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015-9-19 00:29:12
|
只看该作者
篇三:缅怀革命先烈
”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吧,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1936年8月2日,母亲赵一曼于车上……“清明时节,偶尔在电视上看到了这句感人的话,便再也止不住了,去网上查找关于重读抗战家书的系列节目,深深地被感动了。关于赵一曼,我们在小学的时候学过一篇课文,名字叫《一个粗瓷大碗》,讲的是她关心抗日小战士的故事,那个时候还是有些懵懂,只是感觉到她对战士的关心不那么明显却又深入人心。
后来又看了别的抗战英雄的事,比如戴安澜将军的”为国战死,事极光荣“,左权的愿拼热血卫吾华,张自忠尽忠报国,取义成仁,”国家已到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再无其他办法“。彭雪枫:”战死疆场也心甘情愿“。,郝梦龄:成功不必在我,我先牺牲,等等。字字血泪,句句惊心,但是不屈的力量,昂扬的精神隐藏其中。在那个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这些人,这些被我们现在称为民族英雄的人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保卫了自己的家人和孩子,同时,为了保卫更多的同胞,他们义无返顾的走向了抗日战场,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的蓝天下,怎么能不缅怀和追思他们呢?
在价值观念日趋多元的今天,缅怀烈士彪炳史册的功绩,追寻烈士们永垂不朽的精神,通过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来校正我们的价值观取向,校准我们的人生坐标。清明时节,追忆亲人,缅怀故人,是国人寄托哀思的传统节目,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到了,因清明扫墓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日益凸显,关于文明祭祀的呼声也愈来愈高。
祭奠先人的习俗无可厚非,但需要指出的是,”清明习俗承载着厚重的中华文明,也积淀了许多陈规陋习。“随着时代的进步,在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今天,现代文明要求人们革除陋习,改革摒弃清明祭祀的旧方式、旧习惯,弘扬倡导新礼仪、新风尚,提倡祭奠习俗的文明。祭奠仪式不必拘泥于一种,更不必囿于陈规陋习,随着人们文明祭奠亡者观念的变化,新近出现的许多文明祭奠形式,用植树、种花以及在祖先墓前献一束献花、放一曲音乐等方式来祭奠先人,都值得借鉴。网上祭扫从2000年出现第一家网上祭堂起,目前全国各地已有数十个网络祭堂。逝者的音容笑貌保存在网上,悼念者随时可访问网上纪念馆,献一束鲜花、点一枝蜡烛、留一曲旋律,或在论坛上抒发自己的思念,新型绿色、安全环保,都不失为很好的祭扫方式。
如果亲人,烈士在天有灵,我想只要我们有那份心意—那么他们也会赞同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