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4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3-8 07:1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摘要: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出发点,也应是实践语文开放教学的出发点。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拓宽语文学习渠道,创设综合开放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加实践活动机会,努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开放教学 和谐关系 创新精神 实践活动

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这对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小学语文学科提出了如何适应开放的社会的要求。

小学语文开放教学是针对传统教学“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的封闭性弊端提出的。开放教学是与现代生活大系统和学生生活小系统相贯通,力求把教学建立在相互联系的两个系统上,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现就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实践语文开放教学谈几点感受。

一、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现代开放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所以在教师角色的定位上也就与传统教师角色不同。教师的才干不仅在于学识,更重要的是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语文,作为一门交际性极强的学科,更是师生思想交流的重要途径。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这条途径通畅。

开放教学的师生关系以民主平等为核心,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师生关系的开放,带来师生心灵间的沟通与相互影响。

1.教师是学生的朋友

现代开放教学的教师不是学生的领导,而是学生的朋友。师生之间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师要敞开自己的心门,把自己处在学生朋友的位置上,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与学生的心灵沟通,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情感赢得情感,给学生以亲切感、朋友感,从而营造一个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才能焕发出巨大的积极进取的精神与活力。

为了做好学生的朋友,老师与学生开展说悄悄话的活动。学生把自己学习与生活中的快乐、烦恼与苦闷用说悄悄话的方式告诉老师。老师以大朋友的身份与小朋友共享快乐或疏导学生。一位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给老师写了这样几句悄悄话:“老师,我正在克服上课不敢发言的缺点。您如果看到我把手举起来了,哪怕没有别人举得高,您也要请我发言!请信任我,给我力量!”老师对他给予特别的关爱,使他进步很快。教师节时,这位学生在给老师的贺卡中写道:“老师,谢谢您的帮助,我已经改正不敢发言的缺点了!过几天我再告诉您,我要改正的下一个缺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命令学生学这做那,而是与学生商量学什么,怎么学。我们常常听到教师问:同学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可以开始学了吗?一位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当她知道学生自学时普遍已经查过字典时,就与学生商量说:同学们自学时已经查过字典,这个自学习惯很好。今天我们再学一种解词方法,大家先不看字典上的解释,好吗?” “好!”学生回答得很干脆。学习的时候,学生不受字典的约束,联系上下文,学得很认真。教学目标达成。

2.教师引导学生学习

格兰布斯认为穷尽教师扮演的所有角色主要是两类:一类是作为教学指导者的教师,另一类是作为文化传播者的教师。现代开放教学的教师认为:作为教学指导者的教师,在教学中,教师不包办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而是以引导者的角色,以开放的胸襟,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真诚地协助学生,努力引发学生无限的学习潜能。

为此,开放的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理解、欣赏,受到熏陶感染,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提高学生探究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例如:《船过三峡》中有这样一句话:“大轮船像摇篮,又像竹叶,随着浪花飘。”学生不理解,为什么用“飘”,不用“漂”?教师不作讲解,而是设计了如下一段对话,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用词,获得审美体验。(以下略去学生回答)

师:你知道“飘”用在哪些地方?

师:你知道“漂”又用在哪些地方呢?

师:老师也有这样的疑问:大轮船在水里,不在空中,怎么说是“飘”呢?我们再读读有关的段落,看能不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学生自读自悟后再讨论:

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在这过程中,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较充分发挥。

(3)教师也要向学生学习

开放教学的教师认为自己是教育者也是学习者;学生是自己的教学对象,也是自己的学习对象。尤其是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环境中成长的学生,很多方面比教师学得多、学得快。教师要恭恭敬敬地向学生学习。一位教师上课,需要补充材料,可当时还不会从网上查询、下载,于是请教学生。很多学生愿当老师的老师。此后,常有学生主动为老师找来资料,与老师讨论对某一个问题的看法。一位教师教学《草船借箭》,学生问:文章开头周瑜与诸葛亮的一段对话为什么不描述人物的神态动作?教师备课时未作思考,一时不能回答,就对学生坦言:你们的问题提得很好,老师一时不能解答,我们各自思考一下再讨论好吗?学生对教师的回答表示理解。思考的积极性很高。一位学生在课后日记中写道:周瑜暗藏杀机,诸葛亮却成竹在胸,原来这表面平静的对话,其实是一场智斗。这场对话真是耐人寻味啊。师生都有这样的感觉:这一节课后,课堂更活跃了,师生关系更融洽了。 

