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生命之源。
课文《我是什么》,讲的就是变化多端的“水”,变化无常的“水”。
上课伊始,我直接板书课题,并让学生读课题,并指名说一说:课题应该读出什么语气来?学生读后,说出了应该读出“问话”的语气。然后,我范读课文,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我”到底是什么?由于课文配有插图,再加之前一阵刚刚下过雪,学生听完我读课文后,不约而同地说:“‘我’是水。”我相机在什么的下面,画了个等号,且板书了“水”。
阅读感悟环节,我首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且一边读一边思考并画出课文从几个方面写了水。学生初读后交流,我相机板书:变、在哪儿、脾气。其次,围绕着“变”来阅读感悟。一是学生同桌互读课文,且读后相互说说、画画,我都变成了“什么”。二是学生阅读后班上交流,学生大都能说出:汽、(点连片成云)云、雨、雹子、雪。三是请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怎样描写云的?云有几类?班上交流时,学生能说出:作者把“云”当做“人”来写了。云有白云、乌云和彩云。我随机点拨:“彩云即彩霞,一般早晨、傍晚时才出现。”四是指导学生读相关的段落,且带着问题“在什么时候情况下,我才能变成“汽”、云、雨、雹子和雪的?”来读课文。学生阅读后,弄明白了:水遇热变成水蒸气。汽升到天空变成小点,且连成片即成云。云遇到冷风,在春、夏、秋三季,大都变成了“雨”,在冬季则变成了“雪”,春、夏季和冬季有时还会变成“雹子”。
再次,围绕着“我在哪儿干什么?”来读课文,一是自读课文,用“横直线”和“曲线”分别画出“水”都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二是自读后交流,我相机板书:池子→睡觉小溪→散步 江河→奔跑 海洋→跳舞、唱歌、开大会。三是让学生思考:水在不同的地方,为什么就做不同的事情呢?以体会用词的准确性。学生交流探讨,知道了池子里一般风平浪静,大海里浪高风大,为此,才用不同的词语表现这些“水”。四是,指导朗读,读出“水”的不同姿态来。
再再次,围绕“水”的脾气来阅读感悟。学生自读后,班级交流时,就能说出:水的脾气时好时坏,好时温和,就做好事,如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坏时暴躁,就做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学生交流后,我追问:“水”发动什么机器?唐诗乔立刻接话说:“发电机。”我随即表扬了他,说这是利用水力发电,像我们的“长江三峡工程”等。
总结拓展环节,我让学生说说:1.生活中水有什么用处?学生说的有:洗衣、做饭、洗澡、刷碗、浇花、喝茶……2.说说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水的变化?学生说的有:煮饭、吃火锅、蒸馒头、烧开水时,水变成“汽”升上天空。房子上的雪溶化后变成水,遇冷又结成冰。夏天时,吃着冰激凌,它一会儿就化了。
这篇课文,是科普小短文,并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来叙述,且是拟人的写法,读起来感觉语言很是亲切,特别是变化多端,变化无常的“水”跃然纸上,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篇科普小短文的学习,分层次、抓关键点,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品词析句,习得知识的同时,习得写作或表达的手法,以及用词的准确性,效果是比较明显的。
课后作业,我要求学生设计《我是什么》的“思维导图”,且按照“我”会:1→变,2→在哪儿怎样?3→脾气4→生活中的用途,这四个方面来设计,就等于及时又把课堂上习得的知识进行回味与复习,孩子们大都在我的提醒下,写完全。
千变万化的水,我们要珍惜,我们要保护淡水资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