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0-4-19 12:57:00
|
只看该作者
在这节课例里,我们完整地再现了教师教学中教学智慧的形成与展现过程,并反映出了教学智慧的主要特点:第一,教学智慧的情境性。教师的教学智慧并不是一下子或很容易就能展示出来的,而是需要特定情境的激发,需要教师与同学主体之间的互动与合作,需要教师以经验与技能为基础的发明。同学王小刚是因为睡在了冰冷的水泥地上扮演被饿死的蝈蝈,才有了需要蚂蚁来协助的同情心,于是提出了“蚂蚁不是什么好东西”的观点。正是同学的怪问题为教师发明了一个需要展示教学智慧的“情境”。第二,教学智慧的复杂性。教学智慧的复杂性不只指教学智慧生成的情境对于教师的理解与掌握来说是复杂的,而且还指教师养成教学智慧的过程与方法是复杂的。戴老师因为缺乏对这一问题的准备,所以形成了手足无措的教学困境,面对同学提出的问题,教师的思维定势便是自身应责无旁贷地去回答,因此当无法回答时,教师经常因自责而显得十分不安,并会陷入一种教学过程中断的窘迫状态。当戴老师面对同学的提问手足无措时,就需要走出自身思维的定势,需要一种教学智慧来艺术地解决这一问题。她凭借着自身的聪明与经验将问题的“皮球”抛给了同学。这样不只解决了自身难以回答问题的尴尬局面,而且还为进一步考虑这一问题赢得了时间,还可以调动同学回答的积极性,挖掘同学对这一问题回答中的闪光点。在复杂的情境中生成智慧,在复杂的智慧中选择最为恰当与艺术的一种。第三,教学智慧的实践性。教学智慧是一种教学行动的形式,是教师与同学交往的方式。戴老师正是面对复杂的教学情境,被“逼”出了另一种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这一方法在她作了充沛准备的教学设计资料中是没有的,而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就不是一种预设的过程,而是一种生成的、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事实证明这种特定情境下的教学实践是较为胜利的,正是在教学的实践中发生了教学智慧,教学智慧又在教学的实践中发挥了作用。
教师正常上课基本是依照预设的教学设计来执行的,一般比较顺利,其教学胜利与否主要依靠教师的教学技能与方法。而教学经常会遇到意外的情况,或者同学突然提出违背常理、常规和常情的问题,教师又缺乏足够的准备,或教师的知识库存与思维方法难以解决同学的此类问题,教师又不得不作出较迅速的、敏感的、正确的应对,以打破教学的僵局,才需要“急中生智”。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才干“急中生智”呢?首先是教师的态度问题很重要。教师在面临教学的困境时经常容易急躁,急躁的情绪会影响做事的质量,经常是简单化处置问题,这是在“急”的情境中难以“生智”的主要障碍。所以,面对教学中出现的同学的怪问题、怪答案、怪动作、怪要求、怪事件等,教师不能发生急躁心理,不能简单化处置问题,而是要坚持一种善意对待同学的心态,不受干扰、不带偏见,灵活机智地处置问题。其次是方法的问题。尽管教学机智是个体的行为能力体现,但在处置课堂教学的这些特殊问题时,还是存在一定的一起方法的,如马克斯·范梅南讲到的“机智表示为克制、机智表示为对同学的理解、机智表示为尊重同学的主体性、机智表示为潜移默化、机智表示为对情境的自信、机智表示为临场的天赋”等,[3](197-209)又如陈桂生先生所讲的“转移话题、转移看问题的视角、转移同学的注意力、冷处置”等。[8]对这些方法的掌握可以协助教师有效地处置类似的教学事件与问题,防止简单化或情绪化的做事方式。同时,教师要把加强自身教学理论的学习与反思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实践中减少盲目性、随意性、片面性,增强教学实践活动的理论性、科学性、全面性,只有通过对教学实践的不时反思,教师的教学经验在教学理论的作用下,面对特殊情境才干发生教学智慧。再次是教学智慧的养成问题。教师的教学智慧作为一种特殊的知识类型,经常渗透在教学理论的运用和教学技能的掌握过程之中,只有智慧型的教师才有可能在教学过程中表示出教学的智慧,但由于保守教学背景下形成的教师的教学习惯与工作方式阻碍了教师和教学智慧的生成,再加上经典教学体系的束缚、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的功利性取向等因素的影响,教学活动过程中就只注重规律性,轻视人文性与智慧性。所以,教师应在系统学习教学理论与总结自身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在实践中不时反思自身的教学,养成教学智慧的习惯。
三、教学智慧的类型和养成战略
从教学智慧的动因与情境来分析,教学智慧主要是由于出乎教师意料的情境而发生的,这一情况大都是由同学引起的。正是从这一教学智慧的生成因素动身,陈桂生先生把教学智慧分为如下类型:同学的怪问题、同学的怪答案、同学的怪动作、同学的怪要求、个别同学的过失或愚钝、教师的过失或疏忽、突发事件或情况等。教师如何应对课堂上发生的这些意外情况呢?陈桂生先生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转移话题、转移看问题的视角、转移同学的注意力、冷处置、让同学歪打正着、对同学的异常言论或动作进行化解、把尴尬事化作善意的笑谈、在发现疏忽或失误后脑筋急转弯等。[8][9]陈桂生教授所讲的教学智慧因为结合的都是来自教学第一线的有关教育智慧的案例,其作者基本都是中小学教师,内容基本属于课堂教学中因同学的“怪问题”“怪动作”“怪要求”“怪表示”等引发的教师的“灵机一动”,显然是属于教学智慧的范畴。但是,我认为这只是教学智慧当中的一种类型,这种类型的教学智慧属于较简单的层次,是基于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和聪明机智的反应就可以掌握和展现的。这种教学智慧可以通过学习获得,但这种学习首先必需立足于个体经验,外来的知识只有通过和个体的教学经验相结合的时候,才干内化,才干表示为教师自身的教学智慧。正如教学智慧研究的专家马克斯·范梅南所讲的:“一位智慧的教育者认识到要跨过街道走过来的不是同学,而是教师。教师必需知道‘小朋友此刻在哪儿’‘小朋友是怎样观察事物的’,这个同学从他自身的角度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因而不能跨过街道走进学习的领域。教师应该站在小朋友的身边,协助小朋友要认识跨越过去的地方,为小朋友找有效的方式协助小朋友顺利走到另一边来,走到这个另外的世界中来。在这种行动中确实包括了educarer的意义,‘引入’到这个世界上来,一个增强了意识、提高了责任感和理解力、茁壮生长的世界中来。”[3](204)所以更高层次的教学智慧是教师能在不时变化的教育情境中随机应变的综合素质,是内化于教师自身信念、价值与方法之中的实践能力。教学智慧是教师对意想不到的情境进行崭新的、出人意料的塑造,将教学活动中的所谓小事变得有意义,这样教学就可能在同学的心目中留下较深刻的印象,就有可能发生教学中的奇迹。富有智慧的教师更容易发现教学中的困难或同学表示的困难,更容易关注同学的兴趣所在和协助同学培养兴趣,所以,高层次的教学智慧是复杂的,不只仅是经验的产物,不只仅是灵机的一动,而是立足于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与发明能力。正是基于上述理解,马克斯·范梅南所讲的教学智慧的类型就更加丰富和复杂一些,主要包括:为了发明一种积极的言语气氛而形成的言语调和智慧,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缄默调和智慧,当眼睛和嘴巴相互矛盾时表示的眼睛调和智慧,身体和动作初次相遇时表示的动作调和智慧,营造一种专门的气氛来调和的气氛智慧,典范加以调和的教学智慧,等等。这种理解比前面理解的类型之所以更加科学合理的原因还在于,教学智慧不只仅是被“逼”出来的,更主要的还在于积极主动地在教学过程中展示教师的教学智慧水平,这种展示经常随同着教学过程中的方法、内容、技能等,使教学成为一种艺术。
