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0-4-14 19:00:00
|
只看该作者
2.讨论、筹划。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能够从身边调查了解到这么多有关各民族的内容。我们身边有很多少数民族的朋友,有的我们每天都能接触到,怎样才干和他们相处得更好呢?你想和少数民族的朋友在一起做些什么?
生1:我想和他们一起做游戏。
生2:我想和他们一起唱歌跳舞。
生3:我想和他们一起看动画片、画画。
生4:我想和他们一起过生日。
……
师:同学们想了这么多,这样吧,今年
端午节,我们邀请身边的少数民族朋友一起,举行一个联谊会。
师:要想胜利地举办这次联谊会,我们要进行哪些方面的准备呢?这个
联谊会请你来筹划,你有什么金点子?
生1:我们要在黑板上画图画。
生2:我们要准备一些节目,还要准备一些吃的。
生3:我们要把教室安排得漂亮一些。
生4:我们要邀请少数民族的朋友一起开联谊会。
生5:我们要准备一些游戏。
生6:我想把找到的一些资料,摆在教室里给其他小朋友看。
……
3.活动。
师:根据大家的想法,咱们这次活动分四个小组:安排黑板小组、安排教室环境小组、准备节目小组、写邀请函小组。大家根据自身的喜好和特长,选择活动小组。小组活动,教师分组指导活动
4.延伸
师:我们今天的活动就到这儿,老师会布置时间让大家继续准备联谊会,大家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继续找资料,空虚你筹备的内容。
〖教学反思〗
在进行本活动的设计时,我突出活动的生活性特点,遵循同学的生活逻辑,以同学的实际生活为基础和源泉,根据本单元的内容,设计找找身边不同民族的人调查活动。正是引导同学在自身的生活中调查,使每个同学都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胜利的体验。经过第一次活动,同学了解到了身边有很多少数民族的人,因此对少数民族的有关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兴趣,教师借机引导同学调查、搜集有关少数民族的相关信息。在第一次搜集过程中,同学只简单地从课外书上、网上查找了笼统的文字资料,没有达成本次收集活动的目标。因此,我组织同学进行了第二次收集活动。在搜集活动前,我对同学进行了细致的指导。如愿以偿,同学从身边找到了丰富的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如服装、头饰、图腾、歌曲等。
正像课前了解到的,同学经过二次收集,找到了丰富的少数民族的资料,并且通过交流,一方面把自身的收获与小伙伴一起分享,体验到了分享的快乐,另一方面通过倾听他人的收获,使自身获得了再次提高。但是,在这一环节中,由于刚开始活动,同学还没有进入状态,交流的积极性不高,同时由于时间关系,又没有使每个同学都得到发言的机会,因此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假如在全班交流之前布置一个小组内的交流,效果应该会更好。
在小组准备活动时,我鼓励同学自由发挥兴趣和特长,引导同学相互合作,并深入到小组做具体的指导,既有针对性,又不浪费时间。由于本次活动的时间有限,同学在小组内的活动没有进行完,需要另行布置时间或让同学自寻时间,继续筹备,为胜利举办与少数民族朋友的联谊会做好充沛准备。
〖点评〗
点评一
白老师所上的《我所知道的民族》这一课,较好地挖掘了课程资源,强调了课程资源与同学实际生活的紧密结合。首先,教师善于发现同学中的各种生活事件,使之成为活动有效的课程资源。在活动中,教师善于利用同学包括同学家长与少数民族朋友交往的事例引入活动,而且教师以敏锐的眼光发现自身身上的优势,与同学一起成为活动的参与者。其次,教师能够与其他教师取得联系,使专业教师(如把音乐老师请进课堂)也成为活动的指导者。同学在筹划会的活动中积极主动,出谋划策,使活动真正成为同学自身的活动,追求活动的个性和创意。此外,教师注重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在相互交流中提升自身的生活。
问题与缺乏:1.在活动中,儿童缺乏相互之间的相互评价。2.活动中对于同学了解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等,缺乏深层次的挖掘和调查。
点评人: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教师进修学校 刘 丽
点评二
在本案例中,教师让同学通过制作调查表、采访、询问等多种方式去获取主题活动所需要的资料,并对同学搜集资料的活动给予了指导,使搜集资料能力的培养落到了实处。同时,教师还充沛注意到这一活动主题各环节的相互关系,以和课内外的延伸,使同学获得更丰富的直接经验,更好地落实了活动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对同学搜集的许多资料和汇报交流,教师缺少指导和评价。教师不应该把活动仅仅停留在“我想干什么”上,还应了解同学为什么想这样做,准备如何做这一过程。只有通过这样的指导,才干引导同学活动得更具体更深入,而不是停留在口号式的表达上。
点评人:编委会 杨 霖
点评三
让同学了解各民族的知识不是民族教育的最终目的。教师向同学提出了“身边有很多少数民族的朋友,有的我们每天都能接触到,怎样才干和他们相处得更好呢”的问题,这非常重要。相对于其他同类案例来,这是本案例的一大亮点。教师希望同学利用掌握的知识去实际地行动,在生活中做到对不同民族的尊重、团结,这说明教师意识并理解了活动应当追求的目标。可惜的是,这一重点没有能够真正当作重点有效地展开。另外,教师的反思比较空洞、笼统,缺乏对教学中的问题的深入分析和考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