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六年级小学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圆的周长》说课稿
一、 说教学内容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人教版六年级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圆的周长》。
二、说教材简析
《圆的周长》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节内容,这是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力图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归纳中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经历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为学习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下基础。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三、说学情分析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前五年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他们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已经越来越好,对于学习新的操作技能的能力也越来越强。而整体学生的学习风格是思维活跃、反应迅速,但往往思维深度不够,准确性稍微欠缺,所以在教学时一定要特别注意结合教学经验和课堂观察,通过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合作、探究等方式进行
四、说学习目标
1、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呈现的教学目标是: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与这节课有关的是: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
这里的知识名词有:圆的周长、周长公式。
“周长公式”可分解为:计算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圆的周长”可分解为:会说出什么叫作圆的周长。
这里的行为动词有:探索、掌握
“探索”可分解为: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交流、实验、观察,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掌握”可分解为:学生会利用公式进行周长计算。
2、这一节课《在教学用书》单元教学目标中呈现的教学目标是: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且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这里的知识名词有:圆周率的意义、圆周率近似值
“圆周率 的意义”可分解为:会说出圆周率的意义。
“圆周率近似值”可分解为:在计算时能自觉保留两位小数。
这里的行为动词有:探索、掌握、理解
“探索”可分解为: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交流、实验、观察,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掌握”可分解为:学生会利用公式进行周长计算。
“理解” 可分解为:学生说出圆的周长公式。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依据课程标准、单元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如下:
(1)学生会说出圆周长的意义。
(2)参与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有条理的说出推导过程。
(3)会说出什么叫做圆周率。
(4)会正确的说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包括字母公式。
(5)会运用圆的周长公式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五、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果学生能理解“任何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问题,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归纳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因此,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实践运用是本节课的重点,而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则是教学的难点。
六、说评价设计
为了检测本节课学生目标的达成情况,特制定了一下评价方案:
(1)通过提问检测目标1,正确率达到100%
(2)通过观察、巡视检测目标1,正确率达到100%。
(3)通过提问和默写检测目标2、3,正确率达到100%。
(4)通过演板和评价样题检测目标3,正确率达到95%以上。
评价样题 :
1.一个圆的直径是3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一个圆的半径是3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3、圆形花坛的半径是1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七、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我采取几何画板演示法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渗透转化思想。利用实验法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圆周率,并推导出圆周长计算,培养学生操作技能技巧,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的能力。最后运用自学辅导法,提高自学水平,培养“说”的能力。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层层设疑,给学生造成思维冲突,从而“逼着”学生去思考、测量、计算,最终发现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关系。同时在教学中,注意独立思考,合作操作,小组交流,学习形式的交互运用,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标。
八、说教具学具准备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突破本节课重难点,所以我准备了圆片,细绳子,尺子,电教媒体,数据统计表。每个学生准备三个大小不同的,直径为整数的圆片,一根线条,一把直尺。
九、说教学环节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本节课教学我预设了五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认识圆的周长。创设情景,演示周长的意义:从而得出圆的周长就是围成圆曲线的长。(插入课件)
(设计意图:经过第一环节的教学,把概念形象化了,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圆周长概念,为下面探究圆周长的测量方法奠定了基础。此环节完成学习目标1。)
第二个环节:小组合作,探究圆周长的测量方法然后汇报测量的方法:最后总结归纳常用的绳绕法和滚动法。
(设计意图:这个教学环节,通过对周长测量方法的探讨和实践,既让学生掌握了测量圆周长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也渗透了“化曲为直”的数学转化思想,为下一步研究圆周率做好了铺垫。此环节完成学习目标2。)
第三个环节:探究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这个环节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主要分四步进行:
1、第一步:创设探究情境。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的圆,没有办法直接去测量它的周长,那该怎么办呢?从而引出探究圆周长计算方法的必要性。
2、第二步:实验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圆周率)”:每组同学用准备好的三个大、中、小不同的圆片作为测量材料,分工合作,分别测量各圆片周长,并用课件演示规范测量的方法。将数据填入下表:
当学生测量和计算完毕后,让学生仔细观察测量和计算结果,经过充分的交流后,归纳出所测量的圆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结论。那是不是所有圆的周长和他的直径都存在这种关系呢?为了体现穷尽的思想我推出了几何画板。(插几何画板)揭示圆周率,(屏幕批注)并介绍祖冲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第三步:总结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C=πd C=2πr
4、第四步:圆周长计算公式的应用。揭示例一
(设计意图: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借用直观教具和学具,通过猜测和实验探究圆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发现圆周率,总结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在这种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概念,会使学生终生难忘,有效的突破了难点。此环节完成学习目标3、4)
第四个教学环节:巩固练习
我设计了如下三个层次:
1、第一层次:基础题,目的是巩固周长的计算方法,突出重点
2、第二层次:判断题,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强化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3、第三层次:发展题,这组题让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设计意图:这组题让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既要发展学生的求同思维,也要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此环节完成教学目标4)
第五个教学环节:全课小结,归纳提升
通过以上五个教学环节的处理,我想能够完全达到所预设的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这是对这节课板书的设计:能反映出全课内容的重、难点,形成知识网络,更有助于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
十、说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什么是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 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
怎样计算圆的周长? C=πd C=2πr
这样板书突出了本节课的知识的重难点,使学生一目了然,使学生能系统的理解知识。
十一、说新课改在教学中的体现
要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在于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的生活经验,发现问题,“创造”新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发展智慧,增长才干。在教学中,我注意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活动式的教学,实施小组协同教学模式。本节课通过组织小组学习,强化师生,生生的协同效应,促进良好学习状态的产生,提高教学的效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