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0-4-17 12:57:00
|
只看该作者
《山行》教学反思3
记得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一位编委老师在关于低年级人教版小语教材的介绍中特别提到:低年级的古诗教学,要顺应儿童喜读好背,记忆力强的特点,鼓励同学多读多背,教学重点放在读、背和识字写字上。古诗内容教师一般不要主动讲,生字词稍加解释,对同学提出的问题可作简要回答,要把时间放在熟读成诵和识字写字上,切不可逐字逐句讲解。省编教材一年级下册“春夏秋冬”板块共收入了5首古诗和一首花名歌。这5首古诗都是写景抒情诗,把四季的景色与诗人的情感融合在一起,要求同学学会诵读,在诵读中感悟诗情,体会诗意。但对于一年级的同学来说,识字量较多,诗的内涵较深,学习起来难度较大。因此,在教学中,我除了将教学重点放在放在读读背背和识字写字上,还注意把如何激发同学学习兴趣当作一个重点。下面我以《山行》一课为例,和大家交流一下自身的做法:
一、情境导入
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唐朝有一位大诗人,他叫杜牧。他非常喜欢大自然,有一天,他作在车上在山间行走的时候,看见了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了远方,在那白云漂浮的地方,隐隐约约地还看得见几户人家。山路的两旁是火红火红的枫树林,那枫叶真是美极了,它的颜色比二月里的鲜花还要红艳,远远望去就像一团燃烧的烈火,实在是太迷人了,于是他就把车子停了下来,细细地欣赏着美丽的景色,并且把这五彩斑斓的美景写成了一首诗,诗的名字叫《山行》。
二、初读古诗,感受意境
三、通过自读──同桌检查纠正──齐读等方式使同学能把古诗读正确
四、借助图画,感悟诗情,体会诗意
师:小朋友读书的水平可真高,一会儿就把这首古诗读通顺,读正确了!下面老师还有一个问题要考考大家,请大家翻开书。
小朋友们打开书,教师引导同学观察,书中的插图只描绘了后两句的画面,而前两句的画面被古诗的内容挡住了,我便借助这一资源,激发同学读诗、作画的兴趣。
师:我们一年二班小朋友这么能干,那今天能不能自身努力,把书中被挡上的画面补充上呢?我来当画家,你们来当筹划,告诉我应该画什么?能行吗?
生:能!
(小朋友们情绪高涨,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师:请小朋友们再轻轻读读这首古诗的前两句,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应该在黑板上画上哪些景物?
生:我觉得首先要画一座很远的山,还要画白云和人家随着同学的回答,我在黑板上画出了一座远山。
生:我觉得还应该画上人家。
师:那人家应该画在什么位置呢?
生:应该画在白云生出来的地方。
对!对!其他同学和和着。我知道,同学认为“生处”是白云“出生”。
师:老师真佩服大家,已经学会将古诗中的文字变成自身的话了,但老师告诉大家,这里的“白云生处”指的是白云漂浮的地方,瞧,就是在这里。说着,我在山间画上了漂浮着白云。
生:人家应该在白云的下面。
(小朋友们像发现新大陆一样高兴地喊起来。)
师:对了,说着,我在白云的下面画上了几座小房子。
师:那要怎样才干到达这几户人家呢?好象还缺少点什么?
生:应该有路。
师:那应该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呢?再读一读第一行诗,你就知道了。
生:我知道了,应该是石头做的,还有点斜。
我们班最聪明的王辉阳很快就找到了答案。而其他小朋友还不太明白。
师:对了,“石径”指的就是用石头铺成的小路,“斜”指的是小路的样子是弯弯曲曲的。
师:瞧,大诗人杜牧只用了14个字就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画,真让老师佩服!而小朋友们通过自身读诗,把诗中的文字变成了图画,更让老师佩服!现在,我们把图画再放进头脑中,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好吗?
小朋友们投入地朗诵起来。
【反思】
古诗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示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在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基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同学自主探究、感悟诗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教师要在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基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同学自主探究、感悟诗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