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5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致“战友”的一封信 ——献给2015年新任教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8 08:13: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亲爱的战友,你们好!

    思来想去之后,写下了“战友”这个称呼,写这封信之前,我就在考虑如何称呼你们更合适,“同行”或“同胞”?“朋友”或“博友”?或者称呼为“新老师”?算一算,我自己的工作年限还不到5年,跟前辈们比起来我也是“新人”,怎么能称呼你们为新老师,综合考虑,我还是用了“战友”二字。

什么是战友?问过“度娘”吓了一跳:“战友泛指一起战斗或在一起战斗过的人,就是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干在一起,死在一起。”和平年代,无缘由地叫一句“战友”总有些悲壮,但是我想,虽然我们是教师,拿的是笔,不是枪,我们所做的工作不是带兵打仗,而是教书育人,我们的责任与压力是一样的艰巨,我们的任务与使命是一样的神圣,我们是“心在一起,爱在一起,行在一起,博在一起”的人,难道,不该叫一句“战友”吗?

言归正传,之所以在称呼上计较几分,是想让大家认识到我们所面临的工作是艰巨的、是有挑战的,入行久了,你会慢慢地发现,你身边存在两类人,一类是闲的要死,一类是忙得要命。相信,你一定会觉得我说的有些极端,请细想,你身边是否有老师经常下班后还来得及逛街、打麻将、约几位友人喝茶聊天K歌嗨通宵的?是否也有老师每日早出晚归,上班时一刻不停地干工作,下班后依然一刻不停干到通宵的?所以会有人说“找个做教师的当媳妇吧,能洗衣做饭,还能教育孩子,重要的是有两个美丽假期!”也会有人说:“哎,找对象时多说老师好,现在我爱人起早贪黑,饭不做、孩儿不管,家务都是我在做”。看到这儿,我想问,你想做什么样的老师?是只知道享受,还是只是会干活?想必二者你都不会选,因为那不算是一个优秀的教师。我们可以逛街、吃饭、约朋友,但不是每一天,我们需要留一些时间思考你的班级管理,完成备课计划,撰写你的研修反思。我们可以拼命工作,但也需要遵循人的生活有规律,如果在工作时间内没有按时完成任务要及时改进方法,采取措施,总之,不能用健康换取目标,不能让疲惫不堪面孔去面对孩子们。做一个有计划、有思想、有心的老师,这至少是做一名教师的基本,做一名优秀教师的前提。 说到有计划、有思想和有心,那么怎么做?

有计划,是有自己的生活计划和工作计划,不要被一些无所谓的事物牵着鼻子走,比如,有一些任务必须完成,那是本职工作,有一些任务是可完成亦或是可晚些完成,那是你的目标工作,我们完成目标工作,需要考虑到自己的个人情况,比如:身体、家庭、好爱等等,不能毫无原则和底线地去拼。

有思想,是坚持科学的教育理念并有自己的教育理想,能够用脑子去教书,并非单单用嘴或笔,就拿写博客这件事来说,记录自己的研修反思和生活感悟,好多老师曾问我“为什么我没有浏览量”“写什么样的博客好”“如何能让博客加精?”于是乎,急于求成,为了篇数而写,为了加精而作,所以,我们的很多反思要么是在没有新意的不断地重复中,要么是辞藻华丽的空洞里。其实,用平实的语言去记录教育的点点滴滴,用真实的故事诉说你的内心感悟,就是一篇好文章,“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用大白话去写实也总比“抄袭”和“堆砌”好,即使没人理睬又有什么关系?大家看的是文章的内容和思想,相信博客编辑们也会因你文章内涵和思想观点而点赞。

有心,是对学生有心,做教育用心,一个有心的老师一定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会站在他人(学生、家长)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我想,有心的老师不一定会经常写博客反思,但是经常写博客反思的老师一定是有心的老师,因为他能够发现问题、记录问题、总结及分析问题。正如,区教体局、进修学校鼓励教师们写博客反思,区名师培养中心编辑们也会按照分组,为每一位新任教师的周研修反思进行点评,点评中,我明显发现,有的老师是用心写的,有的老师明明具备较好的写作能力和水平,可是内容上却很空,还没写自己的真实体会就草草结尾,是什么原因?也许,从这封信中会找到一些答案吧。

啰嗦半天,不知看完这封信的你有何感受?就当做“战友”间的谈心、唠嗑吧!但愿你能与我同行,让我们轻松上阵,争取在教育之路上赢得属于我们的胜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8 08:13:34 | 只看该作者
二七区实验幼儿园 王文君(文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3 13:0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