二、创设综合开放的学习环境

创设综合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是以语文课堂为中心,利用各种机会,学习资源,通过各种途径,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与其他学科融合的综合性学习环境,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从传统狭窄的范围走向较为广阔的时空背景之下,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使学生自觉地从学校、家庭、社会、自然汲取丰富的营养,在学语文、用语文中提高语文能力。

1.以课堂为中心,辐射课外。

创设综合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首先要从观念上打破小课堂的界限,做到以课堂为中心,辐射课外,使教学时空,从课内拓展到课外,拓展到整个社会。

四年级老师上《大自然的语言》不仅指导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课文,还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寻找、发现规律,。学生学得极有兴趣,不仅学懂了文中所介绍的科学常识,而且培养了爱大自然、爱科学的兴趣。

2. 以语文学习为重点,融合各科知识。

语文学科要增强综合意识,注重人的整体素质提高。开放的语文教学,要求克服封闭性的学科观念,在语文学习中不仅让孩子们始终处于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状态,而且打破学科界限,与其他学科的学习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运用多学科知识,参与处理学习中的问题,增长知识。例如学习《落叶》前,学生捡落叶时要认一认树种,了解一下树的特性,把语文学习与常识学习联系起来。当学生把课文读得琅琅上口时,老师又给课文配上学生熟悉的乐曲,学生情不自禁地把课文内容边唱边跳起来。语文学科与音乐学科自然地联系起来,把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到一个新的高潮。最后,老师拿出自己的树叶剪贴画给小朋友们欣赏。小朋友们不禁拍手称美。老师说:“小朋友们,把你们捡的树叶也剪贴成画好吗?”这样,语文学科又与美术学科联系起来了,还为本单元的《树叶画》听说训练做好了充分准备。

开放的语文教学,以语文学科为中心,为重点,融合各课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

语文学习的资源是很丰富的,渠道是纵横交错的。要让这些渠道发挥作用,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与教材相关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资料,但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根据自我需要选择渠道、方式,不断地搜寻、处理学习材料,不断地获取知识,使语文学习成为一项学生有所发现、充满快乐、激发创造的活动。

我们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实践:

1.树立关注人类、自然、社会的意识。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21世纪的人,应具有四项基本能力:“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其核心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然而,现状却是:学生,尤其是家长最关注的还是学生的学科成绩,把学科成绩视为学生能力与发展衡量的标尺。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仅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学科的。”在我们的学校里,像苏霍姆林斯基所指的学生实在不是个别,这种现象也不是少数。

为此,教师应努力通过书刊、影视、网络、参观博物馆、展览会等多种渠道,唤醒学生关注未来,对未来作广泛深入的思考,对未来创新的意识,从而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发展。一个实验班,根据同学们所关注的人口和环境问题,打算举行辩论会。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先确定辩论的中心,然后分正方、反方分别准备。辩论会由同学们自己主持,老师应邀参加。辩论会上双方都引经据典,力图阐明自己的观点,驳倒对方。一些平时胆大、说话伶牙俐齿的首先有板有眼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有些平时看来性格内向,不多言语的同学也有理有据一副压倒对方的气势,连反方同学都为他们鼓掌。教师更为学生敏捷而严谨的思维,自信而流利的言辞,超凡的演讲才能所折服。小结的时候,同学们一致表示,胜负可以不论,但整个过程中,大家所得到的收获却是不得不承认的。此后,同学们对这方面的消息、知识特别关注,觉得自己的眼界开阔得多了。辩论成了同学们开阔眼界、丰富知识,锻炼口才所喜爱的活动。更重要的是学生视野开阔了,学会关注学科成绩以外的事了。

2.树立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观。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但打破了教育的时空界限,同时也加快了知识与信息更新换代的速度。语文开放教学旨在树立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学习观,提高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能力。

为了给学生创设更宽广的信息环境,我区各学校,有的建立了电子阅览室,连接了远程信息网;有的为学生提供校园网,学生通过校园网的服务系统,得心应手地获取所需要的知识;部分学校已上了ATM宽带网,检索资料更便捷。

我区五年级一个班,学习《庐山云雾》以后,希望了解祖国其他的名山大川。教师一方面让学生通过校园网络查找名山大川资料,另一方面引导家中有电脑的学生从网上查阅并下载,其他学生从图书馆阅览室查找。通过交流,实现资源共享。老师们体会到,找到资料只是一点收获,树立新的学习观是适应时代的需要。

