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乐东思源实验学校 孙秀伟
规则是保障社会良好秩序运行的前提,任何组织、集体都要有规则,没有规则以及没有遵守规则的意识很难形成和谐的社会环境。不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小小的家庭或集体都应有明确的法规来约束个人意志,避免因个人意志干扰、阻碍和破坏国家、集体的各方面的活动进行。然而,人的规则意识一般在初等教育阶段基本养成。所以,在学校教育中,特别是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意义重大。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个好的班集体必有明确的班规和班级目标,否则这个班级就像一盘散沙,不会有任何做为。张大均教授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班级要有明确统一的规范,在班级内部和外部都要有各种严格的规章制度,这种规章制度是维护班级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础。由此不难看出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重要性。那么,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呢?笔者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制定民主科学的班级制度
1、过程民主
在班级制度的建立中,我们要始终坚信“规则的制定者,注定是规则的受益者”这一原则。因此,在班级管理制度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班级制度的建立中来。因为只有学生经过思考,本着规则受益的原则,把自己的思考的一些权利,形成“公权力”,即公共规则。因为学生是规则的制定者,学生们才会主动、自觉地去遵守。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2、内容科学
班级制度的制定必须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同时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发展规律。内容可以参照《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相法规制定,但是还要有明确的奖惩办法。制定的班规即有了法律依据又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必会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同,班规也会得到很好的执行。班规的内容做到了科学合理,简明易行,同时又全面可信,方可达到规范学生的言行,提升学生规则意识的目的。
二、严格落实制度,加强监督
不遵守规则比没有规则更可怕。班级管理过程中,一定要严格落实制度,加强监督。也就是在规则意识还没有很好的形成之前,外在的约束是极其必要的。特别是在一些差班,班主任还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班主任就是规则的践行者。起初,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必先做到。如要求不迟到、早退,班主任将成为以身作则的好榜样。班主任可能是来的最早,走的最晚的;在我带毕业班时要求全体同学提前一小时到班级上晚自习。起初,不论我是否有晚课,都每天提前一小时到班;没有人值日,也没有人愿意值日,我就亲自拿起拖把、扫把,一个人打扫教室卫生。我发明的用毛巾擦黑板,要求连擦三遍,直到黑板一尘不染,最后还要把毛巾叠成方形被很多班级效仿。慢慢的班级秩序会越来越稳定,继而班干部将发挥更大的作用,班级管理逐渐走向自动化。各小组长、班委各司其职,做到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事做。其中个别问题生要做好跟踪帮扶,对常违纪违规的学生进行实时提醒、强化,头号问题生由班主任亲自监管,其他个别问题生班干部分管,做到预防为主。
班级管理中时常会遇到很多难题,每位班主任都应该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要我们毅然坚守在本职岗位,严格落实班级的各项制度,加强民主监督,学生的规则意识必会有明显的提升,班级管理的效果也会立竿见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