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用哲学方法构建阅读教学科学方法体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3-8 07:1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临安市教育局教研室 朱亚华



哲学方法、一般科学方法、专门阅读方法的整合与匹配,使我们从更高层面来开辟一条研究阅读教学科学方法的思路与通道;使我们的阅读教学活动能充分地吸收和运用其他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来优化阅读教学过程,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和人文知识的科学理论体系。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是从事一切科学研究、实验,进行各项实际工作的最普遍的方法,是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一般的科学方法和专门的科学方法都是哲学方法的具体体现,都离不开哲学方法的指导。从小学阅读教学方法来说,以往我们基本上是从微观到微观,更多地运用“五步阅读教学法”对学生进行理解性阅读、积累性阅读或鉴赏性阅读的训练,尽管也收到了一定的阅读教学的效果。但是,从哲学的理论体系与阅读教学的科学体系来考量,再根据新颁发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的“语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的原则来考虑,要想取得阅读教学的理想效果,就很有必要从宏观到微观构建起以哲学方法为指导的,一般科学方法与专门阅读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的阅读教学科学方法体系。即:哲学方法、一般科学方法、阅读教学方法的整合与匹配的阅读教学结构体系。(图示1)

这种整合与匹配,能使我们从更高层面来开辟一条研究阅读教学科学方法的思路和通道,使我们的阅读教学活动能充分地吸收并运用其他科学理论方法来优化阅读教学过程,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本文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小学阅读教学方法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作粗浅的阐述。

根据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对立统一的原理,从阅读教育、阅读教学过程、阅读方法三个方面摆正阅读教学中的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关系,是构建阅读教学科学方法体系的基础和前提。

要构建阅读教学科学方法体系,就得研究阅读教学的过程及在这个过程中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广义上的阅读教学过程,是否可以理解为“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受教育者对阅读材料(课文、图书、报刊、影视、网络等无声和有声的)进行吸收、内化、表现的过程。”而不仅仅局限于对编入课本的一篇篇范文的课堂阅读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根据马克思主义主观与客观对立统一的原理,我们以为,首先要在阅读教育、阅读教学过程和阅读方法三个方面摆正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关系,这是构建阅读教学科学方法体系的基础和前提。

一、处理好阅读教育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

新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把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宽定为:“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是一门人文学科,既要掌握语言文字这一交际工具,为学习其他学科和继续学习打好基础;又要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德,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和人类文明,提高学生的素质。这一性质把语文教育对个体人的发展和国家对人的培养与发展的规定性作了明确的定向。而〖易?贲〗中对“人文”的定义是:“文明以止,人文也。”又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既然“人文”是人类社会的文化和文明,那么,《大纲》对语文“人文学科”的诠释:“优秀的文化和人类的文明”是正确的。语文,既然是一门人文学科,那么阅读教育就必然承载着对人类文化、文明的继承、演化、发展的任务,而这种承载、演化、发展的过程从个体人生存、发展的主观需求这个意义上说,受教育者便是阅读教育的主体,教育者是客体;但从国家和民族图发展、求进步的需要来说,受教育者变成了阅读教育的客体,教育者受国家、民族的意志和规定对受教育者施以教育,便成了阅读教育的主体。主体与客体是对立统一的,互相联系的,又是互相制约的。这种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辩证关系,为我们构建阅读教学科学方法体系提供了正确的理论依据。

二、处理好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

再从狭义的课堂阅读教学过程看,阅读者一般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定向地在课堂内进行阅读实践活动。通常情况下,学生学习一篇篇课文,通过无声或有声地诵读、感知、领悟语言材料,进行积极的心理思维过程,需要教师的引导、点拨、启发、梳理,进而达到理解内容、明确主旨、理清结构、领悟方法、积累语言等阅读目的。这个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在进行阅读的实践活动,阅读实践的对象是一篇篇课文的语言材料。因此,学生与教师都是阅读实践活动过程的主体,文章的语言材料是客体,主体受到客体的影响与制约。但是,在教与学这一对矛盾中,按素质教育的要义,学生个体是阅读活动的主体;而教师是服务于主体的客体。我们提倡教师在阅读活动中以一个“服务员”的身份参与学生的阅读实践,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彻底摒弃“师道尊严”的做派,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但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这种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侯也会随阅读实践的需要,主、客体进行移位,并转换角色。这是矛盾的对立统一法则。在阅读教学实践活动中,摆正教与学中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并承认主、客体矛盾的对立统一与互相转换关系,对构建阅读教学科学方法体系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三、处理好阅读方法的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关系