语文开放教学的教师尽量为学生提供与教材相关,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阅读资料,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根据自我需要搜寻处理学习材料。一位实验班老师执教《布衣元帅》。课前从网上下载徐向前元帅的资料,还从图书馆借来有关书籍。课文内容上完以后,学生流露出希望获得徐向前元帅更多信息的情感。教师适时通过多媒体平台,向学生展示了从网上下载的内容。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展示的目的主要是鼓励学生充分运用各种信息源拓展视野,引导学生学会搜寻资料,获取选择信息的技能。

语文开放教学建立在人的能动性与主动性上。它打破了课堂的四壁,打开了人的学习境界和地域,延伸了人的视觉和听觉,调动了人的全部感觉。它使学生受益匪浅。 

四、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语文开放教育的宗旨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可以这样认为: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就谈不上语文开放教学的价值和生命力。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取得共识:

1.尊重学生独特理解,优化自我创新动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比较注重知识的传承,强求划一的答案,尤其是在公开教学活动中,教师追求课堂教学的“顺利”,牵着学生进入事先设计好的“程序”,师生之间配合默契,各个环节几乎滴水不漏;教师最怕的是“半路上杀出的程咬金”,使既定的教学过程,不能“顺利”进行。其实,这些“程咬金”,往往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

语文开放教学,要努力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给学生,也不是把教学纳入自己的轨道。教师在课堂中,变“牵”为“引”,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质疑,在教师的引导下,生生探索、交流,师生交流、对话,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孕育创新意识。例如:一位教师教学《桂林山水》指导朗读时问学生:描写桂林的山这一段该怎么读?一位学生发言:应该读得语调较高,速度较快,表示游客欣赏了桂林山的激动心情。教师表扬了他,请他范读。这时,另一位学生说:我认为这一段应该读得声音较轻,语速较慢。课堂上发生了这样的不同意见。教师十分高兴地对学生说:“能说说理由吗?”学生回答:人们坐在船上,欣赏漓江的水,桂林的山。船在前进,游客边欣赏,边想象:这座山像什么?那座山又像什么?读得慢一点,表示在欣赏,在想象,在回味。她的回答,得到了不少同学的赞同。这时,又有同学发言:怎么欣赏,与游客的性格有关,有的游客性格开朗,容易激动;有的游客性格内向,比较深沉。欣赏表现肯定不一样。于是,教师改齐读为自由读。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自己的理解,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这样的课堂学习,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2.教师创造性地教学,促进学生创新人格的发展。

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潜在可能性,教师的教学工作可以促使儿童的这种潜在的可能性向现实性发展,能启迪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

课堂教学中暴露的种种问题是抑制儿童创造力发展主要原因。例如:对于意料之外的学生回答,教师不予理睬;对待平时学习成绩不够“优”的学生,创造性思维成果的展示,教师显得不够耐心;课堂教学中以记忆为目标的训练多于思维训练,教师对教学设计没有创意等等。

《家乡的秋白梨》中有这样一句话:“初夏,梨树上青青的果实躲在翠绿的叶子中间,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为了让学生体验这句话的感情色彩。一位教师第一次试教是这样的:

教师打出有关这句话的投影片,提问:小朋友,你们看到梨树上的梨了吗?

教师提问本以为学生回答会说“看不清楚”,然后教师引出“躲”,体会比喻的作用,再指导表情朗读。想不到学生的回答“看见了”,“看清楚了”一时不知如何继续完成下面的教学任务。课后,教师认真反思,认识到教学工作,需要教师创造性的思维,创造性的劳动。

下面是教师第二次教学的情况:

教师打出有关这句话的投影片,说:小朋友,夏天到了,梨树结果子了吗?让我们来找一找。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在哪里找到的?”。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同样一句话,两次教学效果大不一样。执教教师、听课教师感受颇深:

教师要热爱自己的专业,具有创新品格,进行创造性教学,提供合乎学生心理发展和创新程度的学习活动,为学生树立创新的楷模。

又如,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教师也颇费心计。不仅课件的制作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什么时候用,怎么用,教师都从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着想。

3.增加自主实践活动的机会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是现代教学论的基本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他们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例如:一位老师教学《少年闰土》,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选择方法与全班同学交流。学生有的用演示装弶捉鸟的过程,有的用画图,表示学懂了这段文字;有几个同学合作,分角色朗读“看瓜刺猹”一段,表现理解的深度……实践使大家认识到:学生用适合于自己的方法主动探究,理解、欣赏、评价,能力提高很快,学习效果好。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注重引导学生自行设计组织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例如一位教师在创建文明校园的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校园中的不文明行为,进行校园广告创意。学生积极性很高,创作的广告语也为同学们所欢迎。

语文开放教学是适应现代开放社会的一项教学举措,具有深远意义。我们将结合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进一步深入探讨,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5 15:2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