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52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6年1月25日放寒假复习迎考小学国旗下讲话稿第二十二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13 14:41: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6年1月25日放寒假小学国旗下讲话稿第二十二周

期末考试,你准备好了吗?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期末考试,你准备好了吗?
  时光如梭,转眼间一个学期即将结束,期末考试一天天临近,你们都准备好了吗?在过去的时间里,我们收获着快乐,收获着成功,不知不觉中,我们就要迎来本学期的期末考试了。期末考试是对我们一学期以来学习情况的检验,通过考试,我们可以总结一学期的学习情况,并检查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得当,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做出适当的调整。因此,期末考试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一定要以正确的态度认真对待期末考试。
  同学们,面对即将到来的考试,你准备好了吗?我想:经过老师和同学们自己的不懈努力,我们应该有理由理直气壮地说一声:“期末考试,我准备好了!” 那么,面对考试,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首先是做好考前准备。为了使考试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要正确看待考试的目的,积极备考。复习期间,要讲究科学的复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保持正常的作息习惯。其次要正确对待考试。考试既是知识的检测,又是意志的磨炼。考试时要紧张但不能过于紧张,要沉着冷静,对自己充满信心,同时要科学对待考试,认真分析试题,仔细推敲,先易后难。遇到容易的试题不要忘乎所以,要细心谨慎;遇到难题也不要惊慌,认真思考。许多同学考不好是因为粗心大意,把会做的题随手做错了。我们要吸取教训,做到基础题不失分,争取战胜难题,并注意把握时间。
  最后我们要“诚信”。“诚信”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期末考试中,我们要遵守考风考纪,发扬“诚信”品质,把真才实学充分发挥出来。
  同学们,让我们面对每天升起的太阳,一起立下发奋学习的志向,一起向理想奋进吧! 最后预祝同学们在期末考中取得优异成绩。以优异的成绩向家长老师汇报。为新年有个好的开端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努力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8-13 14:41:23 | 只看该作者
科学复习,轻松迎考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科学复习,轻松迎考。复习作为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主要有以下作用:
  (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巩固,同时又获得新的认识和体会。
  (2)有助于掌握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在脑子里逐渐形成知识结构。
  (3)复习时通过综合归纳,就能探索出所学的要点,掌握知识的要领,实现学习过程的飞跃和升华。
  通过以上三点我们知道了复习的重要性,接下来我们来说说如何做好复习。我给同学们总结了以下五点:
  1、 上好复习课。每一节复习课都是经过老师精心设计的。在复习课中,老师必定和大家一起回顾每一类知识的重难点,对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浓缩梳理,所以不能错过任何一节复习课,大家要认真参与,不应在复习课上开小差出现跑神的现象。
  2、 敢于提问。如果感到自己哪方面的知识不过关,有疑问的一定要提出来,问同学、问老师、问家长,弄懂以后还要多练习两次。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有效地弥补自己的知识漏洞。
  3、 认真完成作业。复习期间,老师会根据知识的重难点,有计划地布置作业,有目的地练习巩固。因此,我们必须按老师要求,认认真真地做好作业,只有这样复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自我复习。每个同学的知识水平都不一样,每个同学都有与别人不同的知识优势和知识缺陷,因此就要我们有清醒的头脑,找出自己知识上的不足,制定计划,有选择的侧重地进行自我复习。
  5.既会学习,也要会休息。要想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还必须保证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精神状态。复习期间大家还是像平时那样,注意适当锻炼,合理休息,劳逸结合,每天按时睡觉,保证充足的睡眠。
  希望同学们认真复习迎考,预祝同学们考出优异的成绩!我国旗下的讲话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杨梅小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5-8-29 13:38:29 | 只看该作者
一楼的位置好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5 06:0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