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年看过一部美国的电影,名字已经模糊了,主题是讲述一位老校长如何管理一个纪律很差的学校。在同学们的眼中,这个校长比较“无能”,一点儿也不可怕,甚至有点软弱可欺。他们预期,此校长会同其他几位前任校长一样,干不到任期结束就会“气急损坏”地要求调走。但是,结果却出其不意,就是这样一位白头发的老校长娴熟地运用自身的教育智慧,逐渐地赢得同学们的尊重和敬爱,最终把整个学校变成秩序良好、生气勃勃的发展园地,得到了同学、家长和社区的高度赞誉。
电影中有这么一个感人的情节。老校长找到一位个子不高,然而却习惯于撒谎的小朋友,问他:“他人都叫你撒谎大王?”小朋友尴尬地问答:“是。”校长又问:“难道你不愿意做一个老实的小朋友吗?”小朋友认真地想了想说:“不,我愿意!但是我已经习惯撒谎了,我说实话班里同学也不相信我了。”校长认真地看着他说:“既然你愿意做一个老实的小朋友,为什么不去试一试。我相信你一定会改掉自身爱撒谎的毛病的!”看到小朋友半信半疑的样子,老校长说:“让我们做个秘密约定吧!假如你一天能做到不撒谎,放学后就请到我的办公室里去,我会奖励你一块精美的巧克力。”也许是出于对巧克力的渴望,小朋友爽快地答应了。此后一天,小朋友果真做到了没有撒谎。下午放学的时候,他高高兴兴地来到校长的办公室,敲了门。“请进!”老校长似乎早就知道谁来了。“报告校长,今天我没有撒谎”。说这话的时候,小朋友的眼中除了有些贪婪的表情,还有一份老实以和战胜自我带来的自信和自尊。校长微笑着注视着小朋友,打开抽屉,拿出一块巧克力,走近小朋友,“你是一个老实的小朋友!”。小朋友从校长的手中接过巧克力,又看看校长满意的表情,似乎有点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然后就飞快地跑出校长的办公室,跑到同学们中间,高高举起手中的巧克力:“你们看,这是校长奖励我的!这是校长奖励我的!”之后,小朋友在同伴们既羡慕又嫉妒的眼神中吃掉了这块巧克力。可是,第二天,这小朋友撒谎的毛病又犯了。下午放学的时候,为了得到校长的巧克力,他还是迟疑地走到校长的办公室门口,用迥然不同于昨天的表情和声调说,“报告校长,我今天没有撒谎。”校长端详了他一会,仍然高兴地打开抽屉,拿出一块精美的巧克力递到他的手中,“我知道你是个老实的小朋友!”小朋友拿到巧克力,也是如昨天般飞快地跑了,甚至比昨天跑的还快。只是,他这一次没有跑到同伴们那里炫耀,而是跑到一个没有人的地方忏悔和自责。他的头低垂在胸前,心里复杂极了。他不能原谅自身,骂自身是没有出息的人,想把巧克力送回去,又怕校长从此不信任自身。望着手中慢慢融化的那块巧克力,小朋友发誓:“明天,明天我一定要做一个老实的人!”
可是,就在当天晚上,一个针对这个小朋友的“阴谋”开始酝酿了。原来,看到这个小朋友得到校长的奖励,平日里几个调皮的小朋友嫉妒了,他们要破坏这个小朋友在校长眼中的形象,迫使他重新回到撒谎的生活中。第二天下午的课间,他们找到这个小朋友,利用各种语言和手段逼迫他在一个恶作剧中扮演“传话者”的角色。当然,需要他说的话是谎言。望着这些昔日一起玩耍的同伴们,小朋友也犹豫了。但是,他想起了昨天自身的誓言,想起了校长满意地注视自身的眼神,最后坚定地拒绝了同伴们的要求。拒绝的代价是被同伴们毒打一顿,并被他们骂为“叛徒”、“走狗”。倒在地上的小朋友痛苦地忍受着这一切,但是心里却越来越坦荡。下午放学的时间到了,小朋友带着满身的伤痕来到校长的办公室门前,“报告校长,我今天没有撒谎!”看到小朋友明亮的眼睛,校长明白了一切,从抽屉里拿出全部的巧克力,送到小朋友的手上,抚摸着小朋友的头,眼睛里闪动着泪花,“你已经是一个非常老实的小朋友!”
电影看过已经很长时间了,但是上述的故事情节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不能忘怀。我经常考虑:究竟是什么力量使得一位撒谎成性的小朋友克服撒谎毛病的呢?究竟是什么样高超的教育艺术使得一个纪律很差的学校变得秩序井然,生气勃勃呢?我想,不是个人的权威、专业知识、社会地位或工资收入,而是老师对同学纯洁的爱与无条件的信任。看到学校的纪律那么差,老校长心中时常感到的不是愤怒,而是同情和怜悯。这种同情和怜悯是基于对同学地道的爱所发生的,其基本内容就是:他们倒霉生活在这样的学校里,他们不该生活在这样的学校里,他们应该有更好的生活。小朋友们需要协助,需要走出原来的自我。在所有可以协助小朋友们的措施中,没有什么比老师无条件的信任更重要的了。所谓无条件的信任,就是不把给予同学的信任与任何外在的条件因素如是否足够优秀、是否足够努力、是否表示得足够令自身满意等等结合起来,因而是根本的、绝对的和普遍的信任。不论如何,老师应该深信,没有哪个同学愿意被称作“差生”,没有哪个同学不愿意进步,也没有哪个同学不愿意在老师、家长和社会面前有良好的表示。师生交往过程中老师籍由各种途径所传达并被同学所捕获的这种爱和信任,会极大地唤醒和激发同学的自爱和自信,会变成他们强大的自我教育的力量,激发他们虽弱必强、虽愚必明、虽邪必正,不时地挑战自我,逾越昨天,持续发展。
因此,我可以断言的是:古今中外,教育智慧的表示形式千万种,其一起的根源在于老师对于同学纯洁的爱与无条件的信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