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0-4-16 20:22:00
|
只看该作者
师:课文1—6节,作者写了登泰山的整个过程,一路上,在不同的地方他看到了怎样不同的景色呢?默读这几个小节,把作者看到的景物找出来。
(生默读圈画)
生1:在山脚,他看到了整个泰山;在对松亭看到了山势和云海。
(板书:整个泰山 山势、云海)
师:山势就是什么?
生2:就是山的形状。
师:是的,山的样子、形状。那么中天门、南天门这儿呢?
生3:中天门天还黑,作者忙着赶路,所以没有写到景物。在南天门,作者看到山路,也就是有高又窄的石阶。
师:真是好孩子!读书真仔细!中天门一笔带过,是略写;南天门写到的景是石阶,但这一节更多的是在写人。
师:(指板书)作者写景的时候用上了许多优美的句子描绘了“整个泰山、山势、云海还有石阶”,那么让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一个地方的美景呢?这里的景物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下面就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曲线划出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批注。
(生朗读课文,并作圈画、批注)
师:和大家来交流分享一下吧。
生1:我感受最深的是这一句:山势越来越陡,抬头望去,夜色中的整个泰山就像一堵高大的墙顶天而立,给人以天有多高,山有多高的感觉。这个句子用上了比喻,把泰山比作成了一堵墙,形象地写出了泰山雄伟高大的特点。(板书:高)
师:发现作者用上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泰山的雄伟高大的特点,再找找,句中还有哪些词语也写出了泰山的这个特点?
生2:还有“顶天立地、天有多高、山有多高”这些词语也写出了泰山雄伟高大的特点。
师:(出示夜色中的泰山的画面)看,这就是顶天立地、高耸入云的夜色中的泰山!让我们一起来朗读好这个句子。
生:(齐读)山势越来越陡,抬头望去,夜色中的整个泰山就像一堵高大的墙顶天而立,给人以天有多高,山有多高的感觉。
师:继续交流。
生1:我最喜欢的是对松亭的云海: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雪白的棉絮层层叠叠地飘落在山峰中间,有的像长长的绸带悬在空中,有的撞碎在山崖上,像涨潮时的海水在岸边溅起无数朵白色的浪花。这句话用上了比喻的手法,把云比做成了棉絮、绸带、浪花,让人感受到了云海壮观美丽的特点。(板书:美)
师:也注意到了修辞手法的运用,那么,这里只用到了比喻吗?
生2:还用上了排比。
师:是啊,三个比喻组成了一个排比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边读边再好好感受一下,对松亭的云海究竟有哪些特点?
生:(齐读)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雪白的棉絮层层叠叠地飘落在山峰中间,有的像长长的绸带悬在空中,有的撞碎在山崖上,像涨潮时的海水在岸边溅起无数朵白色的浪花。
师:云,或者说云海还有哪些特点呢
生3:我感受到了云的洁白、轻柔。
生4:我感受到了云的的变化多端,富有动感。
师:动感,这个词语用的真好,这里的云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让人感觉像是步入了仙境了一般。老师这里有一些云海的画面,你能来描绘一下吗?
(播放云海画面;出示句式: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
生5: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无数的羽毛在一会儿上一会儿下地飘扬,有的像一只只白色的大蝴蝶在翩翩起舞,有的像一群白鸽,在自由翱翔。小学教 学设 计网 W W W.X XJX SJ.cn
师:多么富有画面感的想象啊!真了不起!还有谁?说一个有的也行。
生6: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一条瀑布,从高出飞流而下,飞溅出来水汽迷迷蒙蒙,像薄烟一样笼罩了大半个天空。
师:多么壮观、多么美丽的云海啊!让我们怀着由衷地赞叹再来读读文中的句子。
生:(齐读)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雪白的棉絮层层叠叠地飘落在山峰中间,有的像长长的绸带悬在空中,有的撞碎在山崖上,像涨潮时的海水在岸边溅起无数朵白色的浪花。
师:这个小节还写到了山势,谁来交流交流?。
生1:我站在亭前向下俯视,虽有浓浓的云雾笼罩着,但山势依稀可辨,有的如马鞍俯卧,有的如驼峰耸立。这个句子用上了两个比喻写出了山势的特别。(板书:奇)
师:这两个比喻就是——
生:马鞍俯卧;驼峰耸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