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的基础上认识直角。直角和生活联系紧密,人们周围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有直角。教学时从寻找周围物体表面的角入手,揭示直角。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直角,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学生初步预习的基础上,教师预设的交流活动和教学流程是不是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是不是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在预习中提出的较为集中的问题:怎样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怎样画直角?这是本节课的“验证点”。
交流分三个层次。
第一、初步认识直角。首先给出标准的直角图形,让学生从图形中抽象出直角,形成关于直角图形的表象;接着通过直角的不同摆放位置,发现这些角大小都没有改变,加深对直角的认识;最后通过折直角的活动,进一步形成直角的表象。
第二、用三角尺中的直角来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在这个活动中,教师通过活动角一边的旋转,得出接近直角的角,让学生猜测是不是直角,造成认知上的矛盾,使学生明白要确定一个角是不是直角,最科学的方法是找出一个标准进行衡量。这时再让学生交流判断直角的方法,有种水到渠成的感觉。但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表达让人不满意,没有学生能概括出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特别是学生不能说出“重合”这一关键的词语。
学生学会判断直角后,我设计的交流活动是“找直角”。引导学生在教师里找直角,既能巩固直角的判断方法,又能体会直角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和直角的美感,体会数学的运用价值。
第三、学会画直角。由于在直角的判断上用了较多的时间,导致“画直角”这一活动没有完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