阅读方法从形式上看是主观的,与阅读主体的阅读目的有着必然的联系。阅读的主体为了达到自己的主观目的,总是要采用或制定一定的阅读方法。科学家严济慈曾说过:“每个人都要摸索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归根结底,读书还是要靠自己,靠自己下苦功,靠自己去摸索与创造。”严老说的“摸索”与“创造”就是指读书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它属于主观形态的东西。但是,我们不能片面地强调阅读主观的作用,尤其对小学生而言,即使他有着先天的禀赋或幼时养成的一些阅读兴趣和方法而放弃对学生的阅读方法的传授、指导。纵观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文明演化的过程,人们无不对阅读方法进行研究、传授。因此,阅读方法又是客观的。这种客观,对阅读主体(学生)来说,主观的阅读方法同样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如:阅读的性质(理解、评价、积累、创造、发展)、阅读目的的主客观需求(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向的阅读教学目的)、阅读者所处的阶段(学生不同年龄段和认知段)、学生所处的阅读环境(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环境)、阅读的种类(教科书、图书、报刊、影视、网络)等。列宁说过:“人的目的是客观世界所产生的,是以它为前提的。”这种阅读方法的主观与客观之间的辩证关系,为我们构建阅读教学科学方法体系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运用马克思主义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观点、联系与发展的观点、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实践的观点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结合一般的教育学、心理学、系统论、信息论等科学方法,构建阅读教学科学方法体系,揭示出阅读教学活动的本质与规律,提供科学的方法论,使长期大量进行的阅读教学活动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不断获得理想的阅读效果。

阅读活动是人的生理、心理、心机的综合活动过程,而阅读教学是主体与客体之间“存在、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循环往复、循序渐进的双向活动过程。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运用马克思主义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观点、联系与发展的观点、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实践的观点、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系统论、信息论等一般的科学方法,构建起阅读教学科学方法体系,揭示阅读教学活动的本质与规律,提供科学的方法论,使我们长期大量进行的高耗低效的阅读教学活动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不断获得理想的阅读效果。

我们在构建阅读教学科学方法体系时,参阅了古今中外一些学者关于阅读活动的看法、观点,包括理论探讨,更多的是研究、整理了我国古代,如孔子、孟子、荀子、朱熹、韩愈及当代李大钊、毛泽东、鲁迅、陶行知等关于阅读(教学)方法的一些思想、理论和治学经验,再结合悄然兴起的信息时代的阅读特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的宏观指导下,确立了十二条阅读教学方法应遵循的一般原则,并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的四大原则作为理论框架,首先构建起一个阅读教学原则结构系统。(图示2)

在确立十二条阅读教学原则的基础上,再根据教与学中内因与外因、客观存在与主观能动、阅读形态和阅读方式等具体表现,本着求大同、存小异的态度,把十二条阅读教学原则统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的四大原则之下,并运用这个“原则结构系统”作为理论依据,构建起阅读教学科学方法结构体系。(图示3)

阅 读 教 学 科 学 方 法 体 系

理解性阅读

闲遐性阅读

积累性阅读

评点性阅读

探究性阅读

发展性阅读

根据自求自得、读思结合等原则,采用精读、详读,弄懂、领会、掌握阅读材料所反映的知识、技能为阅读目的。

根据读习结合、温故知新等原则,采用熟读、熟记和复读、抄读等方法,记住某些情节和结构段及古诗文等语言材料。

根据读行结合、知人论世等原则,采用欣赏、鉴别、批评、评论等方法,对文章进行研读、琢磨,分辩优劣、真善美与假恶丑。

根据专精与创造、重思存疑等原则,采用生疑法、想象法、多解法、争辩法、逆转思维法、求异发散思维法、提出新见解,发现新问题。

根据循序渐进、一以贯之等原则,采用综合各种阅读技能和方法,以发展、掌握阅读能 力、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

根据好学乐学、自求自得等原则,利用课余、闲暇时间,选择读物,轻松自如的阅读,以达到消除疲劳、愉悦身心、获取信息、陶冶情操、扩大视野为目的。

阅读兴趣浓 阅读习惯好 阅读速度快

领悟能力强 情感体验精 语言积累多

关于这个阅读教学科学方法体系作如下几点说明:

一、我们把这个“体系”作为一个整体,把六个分类阅读教学方法作为各自独立又互相联系的系统,各个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存在。独立是形式上的独立,联系是内容和方法上的联系。其中理解性阅读是前提,是基础;积累性阅读、评价性阅读、探究性阅读、发展性阅读是建立在它的基础之上的,它类似于“生产力”的作用。再从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的各自作用来说,它既是一个自然阅读系统,又是一个人工机能系统,在实施每一种阅读方式的时候,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因此,它又是一个互相联系的复合系统。

二、马克思主义四大哲学原则体系下的十二条阅读教学原则,在具体运用于六种阅读教学方法时,也是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交替作用的,绝不是泾渭关系。例如,在理解性阅读中运用了“自求自得”的原则,是力求强调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己求得理解,回归阅读的本源。但是,“自求自得”原则同样适用于积累性、评价性、探究性、发展性和闲遐性阅读。再如,“重思存疑原则”既可运用于创造性阅读,又可运用于理解性、评价性、探究性阅读之中。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无疑不进。

