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日又值重阳,我们应该怎样用实际行动去孝敬老人呢?说起“孝”,古人是非常讲究的,百善孝为先,古人提倡孝敬父母要“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既要父母身体健康、心情愉悦、还要完成父母未竟的志向。“有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等等一些古圣先贤的名言和事例全面而深刻的为我们后人诠释了什么是“孝”。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普遍生存压力大。很多子女常年在外地工作,一年难得见父母几次,谈何孝敬。只能自己安慰自己说:等到我有钱了,再去陪父母。或者说等我有时间了再去陪父母。殊不知父母期盼的也可能只是一个电话,一生问候。
季羡林大师曾经说过:人生有三件事不能等,一是尽孝,二是行善,三是健身。是的,一切都等到我们有时间了再去做,那么我们什么时候才有时间呢?那种“薄养厚葬”、“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情况会给我们留下终身遗憾。尽孝需及早,常回家看看。
爱经不起等待,孝行从今天开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