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9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基于“研究一起体”的教师生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13:2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在推进一场包括重建课程结构、革新教学内容、革新学习方式和考试评价制度等层面的全方位课程改革运动。要让这场改革真正成为促进同学全面发展、推动民族振兴的契机,就要促成教师基于角色转型和职业生活方式改变的专业力量的兴起,重建其在学校生活中的主体地位。研究标明,教师参与教育行动研究,将使教师走上不时改进教育教学实践的良性循环;而教师与专业研究者合作,通过基于对话的研究一起体的构建,凭借组织互动所发生的激励力量、知识建构和智慧共享,将使教师跨上通向教育研究殿堂的第一个台阶,并走上“自我更新”与“合作互助”相结合的专业生长之路。
一、基于“研究”的教师生长
  教育质量的决定因素是教师,教师的素质和其教育教学的能力和动力是全部教育问题的核心。但是,长期以来,笼罩在保守应试教育阴影下的相当一批教师形成了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主要(甚至是唯一)目的、高耗低效的教学模式,以和因循守旧、经验为本的职业心理倾向。从某种程度上说,现行教育体制下的许多教师甚至已经失去了专业发展的勇气和动力。这样一个群体是难以担当起社会和时代所赋予的越来越重的教育使命的。
  如何改变上述现状?教师的在职培训一直被认为是改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素质的主要途径。然而实践证明,以文本知识为内容、以课堂讲授为形式的教师培训,对受训教师的专业发展助益甚微。
  由于通过这种方式学到的知识都是作为外在于个人的异己之物,与个体当前的、实际的工作情境与需要没有直接关联,缺少个体特定场景中特定的心理体验的融入和个体内心深处的精神的渗透,因此它没有真正转化为个体内在的心智模式的有机组成局部,由此“造就”了实际中口是“行”非的教师群体,其实践中的表示就是,教师“所倡议的理论(espoused theories)”与“所采用的理论(theories-in-use)”的分裂。[1]
  教师培训向何处去?究竟如何才干真正提高受训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我们认为,让教师参与行动研究是一种“生态”型培训模式,因为它基于教师个体生长和学校整体发展的需要,由专家协作指导、教师主动参与,以发现问题为导向、反思研讨为中介,把培训融入基于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活动中,倡议基于课堂、学校实际问题的解决来直接推动教师的专业生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不时提升。
  教师的行动研究有别于专业性、理论性的学术研究,其内涵是:其一,以实践经验为专业学习资源。即要使教育教学“工作”同时成为教师专业“学习”的过程,成为教师主动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领悟、提炼教育教学实践知识,并形成独特的教学专长、教学风格和个人化理论的过程。其二,以实践者为研究主体。教育行动研究实质上是倡议教师的自我研究,是教师职业自主性的一个体现。
  教师行动研究旨在引导教师从严格的“学科规则制度”下解放出来,走出一条有别于“学院式”科研的研究之路。“教师即研究者”的早期倡议者布克汉姆(Buckingham,1926)曾经指出:事实上,教师研究并非专门领域,而是教师教育实践的一种方式和对未知事物的一种态度。当一位教师走进教室,尽管他所要教授的知识是他早已熟知的,但他的同学将怎样理解、如何学习却是每个人、每个时刻、每种课程都不相同的。因此,教师的工作永远充溢了未知的因素,永远需要研究的态度。教师永远要年复一年地迎来新的同学,而每个同学的发展都是特定的、具体的,每日每时在每一种情景中都不相同的,这正是教师的研究涵义之所在。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研究与教育没有根本性区别;教师参与研究可以将“研究过程”和“实践效果”有机结合,能尽快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总之,我们认为,教育教学实践既是促进同学生长的过程,又要成为教师自我进修、自主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把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的质疑和检讨作为专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教师要拥有研究自身的实践和在实践中对教育教学理论进行质疑和检验的信念和技能。为此,学校必需在物质、制度和文化等不同层面积极发明有利条件,倡议以反思、合作为特征的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以对自身实践和经验的反省、体悟为中介的专业生长过程,不时增强其做出合乎特定教育教学情境的决策与行动的能力。
