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抓住要点,讲究方法,夯实基础,强化能力──浅谈九年级历史复习备考策略
湖北 王发波
一、复习应达到的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1)构建知识体系,理清知识点,全面熟练地掌握基础知识;
(2)归纳所学知识的规律,弄清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前后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2.过程与方法:
(1)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并能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2)能把所学的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明确自己的不足,找出自己不足的原因,使自己获得提升;
(2)正视自己,树立信心,确立目标,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3)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二、加强集体备课,形成适用性教案
七备:备目标、备重难点、备教学学法、备课堂教学过程设计、备练习题、备学生、备反思;五统一:统一目标、统一进度、统一训练、统一检测、统一分析;四有:有效度、有深度、有广度、有梯度;四准:对课标教材把握准、对教学重难点“吃”得准、对学生水平能力看得准、对中考动态、趋势瞄得准。
1.自备:自己研究,备写教案;
2.集体备:小组备课进行交流讨论,定增补内容。
3.听:由一位老师主讲后再修订;
4.定稿:形成最后大家使用的共同可用的教案;
5.教学反思:每节课后要有教学反思,总结得与失。
三、精细安排,科学管理,加强中考复习三个阶段
学科组要开展复习研讨活动,做到: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中考说明》,研究试题,研究复习教学模式和效益。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毕业水平,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1.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了学生终身发展,为了学生终身幸福。
2.抓好中考复习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系统复习:逐章(单元)逐节复习,对新课教学中的不足进行弥补和充实。这个阶段是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需要把每节课的知识扎扎实实的教给学生,为今后的复习打下基础。
五重:重课标(从课标中找方向,从考点中定范围,以教材为基本素材,形成同心圆)、重教材(回归课本,夯实基础)、重考纲、重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知识求面、求广暂不求深;求基础暂不求知识的纵横联系和综合;线索求大线暂不求细)、重落实(要依据课本逐册、逐章、逐节全面复习,采取“先学后讲课课练”的模式)。
目标:优、中生全面、熟练掌握“双基”知识,学困生较全面、熟练掌握“双基”知识。
第二阶段是专题复习:此阶段的复习是在单元复习的基础之上,形成专题抓联系,全面理解提能力。重点是同时政热点联系紧的。通过这轮复习应让学生把尚未完全掌握的知识掌握起来;把未理清的若断若续的线索拉连贯、串成线;把前后左右粘连的若即若离的知识形成面上的整体知识。
五重:重构建(打破教材体系,强化专题复习,落实主体知识,构建知识网络)、重方法、重能力(学习是一个由薄到厚的过程,复习则是由厚到薄的过程。)、重技巧、重重点、难点、热点。
目标:在大面积提高的基础上培优。提高优秀率。
第三阶段是适应性训练:与中考时间、分值、题型、题量、样式、分数比例、难易程度、评分标准等相似,进行适应性训练。让学生体验、感受中考,进行自我定位、自我调整。
五重:重规范(命题、解题)、重心理(正视自己、准确定位)、重难易、重评析(分析原因、插漏补缺)、重调整。
目标:中考正常发挥、超常发挥。不因临场前准备不足而丢分。
四、加强复习课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探讨提高复习课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构建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互动、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复习课课堂教学模式。上好三种形式课:系统复习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评讲课。
2.克服几种现象:不备课上课、学生读一节、学生练一节、老师讲一节、教师评一节、“满堂灌”、“一言堂”、“一刀切” 。
通过备课组研究交流探究,构建最优化复习课课堂教学模式:围绕课标,选择内容──创设情境,导入课题(5分钟)──展示目标,自主复习(15分钟)──交流成果,反馈矫正(10分钟)──知识构建,强化记忆(10分钟)──达标测评,巩固拓展(5分钟)。
(1)围绕课标,选择内容(课前准备):
(2)创设情景,导入课题(5分钟):导入形式可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多样,但应紧扣本课学习内容,具有启发性和思维价值。复习课使学生接触已经学习过知识,学生思想上缺乏新鲜感,如果能根据课题灵活的采用新鲜的导入环节,从开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同时也就激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
