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读书随笔 民主教育在课堂读后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18 20:22: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暑假期间,有幸拜读了当代教育家,教育哲学博士李镇西老师的著作《民主教育在课堂》,让我领略了民主教育的魅力。老师的微微一颦、轻轻一笑,竟有如此魔幻的力量,顷刻之间就能使学生感觉到轻松,远离紧张,使他们感受到前进的动力,给予别人微笑是可以快乐自己的。正所谓:给学生一脸阳光,而老师收到的将是一身阳光。 当然,民主教育肯定不只是微笑教育,那么民主教育的内容是什么?民主的课堂应该如何去营造?  

民主课堂是什么?民主课堂是建立在师生人格平等基础上的课堂,是以师生积极交流对话生成为主的课堂,是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的课堂,是充满生命幸福与人性光芒的课堂!这部著作聚焦李镇西老师在成都武侯实验中学力推的民主课堂建设。他们紧扣课改,以课堂为突破口,在转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构建高效、民主的课堂模式,重建适宜师生生命成长的课堂生态和教学关系。全书从“思考”“故事”“成长”三个角度全方位呈现了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民主课堂”建设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

素质教育呼唤课堂民主,课堂民主是社会民主化的要求,也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探讨什么是课堂民主,怎样创建课堂民主,激发学生兴趣,培育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的一代新人,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我们的愿望。特别是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中,如何创设民主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广大体育教师关注的炙热点。

    那么什么是课堂民主呢?课堂民主应该是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下建立起来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和谐、愉悦、亲密及独立思考、思维活跃的课堂气氛,它体现为:始终以平等亲和的态度去对待正在成长中的学生,不但尊重他们含苞怒放的智慧、情感和志趣,也尊重其各不重复的个性、可爱的、单纯的烂漫和天真;不但尊重他们与己和谐的求同思维,而且也尊重其新锐有余、成熟不够的求异思维。教师只有具备这种民主的教学作风,才可能打开学生的思路,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培养学生的开拓进取精神,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和优势,促进学生发展自己“特别灵光”的领域,造就一批积极进取的、具有健全人格的新时代人才,真正使课堂成为人才自由成长的沃土。

    实施民主教学,要求我们要有“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博大胸怀。教室不再是教师唱独角戏的场所,而应该是师生之间进行交互对话的舞台。教师要“放下架子”,“降格”待己,把自己放在“学习者”而不是“教书者”的心理位置上,站在“同学”的角度,化解师生之隔、教学之隔,为教学成功奠定心理情感基础。要跟学生进行“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同学式”的“心灵交流”,将教师的“主导”作用渗透消融于平等、坦诚的“对话”中,尽力达到“润物无声”的境地。

李镇西老师认为,享受教育的幸福,教师职业不应该仅仅是“奉献”,或者说,这个“奉献”本身也是收获,收获成长!教师的成功不应该仅仅建立在学生的成功之上,而应该有自己的成功:对教育的认识更加深刻,拥有的教育智慧更加丰富。只有让自己的课越上越精彩,并进行教育科研取得成果,开始写作并发表教育文章乃至出版教育著作,踏上由一名普通的教师通往教育专家的道路……教师才能真正体验到仅有的幸福。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上来。”如果教师不想只做“教书匠”,而想获得职业幸福感,就必须阅读大量的书籍,认真地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深入到教育的改革和研究中去,这样才会始终沉浸在幸福的海洋里。

读了这本书以后,我的心更加透彻了,因为对这些经验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学生,让我更自觉地去研究我的学生,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寻找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从而把学生的纯真的心灵开启,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每当接到学生的喜报时,或者看到学生的进步时,我就有一种收获硕果的快慰。特别是在课堂中,我常与学生一起做同样的事,甚至是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比如我的标准示范,赢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也拉近了我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距离。虽然现在的我还如此渺小,缺乏陶行知先生那种拼命的工作热情,没有苏霍姆林斯基的那种敏锐的眼光,更没有孔子的聪慧心智,但我已尝到了教书育人工作中的甜头,生活中以获得了充实与满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对学生多一点尊重,少一点批评,对学生多一点平等教育,要让我们的学生意识到:同在蓝天下,都是大写的人!人与人之间的智力、才能、学习成绩、性格特点、家庭经济情况等存在着客观差别,但每个人的尊严和权利都是绝对相等的。平等只能在平等中培养——今后的教师如何对待学生,明天的学生就会如何去对待他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9 11:2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