面对复杂的教学智慧类型,教师如何养成自身较高层次的教学智慧呢?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三个方面去努力。第一,理解教学艺术的发明性内涵。教学活动是一种艺术活动,需要发明性地开展工作。随着人们对教学实践认识的不时深化,以前仅重视从教学科学性角度研究教学规律的做法有了一定的改观,随之而来的是对教学人文性、艺术性的掌握。事实上,教学的二重性在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在教师的身上有明显的反映的。以前我们培训教师重点放在对教学理论的学习方面,其实是理解与掌握人类已经幼稚的教学规律性认识效果,现在教师培训中所谓的行动研究、校本研究、讲教师自身故事的叙事研究等都是加强教师对教学人文性方面的理解与体验。这种培训与教师的个人经验距离最近,最容易让教师接受。不过,要养成教师的教学智慧,恐怕顾此失彼的做法仍然是不可行的,教师培训中的系统理论学习与个人经验反思还应该很好地结合起来。第二,重视教师的实践缄默知识。英国思想家波兰尼在研究科学知识和其性质的过程中,提出了显性知识与缄默知识,并指出:“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地图、数学公式表述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形式。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例如有关我们自身行为的某种知识。”[10]默会知识是教师整个教育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局部,是教学智慧表示的基础。教师必需意识到教同学活中存在大量缄默知识,必需有意识地提高这种知识在自身教学实践中所发挥的作用,即在教学缄默知识的积累中蕴藏教学智慧,在教学智慧的表示中积累缄默知识。第三,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教师作为教学的角色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角色却是近几年来的事。这是作为专业人员发展中的一种必定选择,教师要成为自身从事的职业专家,教师不只是要取得专门职业的资格,更重要的是教师要研究教学工作,使自身成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他人无法取代的专业人员。教师成为研究者,不只使教师成为自觉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者,而且也使他们成为自身教同学活的反思者与教学经验的总结者,这样,教学智慧就自然而然地在教师的教同学活过程中孕育,而且随着理论水平的提升,教师的教学智慧会主动积极地成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王鉴.课堂志:回归教同学活的研究[J].教育研究,2004,(1):79—86.
[2]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中)[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3209.
[3]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李树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田慧生.时代呼唤教育智慧和智慧型教师[J].教育研究,2005,(2):50—58.
[5]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上)[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716.
[6]徐继存.论教学智慧和其养成[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28—32.
[7]黄伟,谢利民.教学机智:跳荡在教学情境中的燧火[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1):58—62.
[8]陈桂生.漫话“课堂智慧”[J].教育科学研究,2004.(10):59—60.
[9]陈桂生.再谈“课堂智慧”[J].教育科学研究,2005,(6):61.
[10]Polanyi M?The Study of Man[M].London:Routledge and Kegan Paul,1957.12.
Teaching Tact: Its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ypes
WANG Jian
(College of Education,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730070, China)
Abstract: Teaching tact means that teachers should have a kind of ability with sensitive ,swift and correct judgments and actions when facing complicated teaching situations. Teaching tac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lexity,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empirical teaching tact and creative teaching tact according to its degree of complexity.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teaching tact has close relation with their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connotation of teaching arts, accumulation of practical knowledge, and improvement of the competence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Key words: teaching tact; teacher; classroom teachi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