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托教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
三亚市第一小学 曾艳青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首次提出了“综合性学习”,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标准》中提出了“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的教学建议。这样的教学建议,其目的就是让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发展综合实践能力的机会,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但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因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开展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没有固定可行的教材,而且耗时费力,又没被列入考试范围,所以并没有得到老师们的重视。
那么,如何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呢?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认为可以依托教材,充分利用好我们手中的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现有的教学资源,也能够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教学。即紧扣教材中的一些内容,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让儿童回到实践活动中,打破书本与生活的墙垛,软化学科边缘,在开放的、动态的、实践的土壤中,帮助儿童构筑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并为之全身心投入的思维场、情感场、学习场,让儿童的学习翅膀翕然张扬、自由飞翔。下面我结合自己在教学中“依托文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点滴尝试,谈一些肤浅的体会:
一、依托文本阅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
在我们现有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虽然内容甚少,但有许多地方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努力调动自己的情感,尽力去想象,充分地去挖掘,很多教材以外生动而又活泼的内容就会尽收眼底。在文本教学中,我们可以依托文本的阅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导他们制定一些确实可行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如低年级的孩子可以创设一些简单易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而高年级的孩子则要设计一些相对复杂的多样化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教师的教学智慧,在恰当的时机把综合实践活动引进语文课堂,通过表演、说话、写话、唱歌等形式,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抓住创新思维的灵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像能力。如《坐井观天》一课,主要是通过小鸟和青蛙之间的对话,告诉我们做事、学习都要开阔眼界,不能目光短浅。笔者在教学这篇课文时,针对好几名学生认为“青蛙是不会跳出井口的,因为青蛙并没有认识到自己错了”的想法,我围绕“怎样让青蛙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跳出井口?”这个小小的主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有一位学生说:“可以编一首儿歌,唱给它听,让青蛙知道外面真的很美。”也有一位学生说:“可以拍一些风景照片,寄给它,这样它总知道自己错了吧”还有一位学生说:“在井口放一台电视机,然后为它播放风景录像片,让它认识到自己错误。”孩子们议论纷纷,想像的闸门一下子被打开了。于是,我就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设想编成一段情节,一个故事,找一位好朋友说一说,演一演。这样,孩子们在说话、表演的过程中,就不仅训练了思维,发展了个性,也培养了语文实践能力。
二、依托文本拓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认识要宽泛。教科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语文教学不能拘泥于课本,只顾及课内一篇篇课文,更应该关心课文后面的世界。其实在一篇课文背后所蕴藏的知识远比课文中知识丰富得多。
如在教学完古诗《墨梅》时,我引导学生以“梅”为主题开展了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收集写梅花的诗词,在班级里面举行“诵梅诗歌会”,出一期有关梅花的班级板报,画一画梅花,唱一唱梅花的歌曲,做一做以“梅花”为主题的书签……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孩子们在读一读、画一画、唱一唱等综合实践中,学会积极主动去积累、探究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同学们在感受了中国古典诗词的无穷魅力之后再把学生引向社会生活,让学生初步了解其它的中国传统文化。活动之后,有一位孩子在习作中深有感触地说:“老师设计的这样别开生面的活动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又如教了《小草和大树》、《轮椅上的霍金》、《一本男孩必读的书》这一组课文之后,针对新闻中报道中频繁出现的“学生跳楼自杀事件”、针对现在的孩子没有什么吃苦的经历,大多数都是娇生惯养的、针对六年级的孩子正是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变化都比较大的时期,逆反心理比较严重,不能够正确地面对批评、面对挫折这些实际情况,我在班级开展了一次《善待挫折》小学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做好了他们人生的领路人。此次的活动共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活动初期,我先将本次实践活动的主题告诉同学,并向学生提出问题:在生活中遇到了挫折后我们应如何对待呢?