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高考制度的反思
顾海兵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今年已经是第27个年头了。回顾这27年,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军事等各方面均发生了质变。中国的制度已经由计划模式转型为市场模式。然而,我们又不能不看到,27年来仍有极少数几个领域几乎没有什么质变。高考制度就是其中之一。应该说,对中国高考制度要求改革的呼声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虽然目前由于高考录取率的升高(达50%以上),高考制度改革的压力似乎有所减弱,但随着对品牌和质量要求的上升,高考制度面临的改革压力实质上并没有减弱。
高考制度的改革,从久远看,必定是高校自主招生,彻底改掉或废除目前的统一招生模式。从近期看,必需对现行模式进行改造。这里就改造作点新的分析:
第一个观点:中国的改革实质上是制度的改革,而且是系统化的制度改革。好的制度使比较坏的人变成比较好的人,而坏的制度可能会使好人变成坏人。所以,中国的所有改革包括经济和非经济的,必需站在制度的角度去认识,而不是简单的站在体制角度去认识。过去我们经常区分体制和制度,我以为体制的背后是制度,仅仅在体制上做文章,中国的改革没有出路。所以必需是制度的改革。
第二个观点,对中国教育和科技问题我们现在必需站在危机的角度来认识。我们现在不是简单讲中国教育有没有问题,而是说危机,那么如何看待中国教育面临危机呢?我看可以从这样几个标志认识:
一是绝大局部同学对我们的教学不太满意,这可以从他们的厌学情绪上得以验证。假如我们同学有这样一个总体评价,难道我们说教育还没有危机吗。
二是我们这个社会对我们的教育是不太满意的,不只对中学小学,对大学也是一样,可以说有相当程度的不满。
三是从教育系统内部人员观察,从广大教师角度观察,应该说我们的教师绝大多数对现行教育制度也是不太满意的,他们站在各种角度上来表达自身的不满。
四是作为教育一个产品的科技,它的发展水平和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水平差异在进一步拉大。依据是近十几年来中国科技界一等奖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一等奖连续十几年基本上是空白。我们再看看中国的发明专利,我们专利很多,但是发明专利很少,在发明专利里面有高技术含量的发展专利很少,比方在全世界2002年十万个国际发明专利里面美国就占了将近40%,日本占15%左右,我们国家只有几百件。我们科技可能有一点小小发展,但是和世界参照系来说差异在拉大。
五是我们同学的创新能力至少是没有提高,同学基本上是为考试而活着。有人写文章说中国有一流的考生,但是没有一流的同学。他举了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就是十年前参与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国有很多同学参与,当时美国也有同学参与,而且我们也拿很多金奖。十年之后回过头看,美国参与竞赛的同学已经取得美国数学竞赛最高奖,而中国获奖者现在已经没有什么身影了。为什么呢?中国参与世界奥赛是层层选拔制度,这是完全失败的制度,而美国完全凭个人兴趣参与。
所以从这五个规范我们可以观察中国教育必需放在危机角度上认识,已经不是问题了。
第三个观点就是对中国高考制度或者高等教育招生制度的制度反思。对这一点我的看法就是两条:一个改造一个改良。改造就是改掉,基本思路就是作为法人地位的高校自主招生。但高校同时一定要强调教授治校,否则问题很多。这里面应该要求我们的高校在录取规范上可以统一,但是在进来以后学费上应该有所区别,也就是说要把高等学校原料采购权还给学校。改良就是短期改革,改良怎么做呢?我想有三个层面的问题:
第一个层面是要对制度的制度做分析研究。我们现在讨论制度,往往对制度的制度缺少讨论,特别是程序。很多事情我们先不要问结果是什么,而首先看程序是否合理,对于这一点我有这样一些观点:
