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激情重回语文课堂中
召陵区许慎路小学杨小玲
同学进入高年级后,许多老师都有这么一种感觉:同学们上课不愿举手回答问题了,读书也不再像以前一样声情并茂了,课堂上一下子就失去了许多激情。于是乎,我们就把语文当作工具课,把语文训练当作一种单纯的技术训练,把活活的教材讲“死”了,把生动的课堂“扼杀”了。
在教学《大江捍卫战》一课时,针对本文的特点和新课程规范:“通过阅读加深感悟”的要求,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运用各种手段,通过激励、点拨、引导,充沛激发同学的情感,使之深刻体会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捍卫大堤和国家、人民的生命财富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课堂上我努力地通过不同的情感体验来点燃同学的激情:一、借助艺术激发同学情感语文和艺术是同源的,将艺术中那些为同学喜闻乐见的形式拿过来。在日常学习中,同学主要是通过礼堂和听觉来获取各种信息的。课堂上,借助媒体——音乐、录像、课件等多媒体手段,让同学形象地感知语言文字所反映的那活生生的事物,体验感人局面的扣人心弦,感情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同学便由感而发,情绪大振,激情豪放。如课始,我就播放了《惊涛骇浪》的电影片断,影片中那滔滔的洪水淹没农田、冲倒房屋,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可怕镜头,那战士们争分夺秒以肩扛手搬的方式将大堤不时加高的局面,那小战士因过度劳累而殉职的局面,那为了防止决堤,“魏老兵”在水下用身体堵住大堤的渗漏直至牺牲的情节,这一幕幕立刻就使同学感受到了情势的危急,激起了同学的情感。这时,再通过声情并茂的课文朗读,很快地就把同学带了课文。同学在感知形象的过程中,情感得到了震撼。
二、借助语言点燃同学的情感语言作为思想的外衣,它的物质外壳与思想内容应当是浑然一体的。语言不可能不表达一定的思想,而思想总带有一定的情感。因此必需要借助语言文字,引导同学去感悟、去体会、去想像,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为情感的升华的作下铺垫。在教学中,让同学通过反复朗读 “闻讯赶到”、“顿时”、“全然不顾”、“酣战”、“伤痕累累”等重点词语,,感悟战士们意志坚强、奋不顾身的可贵精神;通过高声朗读战士们的豪言壮语,体验战士们身上所散发出来的大无畏英雄主义,使同学牢牢地被文中的人物吸引,自然而然,情感也随着英雄们一齐流露。课堂上,跳动的是同学们那一颗颗热血沸腾的心,回荡的是那一份份激情四溢的情感。
三、借助体验升华同学的情感同学阅读教材的过程,也就是情感“蓄积”的过程。角色体验的过程,随同着思维的过程,语言内化、锻炼、发展的过程,也是情感丰富的过程。因此,要激励同学进行主动积极的角色体验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受到情感熏陶。教《大江捍卫战》这篇课文,在结课前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战士们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战胜了洪水、保住了江堤、救出了老人小朋友,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名人民子弟兵,见到此情此景,你会怎么想怎么说?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名老人、小朋友,你又会说对这些最可爱的人说些什么呢?同学们考虑过后,有的满含深情地向战士们道谢,有的想请战士们上他们家做客,有的只想一直地拉着战士们的手,久久不放……在同学们的回答中,流露着的就是那涌动的激情。此时此刻,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同时把全体同学的情感推向了新的境界。
四、用体态语言显示同学的情感眼睛是心灵之窗,脸面是心灵之镜。师生的面目表情,动作神态是一种动态的无声语汇,它蕴含了大量的情感信息,是师生心理交流的重要“外显点”。课堂教学中,老师应根据教材提供的情感线索,恰如其分地让同学运用自身的面目表情、动作神态,直观、形象、真切地进行情感体验,发生共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