期召开专题班会,敞开心扉一起研讨师生交往中存在的问题。
③情境创设。
人际情境因素包括交往时间、场所、一定的交往规范和交往双方的心境。我们认识到了这一点,抓住同学最需要关注、理解和引导的时候,作为师生心灵沟通的最佳时机。如:当同学遭到失败、遭受挫折、寻求协助时,给予爱的温暖;当同学生活出现问题时,给予亲切的关怀;在同学生日那天,写上一段情真意切的赠言。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一)独生子女交往障碍的外显表示
两年来,我们从实验中可以看出独生子女交往障碍大都表示为社交性退缩。据分析导致儿童社交性退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属于气质性社交障碍,生性腼腆,胆小,好独处;有的属于挫折性社交障碍,由于某次社交情境中不愉快的经历。例如,被人喝斥、抢白而发生自卑,因为寻求自我维护而不愿与人交往;还有些小朋友则是由于家庭教养不当造成了封闭性格,特别是小朋友幼年时处于相对封闭环境,缺乏与同伴交往的实践,而不知如何与人交往。我们鼓励小朋友勇敢地走出去,与同伴交往,广交朋友,认识到“自身很有吸引力”。让小朋友尽量多的参与集体生活,不失时机地提供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体验,在集体生活中使他们享受到胜利,满足交往的愿望,从而使他们的交际能力获得了良好的发展。
(二)影响独生子女交往能力的因素
从本阶段的实验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对于小同学来说,时空的接近是促进友谊建立的一个重要因素;外向、主动热情的小朋友更能交到朋友;品格高尚、能力强、学习好的人也最引人注目,是交往中的理想对象;良好、团结的班集体也能促使同学去结交更多更好的朋友。因而塑造健康、高尚的人格,不只有利于自身的进一步发展,也利于与他人的互助互学,只有这样大家才干一起进步。做为班集体的主体,老师与同学应互相配合、互相理解,努力营造出团结向上的班级精神和热爱学习的班组气氛。只有这样也才使得独生子女的交往能得到健康良好的发展。
(三)教师行为指导促进了独生子女同伴交往能力的提高
独生子女同伴交往技能培养效果
年级
测试
人数
异性同伴交往
同性同伴交往
平均数
规范差
P
平均数
规范差
P
低年级
前测
254
22.61
10.11
P<0.001
24.12
5.87
P<0.001
后测
104
36.23
9.80
34.03
6.04
中年级
前测
372
23.21
9.46
P<0.001
25.75
5.30
P<0.001
后测
94
36.36
9.07
34.23
5.70
高年级
前测
360
23.03
8.12
P<0.001
25.58
5.20
P<0.001
后测
113
39.23
8.69
36.69
5.13
从表中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经过两年的行为指导,实验前后独生子女交往技能差别显著,他们与同伴的交往水平明显提高。
(四)开展主题活动促进了独生子女亲子关系的亲密程度
独生子女亲子交往技能培养效果
年级
实验前
实验后
T
P
人数
平均数
规范差
人数
平均数
规范差
低年级
254
24.12
5.87
104
34.03
6.56
19.765
P<0.001
中年级
372
24.02
7.11
94
37.57
7.43
16.356
P<0.001
高年级
360
24.98
6.51
113
35.13
6.50
14.467
P<0.001
从表中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经过两年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实验前后独生子女亲子交往技能差别显著,他们与家长的关系得到明显改善与提高。
(五)情感交流促进了独生子女师生关系的融洽
独生子女师生交往技能培养效果
年级
实验前
实验后
T
P
人数
平均数
规范差
人数
平均数
规范差
低年级
254
24.66
7.57
104
37.46
8.20
14.175
P<0.001
中年级
372
25.59
7.72
94
38.58
7.59
14.622
P<0.001
高年级
360
26.31
6.95
113
35.41
8.11
11.654
P<0.001
从表中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实验教师经过两年与同学真情意切地交流,实验前后独生子女师生交往技能差别显著,他们与教师的交往技能得到明显提高,师生关系得到明显改善。
总之,通过实验可以看出,我校独生子女的人际交往技能明显提高了,他们与同伴、家长、教师的人际关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这说明了小学心理发展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教育是促进其心理发展的主导因素。只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对小同学的人际关系进行培养,让他们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引导他们正确处置发展中出现的人际关系问题,就能促进其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的发展。
(此课题为河北省“九五”教育课题,现已完成结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