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8日,我有幸随市科学骨干教师研修班成员外出听课,这次听的是湖州市级的优质课评比。由于时间有限,只听了6位教师的课,但仍有不少收获。下面就其中一位教师的课谈谈自身的感受。
本节课是浙江省的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第五节内容,是初中科学浮力章节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它涉和物体浮沉条件和应用两方面的知识,具有知识量大,相互联系紧密和知识交*的特点。丁育敏老师能抓住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启发为主、以拓展为目标,通过开展同学小组活动和实例分析,使本节课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教学目标方面的评价
丁育敏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抓住物体浮沉条件和通过浮力知识应用实例培养同学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激发同学学习情趣这一主线开展课堂教学。让每个同学参与活动、探究知识,通过同学活动,综合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力和物体运动关系等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能掌握一些利用浮沉条件的重要应用。
二、说课稿的评价
说课稿理念依据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科学课程规范》中:面向全体同学,立足同学发展,突出科学探究等基本理念。改变了同学被动接受的保守的教学模式,“在探究状态下学习”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整个课堂设计完整、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前后呼应。整个过程设计较为合理。
三、教学过程的评价
1.以平常显反常,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丁育敏老师教师创设了一个最平常的生活情景:两个外表一样的乒乓球放到水中会出现什么情形?同学会想当然的认为都漂在水上,然而,结果却大出意料,原来有一个乒乓球事先灌了砂子。随后教师作出了一个谬论“下沉是因为重”。但一个质量更大的网球却能浮在水上,证明了它的不正确。“物体浮沉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同学展开讨论。整个过程在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引入课题,并展开讨论。一开始就让同学处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激发同学学习欲望,让“要求同学学”变成了“同学要求学”。
2、注重探究,教学方法多样
本节课在说课稿和实际授课中营造了浓厚的探究氛围,让同学始终处于积极的考虑和探究
活动中。有同学的独立考虑,如:“下沉是因为物体重、上浮是因为物体轻吗?”、“受浮力大的物体一定上浮、受浮力小的物体一定下沉吗?”有分组活动交流合作学习,互相补充,如:“观察物体浮沉与物体自重的关系”、“观察物体浮沉与物体排开的水多少的关系”。有实验演示分析如:“鸡蛋在水中上浮、下沉和悬浮”的演示和受力分析。有同学实验如:“橡皮泥制作小船漂起来”,“用吸管自制密度计”等。通过不时的探究,让同学自身去考虑,去动手实践。将同学活动不时推向新的高潮,让所有的同学都明白了“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的方法”,不只教给了同学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同学科学探究的方法,这是这堂课同学最大的收获。
3、学以致用,教学举例贴近生活
比方,教师利用汤圆的浮沉,让同学觉得熟悉、亲切,然后通过所学知识来解释,让同学初步体会到胜利的喜悦。并以浮沉条件的重要应用引出潜水艇,先组织同学讨论分析同学潜水艇的工作原理,然后让同学观看潜水艇的上浮、下沉录像,使同学进一步理解潜水艇的工作原理,给了同学探究科学的启迪。同时又举出鱼的上浮下沉,使同学了解浮沉分析的多样性、实用性。
4、注重情感目标的培养
教学中,通过教师有序的导、同学积极的参与、体验、合作、讨论与交流,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机的结合。培养同学终身的探索兴趣和科学的学习态度,树立将科学转化为技术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面对全体同学,让每一个同学都有收获,都得到胜利的体验,充沛体现了教育面向全体同学的新课标精神。
四、意见和建议
1、关于同学容易混淆的“浸没”与“悬浮”末能明确区分。
2、由于本节课内容比较多,教师在时间分配上欠合理。教师要加强同学活动的指导,控制好活动时间。
3、同学的小组活动较多但小组合作交流的不够有待加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