1.像高考这么大的事情,为什么我们作为最高权利机构的人民代表大会的常务委员会好像没怎么介入,为什么我们人大不能定期的开会,对教育部门进行质询呢,至少每个季度应该质询一回。我们没有定期的制度化操作,没有最高权利机构的监督,那教育存在问题就太正常了。
2.建议成立高考委员会。美国的许多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它是以州为单位,凡是涉和到教育的决策都由州教育委员会做出。州教育委员会的成员没有教育界的人员,而是学校和同学走向社会的用户。这样一个机制就是靠最终需求或市场来制约,由教育的需求者来做决策,然后由教育部门负责执行。我们应该有这样一个类似于美国的州教育委员会的机构,它不是教育行政部门的和属机构,它由教育系统之外的人组成,它对教育提出需求的制约。这就涉和到现在对高考怎样衡量。笔者认为,有这样两个判断是可以成立的:目前的高考制度确实影响了创新能力的发展,造成同学生活能力的下降。同学能力水平的衡量不能完全依靠规范卷面成果,要看同学的创新能力。而这必需由用户来衡量。
3.现在我们的教育部门特别是国家层次教育部,他基本上四种角色混在一起:比方他即是总领队,又是总裁判,又是运动员,并且他还是企业家。所谓总领队是指整个考试的组织是由教育部门组织,所谓总裁判是指所有考试问题最后解释权和裁判权掌握在教育部,所谓运动员就是整个考试准备过程都是教育部门一手筹划,所谓企业家就是我们现在的高考是巨大的产业,比方说教育部有考试中心,我想这大概蕴含巨大商机的中心。
第二个层面是制度自身究竟有哪些问题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研究。
1.全国在统一的时间搞统一的考试风险太大,不如分散进行,各省省自为战,每个省选择自身的考试时间。因为全国统一命题、统一考试,一旦某个点漏题,则满盘借输,风险太大。现在通讯又发达,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全国受影响。现在没有出现问题,不等于风险不存在。所以现在处置思路就是分散化,比方我们可以提出来让一百所大学率先放开自主考试自身选择时间。
2.考试科目问题。我一直认为,两天或三天的考试时间太长,半天考完完全可以。比方说考四门课,每门课有十个或一百个采分点,随机抽取十个采分点来考。没有必要所有的知识点都考。抽样是低成本高产出的做法。再一个就是分数的分配,这门课150分,那门课300分,这种简单的把分数相加的做法对于我们多样化的大学是不科学的。
3.现在我们的考试完全忽视平时成果,比方一模、二模、三模,高一、高二、高三的成果,我认为这种做法不合适。一考定终身会出现许多问题,如至少每年有10%优秀考生不能反映平时情况,又有至少10%的比较中等考生突然考好了,这就有20%的误差率。所以我认为忽视平时成果是不对的。实际上一个人要想在高中三年连续作弊,连续搞腐败那是不可能的。我们可以把平时成果完全可以纳入到教育评价里面,同时建立起阳光制度和举报制度,并且从高一开始,就把准考证号码确定,把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4.现在我们的加分减分规定,我一直认为很不合理。今年北京市文科前800名当中有四分之一人加分,依据是什么?合理吗?比方三好同学,究竟谁可以评三好就有很大问题,而且我对三好同学这种评法也有很多看法。我不主张一个人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可能,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优势,不可能全面发展,假如你非要让他全面发展,只能把他的优势给拿掉,最后发展的是比较平庸的人才。又如我们给烈士子女加分,假如同样两个子女,一个报考时他父亲死了,一个是考完后父亲才死,那对不起你父亲死的太晚了。见义勇为的更糟糕了,很可能就失去生命,这不是鼓励未成年人冒险吗?所以我觉得加分需要研究。
5.录取模式问题。我曾经在凤凰卫视上讲现在高考实际就是把吃肉的和吃菜的弄在一起考,而现在我们的教育差异在城市之间、乡村之间、城乡之间教育差异太大了,往往条件好的地方考分还比较低,甚至差100分,那就更糟糕了。所以这样的录取模式非常值得我们反思,假如要分省录取,我倒认为更应该分城乡录取,凡是农业户口的奖励,他们在那么艰苦条件下取得和城里人同样成果,难道我们不应该为他们鼓掌吗?
