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识字二·比一比》教学反思1
一、总体感受
因为没有带低段数学的历史,生怕自身的言行举止不适应儿童,不被儿童所认可,因此对本节课的胜利我颇感意外。说实话,一节课下来,我完全忘了自身是一位老师,是站在三尺讲台上为小朋友们在传授知识,而的的确确是把自身当成了学习的参与者与合作者,与小朋友们一道愉快地学习,一起的研讨问题,甚至相互反驳,直到达成共识,圆满解决问题。总之,与小朋友们一起学习,其乐无穷。
二、胜利之处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根据这个目标,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和组织教学的:
1、根据同学的认知抵触,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第一环节的设计遵循了同学的学习心理规律,关注了同学的情感态度。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的同学往往不是对教材和笼统的数学知识自身感兴趣,而是对外部事物感兴趣,根据这个特点,我首先演唱一首《敢问路在何方》让同学来猜此歌出自什么电视剧,然后再讲《西游记》里猴子摘桃竞赛的故事,让同学判断究竟谁是冠军这一有争议性的问题引发同学的思维矛盾,使同学认识到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认识平均数的必要性。在引发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发生思维碰撞,燃亮智慧的火花,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平均数。在认识了平均数的必要性后,再通过摆圆片这一活动,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归纳出求平均数的方法,使同学的思维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2、让生活的问题数学化。《课标》中要求教师应该充沛利用同学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同学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课堂中我从同学熟悉的生活事例动身,设计了“谁是冠军?”,“谁是足球先生?”,“老师有危险吗?”等一系列的生活问题,把同学的注意力吸引到解决身边的问题之中,而不是练习事不关己的“应用题”,是整节课围绕着生活化,情景化,游戏化来进行学习。
3、让评价多元化。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同学学习数学的历程,激励同学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这节课,我力争对同学进行多方面的评价,评价重在关注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特别是他们在活动中表示出来的良好品质与习惯。如:敢于提出问题,善于倾听他人意见,和同伴合作并表达自身的想法等。让同学在评价中认识自我,学会欣赏他人。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这节课总体感觉较好,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个别同学还是受已有知识的局限,对“平均数”持“怀疑”态度,教师没能给同学充沛的时间发表观点,小组讨论,只是为了节省时间而一带而过。
2、在同学解决“谁是冠军?”这一实际问题时,教师没有强调当两组人数相等时可直接看总分来决定谁是冠军,只是一味的让同学求平均数来解决,因而忽视了解决问题方法多样性的教学,这是本节课的一大败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