二、基于“一起体”的教师研究
  (一)“研究一起体”的涵义
  教育行动研究是对“教育行动”的研究“教育行动是在特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由特定的教师对其同学采取的行动,又要使作为行动者的教师在行动过程中获得理性的自觉,故这种研究不能不以参与研究的教师为主体。”[2]但中小学教师一开始往往缺乏研究规范、研究技能等方面的必要训练和足够的理论准备;同时,一般教师对教育科学理论的语言不很熟悉(对某些术语甚至会有理解上的偏差),这就为教师深入分析问题、准确表述观点等造成一定的困难,从而妨碍了研究的深入和研究结果的交流。另外,单个教师受认识水平与价值观念等的局限,对教育实践的理解水平也有限,教师个体的研究开始时一般较难取得胜利。因此,建立“研究一起体”,即教师与专业研究者合作进行研究,将为教师研究的起步提供有利条件。
  “研究一起体”事实上是一个实践一起体,而对实践一起体的一般理解是:它是指这样一个群体,其所有成员拥有一个一起的关注点,一起致力于解决一组问题,或者为了一个主题一起投入热情;他们在这一一起追求的领域中通过持续不时的相互作用而发展自身的知识和专长。实践一起体具有如下特性:(1)自愿性。实践一起体不同于正式群体,它是人们自愿参与的群体,它只通过氛围与情感作为维系一起体成员的纽带。(2)同一性。一起体成员共享一起确定的实践、信念和理解(如一起的探索目标和方法、协商的意义和充沛的交流、趋同的学习研究兴趣和观点、基于合作的实践和基于实践的合作等)。(3)发展性。实践一起体以发明与传承知识为主要路径,以促进成员的专业发展为最终目标。
  因此,构建“研究一起体”就是要形成这样一个教师实践一起体,它是由有着强烈学习意愿和一起研究兴趣的教师与专业研究者自愿组建,其一起目标是要在一起参与的各种教育实践和研究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并通过发明与传承知识而促进自身专业生长。
  (二)“研究一起体”的运作步骤
  近年国内已有许多关于中小学教师如何与大学研究人员合作构建研究一起体的例子。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陈桂生教授和其同事自1997年开始,分别同上海打虎山路第一小学和无锡市扬名中心小学的一批教师建立起“教育研究自愿者组合”,一起进行几项课题的研究,他们从对学校已有的教育行动进行研究入手,谋求教育行动的改进。经过几年的一起努力,他们合作研究的重要效果之一,是初步形成了“研究一起体”的运作方式和步骤:
  在研究起始阶段,专业研究者可提供的协商包括:参与选择课题,确定课题计划;一起研究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假设;提供研究方法方面的指导等。在选择课题时,着重要考虑的是[3]:从学校特定环境、具体条件、实际经验与教育价值取向中,发掘值得研究的课题;从学校日常教育事件与偶然现象中,发现问题,捕获教育同学的契机,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使其成为研究对象;从教师自觉或不自觉的教育行为中,发现教育实践的灵感与智慧,加以总结。研究一起体所选课题,如“逾越规范的学校管理”、“学会关心同学”、“教育性评语”等,都是从有关学校活生生的实践中发生的。
  课题确定后,依照一起商定的原则(如互补与互惠;平等合作;尊重教师的经验;教师为主,理论工作者为客;小组研讨制度的建设等),研究小组以定期召开“研讨会”作为开展合作研究的重要组成局部。以教例研究为例,具体过程如下:
  参与研究的教师首先把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往往是反映教育实践矛盾性、复杂性,包括当事者困惑、疑虑的问题)以和处置问题的全过程以记叙文的形式写成“教例”(其写作要求是:详细描述事件真实经过;写出教师自己的原始想法;用具体事实表达教育效果);进而围绕教例展开集体研讨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教例研究报告”;最后,通过对特殊教例的分析取得新的发现,或通过对同类教例的研究,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
