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市万州区沙河小学 张程玉
这是发生在1935年秋天,红军长征路上的一个感人故事,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并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一路上尽心竭力照顾三位生病的红军战士过草地,不惜牺牲自己。课文通过这个感人的故事,着力表现了红军战士终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一、精当的剪裁
炊事班长一路上尽心竭力照顾三位红军战士,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情,要把这些感人的故事一一道来,那可是一部长篇小说。要在这样一篇短文中来讴歌老班长那光辉的英雄形象,就需要精当的选择和组织材料。作者重点选取了三天的事来详细地描写,一是小梁看见老班长吃鱼骨头的那一天,二是老班长命令他们和鱼汤的那一天,三是老班长牺牲的那一天。因为这三天的事很典型,最能充分体现老班长那忠于革命事业,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二、生动的描写
在叙述典型事例中,课文没有平铺直叙,而是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了人物的崇高内心世界,使人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描写老班长外貌:“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脸上布满皱纹,两鬓斑白,显得十分苍老。”从这憔悴衰老的外表,就能体会到他为革命事业是怎样的操劳。“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这段包含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内心感受的描写,把老班长嚼草根、鱼骨头的艰难,“我”的痛苦和难过写得真挚感人,催人泪下,同时也生动刻画出老班长那舍己为人的心灵世界。再如,病号不吃,老班长“皱起眉头”;吃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一丝笑意”。强烈的神态对比,鲜明的映衬出老班长为谁忧虑、为谁欣喜,为啥痛苦、为啥欢乐的内心世界。
课文中像这样细致入微的描写随处可见,正是这些描写揭示了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和可贵品质,让人感动,催人奋进。
三、朴实的语言
课文尽管描写细腻,但语言朴实,没有什么华丽的词句,更没有情感强烈的语句,而是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道来,如实的记录前进的历程,平实的叙写人物的言行举动。正是这样的语言表达,把老班长那了不起的品格真实而又真切地展现了出来。字里行间浸透着对老班长的崇高的敬意和深切怀念。
四、深邃的题目
课文题目“金色的鱼钩”含义深刻,引人深思。“鱼钩”是普通的,“一根缝衣针”弯成的,但却是老班长一路上尽职尽责当好“上级、保姆、勤务员”的英雄历程的记录,是老班长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对战友关怀照顾无微不至的见证;“金色的”喻示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终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熠熠生辉、永垂不朽。
《金色的鱼钩》资料链接
红军长征概况
(一)长征的定义
长征是指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陆续从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地区进行的战略大转移。
(二)长征的意义
1935年12月27日,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指出:“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无以伦比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长征的胜利,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红军主力转移到抗日的前进阵地,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担负起抗日战争中流砥柱的使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
长征的胜利,宣传了党的主张,播下了革命的火种,扩大了党和红军的影响。
长征的胜利,保存和锻炼了革命力量,经过长征考验的共产党和红军将士,许多成为治党治国治军的骨干。
长征的胜利,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逐步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这是党和革命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最重要保证。
长征的胜利,向全世界宣告,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是不可战胜的。
(三)长征前涉及贵州的革命根据地
黔东革命根据地(1934年6月至9月,由红三军初创。10月,红二、红六军团会师后,根据地扩大。红二、红六军团撤离后,黔东特委和独立师坚持斗争至11月。根据地包括贵州沿河、印江、德江、松桃、江口、石阡及四川的酉阳、秀山,方圆300余里,人口10余万。)另外,1934年10月红二、红六军团会师后发起湘西攻势,至1935年1月,创建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四)长征的原因及目的
1933年9月,国民党当局以50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和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指挥,1934年10月中旬,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利。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并实现北上抗日的目的。
继中央红军之后,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奉命从鄂豫皖转移,以建立新的根据地。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为了向四川、甘肃边界发展,配合中央红军在川、黔、滇边的作战,发起强渡嘉陵江战役。红二、红六军团(即后来的红二方面军)在粉碎敌人“围剿”后,于1935年11月主动撤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实现战略转移。
