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
|
1、学习《示儿》体会作者深厚的忧国之情。 2、启发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意境,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3、引导学生自学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示儿》。 |
|
学习本诗可通过熟读课文,参看注释并联系上下文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可先让学生说说从诗中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诗句、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从“悲” 字学生可能体会到诗人临终不见九州同的伤感,表达诗人对支离破碎的祖国是多么遗憾和不安。 |
|
教学本文先在学生背诵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抓住课文字词“元知、万事空、但悲、王师、北定、家祭、告乃翁”等联系上下文理解,体会爱国诗人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爱国情怀。 |
|
重点:理解本课中的“元知、但悲、北定、家祭、无忘”等词语的意思。 难点:体会诗人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爱国情怀。 |
|
| |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多媒体播放陆游画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与学生互动 介绍陆游的生平事迹。 三、师范读课文 指导朗读。 四、学生朗读 五、师指导朗读 1、先个人读。 2、指导节奏、语速、重音。 3、齐读。 六、找出诗中的难懂的字、词,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诗句意思。 | 1、学生认真观察。提问: 这个老人是谁呀? 他是哪个朝代的呀? 2、学生找出陌生的字词,并做好标记。 3、学生互评,指出同学不足。 4、全班齐读。 5、练习背诵。 |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学生理解课文、理解诗人的情感做铺垫。 为学习诗句做准备。 |
第二课时 一、学生背诵这首诗。 二、激趣:多媒体播放老人卧床的画面。 三、理解诗句的意思。 1、先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理解一二句意思。 2、理解“中原日”、“家祭”、“告乃翁”、意思。 理解三四句意思。 四、理解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情感 1、学生讨论。 2、师生交流。 3、共同总结:表达了诗人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情怀。 | 全班齐读。提问: 这位老人是谁?他怎么了?他在向旁边的人说什么呢? 学生讨论:站在旁边的人又是谁呀?卧床的老人在向儿子说些什么呢? 学生小组讨论互动。 活着的人告诉死人的事,死者能知道、能听见吗? 学生共同有感情背诵古诗。 | 对帮助理解诗句意思有一定帮助。 能更加衬托诗人对祖国的统一的愿望是多么的强烈。 |
|
1、学生朗读古诗的水平有很大进步,语气变化、节奏明显。特别是“万事空”、“九州同”语速要慢,语调低沉,要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悲痛。 2、通过语气变化,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悟到诗人表达的感情。 |
|
示儿 元知 临终所议 但悲 (生) 渴望统一 九州所盼 北定 告翁 (死) |
|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的朗读水平又上一个新台阶,特别使我满意的是在学生读到诗的最后一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时使用稍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把陆游创作这首诗时的真情实感读了出来,这说明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达到了预期效果,因此,我觉得很满意。 课下,与孩子交流时,有的孩子问我:朗读的语速一定要读的缓慢低沉吗?语速稍快,悲壮的语调不更能表达诗人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爱国情感吗?我想对语调强弱是表达人物情感的方式,这说明学生在朗读方面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我们老师不管在知识的教学上,还是在朗读的教学上,都应该给孩子们留有思考的广阔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