用哪些方法应对?将研究设想提供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向家长咨询、上网查阅等一切收集信息的方式,查找所需要的资料;然后我又让孩子们自行形建活动小组,确定方案,分工协作;并推选整个活动的主持人。 第二步让孩子们去实施活动,我先组织孩子们认真复习《小草与大树》、《轮椅上的霍金》、《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并写一写读后感受,为多媒体演示文稿准备素材; 学生上网寻找有关逆境成才的名人和名言,为多媒体演示文稿准备素材;学生向家长学习抗挫的方法,并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喜爱写作的同学写一写自己抗挫的经历;最后学生分小组制作汇报用的演示文稿 ;第三步是活动展示阶段,我用一节课让学生按照以下的流程来进行:认识挫折、感受挫折、了解挫折、善待挫折、欣赏抗挫歌曲,并寻求榜样的力量,战胜挫折、展示抗挫名言、学生谈体会、教师总结、推荐名著阅读……通过开展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除了让学生了解到有关逆境成才的名人及名言,培养了学生他们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等语文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习到正确地面对挫折的人生态度,充分地意识到生命的可贵,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给予学生健康成长良好的基奠。
三、依托口语交际,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口语交际的内容,也是我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好材料。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的口语交际训练《我来当导游》这个内容之前,我先引导学生结合三亚是国际滨海旅游城市的实际情况,在班级内开展了“知我三亚,爱我三亚”这一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共分以下两个大的板块,第一大板块是“知我三亚”:让学生分小组活动,可以通过网络了解三亚的发展史;也可以收集有关三亚发展的历史图片;还可以采访三亚发展的历史见证人,聆听三亚的发展史(口语交际,写采访稿);最后在班级内举办一个三亚发展史的图片资料展览,让学生了解三亚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物产和优美的风景……第二大板块是“爱我三亚”:让全班学生开动脑筋为三亚写广告词,画宣传画(广告策划、上街展示并拍照留念);唱《请到天涯海角来》等赞美三亚的歌曲;朗诵赞美三亚的文章、诗歌,亲笔书写赞美三亚的习作;给三亚的市长写一封信,向市长反映自己平时听到或者发现的一些老百姓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改进建议,或者发表自己对三亚未来发展的设想……整个活动,培养了学生搜集筛选、整理材料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并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自觉地将语文实践活动与生活联系起来,真正做到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像这样依托口语交际,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例子还有很多,如结合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漫谈三国英雄》就可以设计“读名著,话名著”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只要我们语文教师做生活的有心人,开展综合实践的“源头活水”是会永不枯竭的。
四、依托习作指导,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习作教学的内容,也为我们提供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好素材。如教学六年级上册的《我喜欢的一种美味》时,我以“美味”为主题设计了一个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我先让学生利用双休日,在家长的带领下到三亚的美食街去走一走,看一看。了解那里都有哪些风味小吃和美食佳肴,它们的名字是什么,观察一下制作过程,留意美食加工时的变化。然后让学生选一选自己爱吃的美味,亲口尝一尝,用心品一品,将最直接的感受及时记录下来。如果条件许可,可以访一访身边的厨师,了解最喜爱的美味名字的由来、独特的味道、营养价值和制作工序,然后记录在“采蜜”本上。同时还可以拍一拍其它的食客,他们的吃相是鲜活的表达素材。这样不但训练了学生们的口语交际能力,而且掌握了丰富的习作素材。回家后,可以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电视广告等途径,搜一搜有关美味的更详尽的资料信息,整理、筛选、提炼,形成素材库,包括文字说明、图片影像等,还可以赏读一些与美味相关的好词(色、香、味、形类或者与“吃”相关)、妙语(看相、吃相及制作过程等语句),粘贴在“采蜜”本上或背诵积累下来,为学生习作时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通过一系列“接地气”的综合实践活动——走一走、看一看、选一选、尝一尝、品一品、访一访、拍一拍、搜一搜、理一理、读一读、背一背,把学生的眼、耳、鼻、舌等感官都调动起来,学生亲力亲为,获得了真切的感受,引导学生将习作与生活体验、知识积累相联系,做足了习作前的素材准备工作,所以才会有学生在课堂上的精彩,写出来的习作才有真情,有实感,有灵气!
依托文本,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的途径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语文老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生活为源头,以活动为载体,以学生为活动主体,以学习语言、形成语言能力、加深语文素养为目的,尽量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大放异彩,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变得更生动,更精彩,更具活力,让我们的学生思维更活跃,个性更张扬,更能说会道,善抒善写。
参考文献: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小学语文教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