  这里,“教例分析”是“研讨会”的主要内容。课题组围绕教师提供的教例展开研讨,各组员从各自的理论背景动身,以批判的眼光对教例中的教育措施、教育思想和教育效果进行分析、论述。提供教例的教师,则在吸纳课题组讨论意见的基础上,形成议优秀论文式的“教例分析报告”。
  教例分析报告撰写者在界定问题的性质、分析问题的成因、推断问题解决的措施、说明教育效果等各个环节时,都会在知识、能力等方面受到挑战,从而进一步激发起教师理论学习、交流互动、合作研讨的需求。每一份教例分析报告从提交到最后成形,都需通过集体讨论和个人修改的多次反复。
  值得指出的是,讨论的热烈与否、每个人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讨会”主持者的“引领”和“鼓动”是否有力。因此,“研讨会”主持人必需担当好推动者、人际关系专家、论述者和总结者的角色。作为一个推动者,他要启动讨论、让持续的讨论富有生气和活力、将小组注意力坚持在研讨主题上、坚持小组的参与性等。作为一个人际关系专家,其工作是使每个人都感到自然、放松,觉得自身很重要,鼓励全面的、平等的参与,同时也必需调和各观点之间的差别。作为一个论述者,他必需确保每个人的讲述信息都被听到,并被理解。这意味着他要对某些陈说进行重述、修正或查明。作为一个总结者,他需要具备相应的技能技巧,将对话的内容整合起来,确保每个人都清楚他们正朝预定的目标前进。
  (三)“研究一起体”的运作机制
  我们认为,教师反思、研究能力的发展是自组织过程,指导者只起促进作用。因此,要使行动研究真正成为促进专业实践的革新的过程和作为实践主体的“人”的革新过程,合作双方要在诸方面取得共识的基础上积极发明一种协作性的组织文化。这种组织文化的核心内涵是[4]:问题为本的探索过程、依据相互支持的规则进行开放性的分享、不作全面的评判、在认同个体发展节奏存在差别的基础上追求专业发展方向的一致。换言之,这个研究一起体应该树立一种“问题即探究和学习的机会”的信念,形成寻求教育教学实践合理性之最大化的集体力量;围绕问题展开的对话应该强调开放的经验分享,强调“对事不对人”,并淡化对当事者行为作全面的评判;教师实践研究能力的发展节奏存在差别,因此合作的行动研究更偏重于过程,而不强求所有参与者的同步发展。
  假如说“基于问题的探索过程”和“开放性的经验分享”是合作的研究一起体的实质特征的话,那么,强调多向互动、智慧共享的“对话”机制正是一起体有效运作的关键之所在。
  对话是一个情景,在这个情景中,组员通过交谈来分享信息、观念,或一起工作来解决某个问题;同时,它也是一个利用个人考虑引发集体考虑的过程,而教师参与集体考虑可大大促进其专业发展。
  那么,如何使对话过程顺利展开呢?克里夫·贝克曾提出,对话的关键是:(1)尊重相互的观点;(2)尊重相互的保守习俗或“经历”;(3)言论、信仰和行动的自由;(4)一起决定对话的形式;(5)关心具体的生活经验;(6)通过具体行动(实践)验证。[5]
  在研讨过程中,研究一起体面对真实、“复杂”的实践问题(教师面临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探究,通过对话、协商,合作解决问题,并主动建构起隐含于问题背后的有关知识(同时也不时诱发新的学习需要,成为持续探究的一种动力),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考虑的能力。对话的过程,是对话主体双方从各自理解的前结构(原有的知识背景)动身通过多向、多次的互动达成一种视界交融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大学文化”和“中小学文化”的交流、融合过程),而视界交融的结果是主体双方认知结构的不时改组与重建,是新知识、新理念的发生与发明。因此它也是一种相互学习(学会教学、学会研究、学会合作)的过程,是主体之间在经验共享中的相互造就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研究一起体也即“学习一起体”。在学习一起体中,对话双方都将对方视为知识的可能性源泉,通过对话和一起的探索活动将公共知识转化为个人知识;另一方面,一起体通过互动将个人难题转化为公共难题,借助集体智慧解决个人困境,从而构成了一种加速个人智慧学习和实践创新的良性循环。[6]
  必需强调,“对话”的存在和有效运作依赖于民主、平等、相互接纳的学习氛围;而这种良好集体氛围的创设又取决于一起体内部合作各方是否对“自身”和“对方”具备适当的角色认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13:24:00 | 只看该作者

  就专业研究人员而言,一方面必需认识到,作为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者的教师,其头脑并非“教育理论的空白”,而是有着自身的经验和探究、发明的潜能。因此,对教师的指导必需建立在尊重教师的现有经验、见识和才智基础上(而不生硬地从教师不熟悉的理论假设动身),并“强调理论工作者若要做实践者的‘先生’,先得做实践者的‘同学’”;另一方面,在合作研究过程中,专业理论研究者将不时“从生动的教育实践中汲取教育的诗情”,从处于实践第一线的教师的鲜活经验中寻找新的理论生长点。