(3)展示目标,自主复习(15分钟):此环节让学生一目了然,做到心中有数,复习起来有的放矢,指定目标要准确,例如,这节课要了解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认识什么,会运用什么知识解决那些问题等。学生围绕目标自己看书、思考、记忆。对存在疑问的地方提出质疑,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动眼、动口、动脑,品尝自主学习的愉悦,使学生成为学生的主题,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4)交流成果,反馈矫正(10分钟):通过口答、笔答等形式,检查复习的效果,及时反馈,查漏补缺,深化理解有关历史内容。
(5)知识构建,强化记忆(10分钟):通过学生交流,教师点拨、补充、更正、归纳,学生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化,进一步条理化,继续巩固未掌握的有关内容。
(6)达标测评,巩固拓展(5分钟):进一步检测,及时反馈,教师根据复习的内容和要求,精心设计习题,及时巩固学生的劳动成果,试题的设计要立足学生实际,难度要适中,既要让学生体会到辛苦后成功的喜悦,又要让学生通过做题发现容易出错的问题。
3.多种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综合运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1)专题复习课:前后知识的联系,知识的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中考中的重点、热点、难点。优、中等生有大的提升,目的是培优。重点是精心选题。
(2)习题(试卷)评讲课:自评→他评→互评→师评→反思。
4.“学会”、“会学”:是课堂教学改革目标。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等。学生就能学会,而学会了,学生便容易激发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样学习就能进入良性循环的机制:学会→兴趣→愿学→乐学→学会。“自学”、“互学”、“导学”“展学”:新课堂倡导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
(1)导学:教师导学贯穿整个课堂,但不是去“主宰”整个课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教师的调控下,将时间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让学生自学、互学、展学。实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2)自学:自主学习是互学的基础(扎扎实实的预习自学,才会有精彩的展示)。导学又是自主学习的基础,教师引领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堂,带着问题走向自主学习,带着思考走进交流,独立自主学习(不需要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3)互学:(组内互学、交流、讨论、展示,兵教兵):互学又是展示组内学习成果的基础。在自习的基础上各小组内共同交流,要求学生感想、敢问、敢说、敢答,展示自己存在的疑难问题。在组内开展“兵教兵”活动(我不懂问组内学生,我会的主动讲解)。集中及时解决学生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在互学过程中,学生克服了独立思考时的思维局限,集思广益、广开言路,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学法指导,让学生知道怎样“动”,怎样“活”。教师要在此环节,进一步明确哪些内容将要作为集体展示的重点,集体展示有的放矢。
(4)展学:(集体展示组内学习成果,生生、师生、组间互动过程,兵强兵):共同疑难问题、学生出错率高的、一题多解的、能归纳方法规律的、能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容等作为集体展示的重点内容,太难和太易都不作为集体展示内容。通过此环节让学生理解、掌握、体会的更深、更透、更快。老师选择合理的题目或内容进行分组研讨,如果是较难的一个组分配一个,如果是较易的一个组分配多个。各小组明确任务后,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可以到黑板上板书做题过程,然后由学生上台讲解展示提升学生能力。教师在学生展示时要适时地巧妙精讲点拨,寥寥数语,以一当十。
五、中考复习备考中要重视的几个方面
1.复习课比新授课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时间上来说,学生活动时间一般超过三十五分钟,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充分调动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克服时间加汗水、题海战术的做法。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非智力因素(意志、情感、态度、毅力、兴趣等)。
3.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纠正学生的错误和新授时的知识缺陷,同时注意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每一个学生在新授的基础上都有一个明显的提高,甚至是质的飞跃。
4.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能采取放羊式的复习。绝对不能教师只图个人轻松而放弃对学生的督察、指导、检测。建立学生易错试题分析与解析本,找出错误的原因,知道自己的弱点,做到有的放矢。
5.教师要及时准确的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否则,指导就没有针对性,督察就成为一句空话,检测也只是一个形式,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6.做好情感投入,关注优生,关心中生,关爱学困生;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做好培优、促中、转差工作。
7.每周坚持开展“讲一节复习公开课” 活动,研究怎样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