红军长征的直接目的,是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包围,保存有生力量。长征的战略方向和最终目标,是北上进到抗日前线,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五)长征的基本过程
1934年4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广昌保卫战失利,中央红军粉碎第五次“围剿”已极少可能。5月,中共中央开始酝酿战略转移。7月,为了调动和牵制敌人,红七军团以抗日先遣队名义北上,红六军团也随后西征。1934年10月中旬,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简称)率领中央红军主力5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直属部队8.6万余人,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长征初期,中央红军顺利突破敌人三道封锁线。但在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时,遭受很大损失。在毛泽东坚决主张下,中共中央政治局放弃了去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主张,并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指挥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跳出了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
为了配合中央红军作战,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3月下旬发起强渡嘉陵江战役,实际上开始了红四方面军的长征(也有认为红四方面军长征从5月开始)。
5月下旬,中央红军向川西北挺进。6月中旬在四川懋功(今小金)地区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会师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两河口召开会议,决定红军继续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但张国焘反对中央北上方针,坚持南下。中共中央多次催促、劝说无果。9月,中共中央率红一方面军主力部队先行北上。
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从河南罗山县出发开始长征。1935年9月15日,红二十五军到达陕西延川永平镇(今永坪)。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红一方面军主力到达陕西吴起镇。
红四方面军南下后,转战于川康地区。1936年7月上旬与红二方面军共同北上,10月9日在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
红二、红六军团于1935年11月19日从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开始长征。1936年7月2日到达川西北的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7月5日,红二、红六军团与红三十二军编成红二方面军。7月上旬,红二、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到达甘肃隆德西北的将台堡(今属宁夏西吉)地区,与红一方面军会师。
以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会宁和将台堡地区会师为标志,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六)长征中红一、红二方面军基本序列
红一方面军:1930年8月,红一、红三军团在湖南浏阳会师,合编为红一方面军。1931年11月下旬,红一方面军总部撤销,所辖部队由中革军委直接指挥,并统称为中央红军。1932年6月,中共苏区中央局决定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1934年1月,中共中央将红一方面军总部撤销,并入中革军委机关,所辖各部队由中革军委直接指挥,再次称中央红军。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开始,参加的有第一、第三、第五、第八、第九军团,以及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中革军委机关及直属部队编成的第一、第二野战纵队。1935年6月,中央红军恢复称红一方面军。8月,红一、红四方面军混编为左、右两路军(原红一方面军第一、第三、第五、第九军团分别改为第一、第三、第五、第三十二军。红四方面军第九、第三十一、第三十三军和红一方面军第五、第三十二军编入左路军;红一方面军第一、第三和红四方面军第四、第三十军编为右路军)。同月恢复红一方面军总部。9月,中央纵队和第一、第三军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编入左路军的原属红一方面军的第五、第三十二军与红四方面军一同南下),11月,中国工农红军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宣布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第一、第三军合编为红一军团,红十五军团(由1935年9月长征到达陕北的红二十五军与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合编而成)编入红一方面军序列。
红二方面军:1934年10月,红六军团与红三军(1930年7月,红四军与红六军在湖北公安县合编为红二军团。1931年3月,根据中共苏区中央局和湘鄂西中央分局的指示,红二军团改编为红三军)在贵州印江木黄会师,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1935年11月,红二、红六军团开始长征。1936年7月,红二、红六军团与红三十二军(原红一方面军的第九军团)在甘孜组成红二方面军。
草地
课文中的草地指的是松潘草地,它位于青藏高原同四川盆地的连接段。面积约1.52万平方公里。海拔在3500米以上。由于排水不良,形成大片的沼泽。水草盘根错节,结成片片草甸,覆盖于沼泽之上。草地气候极为恶劣,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雨雪风雹来去无常。过草地是红军长征中最艰难的行军。行军时,稍不小心,偏离道路,就会陷入泥潭,遭受灭顶之灾。红军战士凭着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钢铁般坚强的意志,战胜千难万险,走出了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
青稞也叫元麦,大麦的一种。成熟时麦粒易从壳内脱出。粒大皮薄,麦麸少。我国西藏、青海等地称作青稞,是当地人的主要粮食,也可酿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