  就中小学教师而言,在合作研究中,作为研究主体能否同大学研究人员处置好关系,是研究一起体胜利运行的先决条件,即他们必需在研究中学会“对话”、学会“合作”。一方面,中小学教师要充沛利用一起研究的时机,通过不时的反思、虚心求教和沟通,不时提升自身思想认识水平、拓展理论视野、提高与专业研究者对话的能力和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研究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消除对专业研究人员的依赖心理,在研究工作中积极主动,敢于提出自身的见解,逐步增强独立考虑、自主研究的能力,这样才干真正体现“研究主体”的身份和主动发展的精神。另外,参与研究的教师之间的精诚合作对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也至关重要,和谐的协作关系有助于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和愉快的工作环境,促进教师合作精神、研究精神的发展。
  总之,“基于对话”的研究一起体的胜利构建和运作,需要合作双方的一起努力——其基础是参与者的相互理解,其实质是在平等对话基础上意义和精神的持续建构,其结果是生成新质文化的同时,实现教育“实践”、教育“理论”和作为实践者(包括教师和理论工作者)的“主体”的多向、多维发展。
三、结语
  顺应新的形势,广大中小学教师必需努力转变保守的课程改革的“保守者”、课堂教学的“日常操作工”、教师培训中的“被培训者”、学校教育中的“被管理者”的角色,尽快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专业水平,在学习新思想、新方法、新战略,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的同时,努力使自身成为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者”。
  当前,已有越来越多的学校认同“学校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摇篮”的口号,将促进教师专业生长作为学校发展计划的有机组成局部。实践也在不时证明:教师参与行动研究将唤醒教师的教学反思意识、课堂改进意识和职业发展意识,并赋予教师针对自身教育教学情境提出最贴切改革建议的权力;同时,基于教师研究的教育改革与实践,它已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增进教育创新的可靠途径,有力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整体协调发展,促进学校办学特色与教育风格的形成。
  总之,构建“基于对话”的研究一起体,让教师在研究中教育,在教育中研究,将不只使教师工作不时逾越庸常的经验水平,给工作方式注入活力、个性和发明性,而且也使教师职业逾越日常的“谋生”功能,给职业生活添上理想色彩,显现生命活力,从而使教育教学工作成为展示教师生命主体之实质力量和精神价值的方式和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建伟.反思——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新思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56-62.
  [2][7]陈桂生,胡惠闵.到中小学去研究教育——“教育行动研究”的尝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2.
  [3]陈桂生.师道实话[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40.
  [4]过伟瑜,赵中建.教师专业学习和发展——创立教学实习指导中的合作型文化[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117-118.
  [5]克里夫·贝克.学会过美好生活[M].詹万生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232.
  [6]吴刚.网络时代的课程理念和课程改革[J].全球教育展望,2001,(1):26-29.
本文原载《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第11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9 09:5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