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再谈教师职业倦怠发生的原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13:0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再谈教师职业倦怠发生的原因
资料来源:http://blog.sina.com.cn/u/4b41c07701000808
职业倦怠是一种由于工作导致的职业流行病,教师因为工作性质自身对于情感投入的强调以和工作负荷的巨大而倒霉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研究标明,中国中小学教师中,表示出明显的职业倦怠症状的比例约为16%,按这个比例推算,全国就有一百多万中小学教师处于职业倦怠的痛苦之中。由此造成了各种恶果——教学效果不彰、教学质量下降、同学身心受损,教师病假不时、教学热情不再、职业生涯受阻,学校士气低迷、教学秩序混乱、医疗支出大增,这么大的一笔账,究竟该由谁来买单?
职业倦怠的教师经常具有一些一起的性格特点,如完美主义、目标取向、对自身的要求过高等等。这些独特的个性品质会影响到教师对于工作和压力的评估和认识,容易引发内心的挫折感,导致职业倦怠甚至心理枯竭。
不过,教师虽然是职业倦怠症状的表示者,却不一定是完全的责任者,在这个问题上百分之百地苛责教师个人是有失公允的。假如把心理枯竭理解为燃烧殆尽,那么要负责的该是那个点火的人,火源可以在内,也可以在外,而多数情况下则是火上浇油、内外交困。特别是现在职业倦怠越来越明显地出现普遍性和流行性,审视一下教师所处环境中潜在的致病因素显得更为重要.
首当其冲的便是学校这一教师接触最多、无法回避的小环境。在学校的组织结构方面,科室制组织结构使教师的专业角色受到挑战,减少了其自主性,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也使得整个学校气氛更趋向于非人性化。由于教师自身的进修渠道非常有限,在刻板的官僚体制下,职业发展的阶梯相对减少,久而久之,教师便易发生倦怠。
现在虽然推行的是素质教育,但很多学校实行的依然是陈腐的评价体制,评价一位教师是否优秀,不是看教师是否能够尊重、保护每一个同学,因材施教,充沛发挥同学的特长,而仍旧是用高考指挥棒说话,同学成果好,教师才可能评优秀。这就使得相当一局部教师不得不跟同学一样依旧在升学压力下超负荷运转。
我国的教育体制正进行着全面改革,诸如**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等,每位教师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竞争出人才、压力变化力,这些想法都是无可厚非的,但需要供认的是,没有人能够成为永远的胜利者,挫折在所难免,学校和领导假如能够适时地给予支持和鼓励,趋于人性关怀而非业绩关怀,相信能够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然而,学校的管理层往往疏于做到这一点,致使教师在长期的重负之下陷于倦怠。
同学家长对教师工作的误解和不配合也是原因之一。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理可以理解,但是无论大事小情都归罪于教师实不合理。为了应付家长们时不时的兴师问罪,教师们每天都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导致一些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教师的心态成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实属无奈。可与其他的职业不同,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具有独立思维的同学,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具有独立性,无法全部由教师来控制。于是家长对教师的不良态度,也成为了教师每天都必需面对并加以解决的难题,这也是给教师带来职业压力的重要因素。
社会舆论的大环境在不知不觉中也影响教师的所思所想。我国保守尊师重教,民间对于教师的社会期望过高,在无形之中给教师群体施加了巨大的压力,迫使教师们向着“完人”的方向努力,从而背上了繁重的包袱。此外,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即教师就必需是智慧品德完美的化身,身为教师不能犯错,因此一旦教师犯错往往会引起巨大的公愤,在报章、广播电视上铺天盖地的声讨之下,教师们感觉成了过街老鼠,含辛茹苦却不被理解,自然觉得百般委屈,发生厌教情绪。这种期望过高而人文关怀过少的现状亟待改观。社会大众对于教师的这种过高期望作用于教师,使他们发生出一种内在的迷思,比方,一般教师很难供认因工作压力所带来的倦怠,即使有可用的社会支持,他们仍旧不敢轻易利用,因为他们认为“自身不应该有问题”,倾向于隐藏自身的情绪以维持大众的想象,他们不去认识自身的倦怠,相反地却加以否认,这样就使得倦怠之病魔日益侵蚀着专业的教育工作者。
职业倦怠并非教师个人的问题,而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因此,要对抗职业倦怠,也远非一己之力所能完成。所幸的是,职业倦怠能够预防,也可以治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9 11:3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