三、《体系》把“发展性阅读”单独列为一种阅读教学方法,是鉴于“终生教育”、“学会学习”的时代大背景的考虑。孔子说:“学而不已,阖棺而止。”钱学森说他的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全都是大学毕业以后靠自己摸索会的。因此,发展性阅读方法的研究对人的全面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构建阅读教学方法体系时,我们把分散在阅读教材训练体系中的每一个单项训练归结为一个集合体,即为综合的阅读技能和方法。这个综合阅读技能和方法是建立在一般的理解性、积累性、评价性、探究性阅读方法之上的,也只有通过前四种一般性的阅读方法和技巧的学习,才有可能形成发展性阅读的整体能力,从而提高阅读的整体能力,提高思想认识的水平,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四、“闲遐性阅读”通常是不列入阅读教学方法体系的,根据新《大纲》提出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意见,考虑到“大语文观”、“大阅读观”越来越受到语文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它可以叫人广博涵谷,愉悦身心,博采信息,增知长识,陶冶情操,提高语言修养。我们考量后也把它纳入到阅读教学方法体系之中,更为合宜。山东龙口实验小学的“双轨”教学实践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互相延伸、优势互补是提高阅读教学效果无可争辩的有益途径。

五、《体系》对阅读教学的目标达成指标的叙述,我们把它归结后概括为六句话三十个字:“阅读兴趣浓、阅读习惯(态度)好、阅读速度快、领悟能力强、情感体验精、语言积累多”。这是从新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阅读教学的“性质、目的、要求和注意点”三个方面进行总结提炼后提出来的。可能在领会上有未臻完善之处或顾此失彼的现象,但基本上还是涵盖到了。

实践是构建阅读教学科学方法体系的根本途径,也是检验阅读教学科学体系的唯一标准。我们不妨运用《应用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信息论》等一般科学方法的原理,从阅读教学的心理过程来佐证一下阅读教学科学方法体系的确定性和可行性。

阅读教学活动是一种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教与学的师生双边实践活动,实践是构建阅读教学科学方法体系的根本途径,也是检验阅读教学科学体系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我们不妨运用《应用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信息论》等一般科学方法的原理,从阅读教学的心理过程来佐证一下《阅读教学科学方法体系》的确定性和可行性。阅读的心理过程是由“阅读的认知过程”、和“阅读认知的调控过程”两个方面组成的。在阅读心理过程中,各种阅读心理活动相互制约、彼此促进,阅读者的主观能动性起着重要的作用:即能动地把阅读的心理过程和调控过程协调起来,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达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陶冶情操,实现阅读的目标。这种心理过程与我们用哲学方法的四大原理构建起的阅读教学科学方法体系客观上做到了基本一致。让我们试以比较:(图示4)

在以上的结构关系比较图示中,可以清楚的看到:阅读认知心理过程中,从文献信息的输入、检测、存贮、加工、输出、到反馈的过程,实质上是阅读感知、阅读注意、阅读记忆、阅读思维、阅读再造、阅读迁移的阅读心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高度、积极、紧张的阅读智力活动,获得摄取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并产生创造性的阅读效果,形成阅读的整体发展功能。同时,各种心理活动都各自发挥着特有的功能,它们互相联系、互相转化、互相发展。这种阅读心理过程从形式上和本质上看,与阅读教学科学方法体系完全一致,都是吸收、内化、表现的过程,都是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互相联系、互相转化、交替作用、协调发展的过程。同时,两者都受到阅读认知调控机制(期望调控和执行调控)的制约和影响。如执行调控中的各种阅读策略和阅读方法、手段直接影响或制约阅读心理过程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再造和迁移,也即影响 、制约阅读教学方法体系中的理解性、评点性、积累性、探究性、发展性乃至闲遐性阅读;而期望调控这种动机、兴趣、意志、品质等非认知心理因素对阅读心理过程和阅读教学方法也有着直接的、间接的影响作用和意向过程,起着调节和支配作用。这种意向过程体现了整个阅读心理过程和阅读方法过程的统一性和协调性,是阅读实践活动有效进行的支撑力和作用力。

可以这样说,阅读教学科学方法体系与阅读的心理认知过程、阅读认知的调控过程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统摄下的阅读实践活动过程。在为实现阅读目标—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速度、领悟能力、情感熏陶、语言积累的过程中,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作用、互相制约、协同发展。是一个联系的整体。

结束语:

我们构建这个阅读教学科学方法体系的本原是力图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结合心理学、教育学、系统论、信息论等一般的科学方法,并根据阅读教学本身的规律,把阅读教学方法构建成一个较为科学的理论体系或实践框架,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理论和系统企图作出探索或“填充”。另一方面也想试图跳出几十年来一直在微观上喋喋不休、翻来覆去的阅读教学研究的圈子,从较为宏观的角度来审视和探讨一下语文阅读教学的科学方法系统问题,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由于研究者的理论水平不够,尤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领会不够透彻,在《体系》的构建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方面、整体与功能的研究方面、整体与系统的关系方面,或其他一些方面必定存在不少纰漏与失彼,或不成体系。敬请教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5 15:4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