6. 我不赞成目前我们考难度的选拔性考试。这没有什么价值。所有的考题都是我们的老师设计的陷阱让你钻。所有有答案的考试是不可能考出发明性人才的。所以我说我们现在的考试,都是陷阱,都是那些老师坐在房间里拼命的设计题目,然后让你去钻。所以我们永远不可能逾越老师。我主张高考要考速度,考基本概念,出100、200个看谁在最短时间做出来,为什么呢?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何必要考难度呢,初等数学考什么难度,有什么难度,没有任何必要。实际上把我们同学已经完全置于老师的魔掌之下。
7.我主张我们现在目前这种选拔性考试向资格考试发展,取消外语考试,特别是口语考试。最近我问一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朋友,我说你接的国际电话是不是很多,他说没有什么电话,我的语言功能已经退化了,国际组织给我的所有信息全部是E-mail。没有语言环境何必学口语呢,勉为其难,第一本英汉辞典是不懂语言的人编出来的,现在让我们的人花那么长时间学外语,简直太浪费了。外语是工具,能看得懂就可以了,世界上哪门课一学学20年?这在实质上是媚外。关于考试科目我主张有一门需要考就是宪法,我希望每个人都应该把宪法背下来。
8.坚决取消体检。多年来,高考时要体检,到学校报到后还要体检,其实99.99%的人没什么问题。即便有些人有问题,只要能坚持完成学业就行了。现在婚检都取消了,高考体检就根本没有必要了,除非特殊专业有特殊要求。
9.现在我们整个考卷批改全过程我个人认为还不太透明,没有做到全程录像,我们要把改卷子运送卷子的全过程录像,要阳光化,而且我们应该建立题库,由电脑自动生成每年考题。
10.现在我们采取120%的投档,我不知道120%是根据什么定的,为什么不是140%,为什么不是105%,究竟有多少科学性,我觉得值得研究。至少还应该有个程序,谁有权利决定这个投档比。这是我对中国高考制度自身的一个观察。
第三个层面是对制度外的制度的观察
我们就高考谈高考可能有点局限性,那么制度外制度有哪些内容呢,我想有这样几点:
1.目前我们人才招聘市场存在严重的歧视现象,表示在文凭至尊,比方北京现在很多机构招聘在报纸上列出来的必需是全日制大学本科毕业生。自学考试的不行,电大的没门,党校的不认,甚至很多机关招聘不是博士学位的甭进来,甚至在河南省形成博士兵团,据说省委书记、市委书记都是博士,那我就怀疑,假如是自然科学博士那是人才的浪费,假如社会科学的博士我就要问问他的来源是什么?我也可以告诉大家,市场经济比较幼稚的国家,在人才市场上他们坚持这个原则,叫法律不以文凭、学历、肤色、长相、身材、民族说话,一视同仁。美国国务院招聘人才时候,他的规范很清楚,只要你完成了美国的义务教育你就有资格进入国务院。也有人统计过美国高技术产业区硅谷,统计了将近四千份招聘广告,其中80%以上招聘广告没有提任何一个字的学位和学历要求,他提什么呢?他只提一条你会什么软件,只要你会这个软件就来,至于你什么学历根本不需要问,那是个人隐私权。你管他是什么出身呢,你管他什么历史呢,计划经济时期我们讲政治出身,到这个时期突然反过来了,什么都讲一张纸。现在搞到我们高校里面一些已经功成名就的教授反过来要念他同学的博士,真是荒唐。我们现在的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着严重的违法问题,但是我们劳动部门从来没去管过。而且现在我们还把学历和级别挂钩,处处可以看出来这点,所以这是非常致命的东西,不得不对我们考试制度发生严重的影响,疑惑决这些制度外的制度就高考自身论证力量比较弱。
2.现在我们的学校之间差异很大。经济学上有一个基尼系数,专门评价最富和最穷人比例关系,有人统计中国基尼系数已经达到危机边缘。我们应该考虑我们教育基尼系数如何呢,现在我们学校之间差异非常大,这不是教育部门自身责任吗,教育部门要重点解决起点不公平的问题。关键是义务教育要公平。尽快实行9年制免费义务教育。疑惑决学校之间巨大的差异只就高考自身论证显然是有限的。
3.中国的**制度,一个人毕业之后到高校,或者到研究机构,必需评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中国的**制度现在已经越来越和学位挂钩了。过去我们曾经在评副教授时候允许专科学历人参与,现在不行了,至少是本科,假如评教授至少得博士,所以这样一个从上到下的结构不可能不对我们的高考发生严重的推动作用。所以中国**制度不改革,中国的高考制度的改革也很难取得实效。
4.我们的教育部门现在把很大的精力放在考试招生上,而对于毕业生的质量没花什么功夫。但现在我们高等院校大学毕业生质量非常令人忧虑。我认为教育部门真正应该管的是出口,监督我们高等院校是不是合格。
最后我说几点我的想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