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包括身体的健康,也包括心理的健康。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关系、同学关系、学业压力、社会关系……都会在无形中影响孩子的心理。因此,作为老师,我们已经不能仅限于“教书”,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并帮助疏导不良的情绪。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已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也越来越多的走进了学校的课堂。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思考、感悟而获得心理成长,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的课程。但究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该怎样上?什么样的课才是优质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呢?我认为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一、了解学生心理需要,选题有针对性。
一般的课程都有固定的教材,我们只需按着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则不同,它没有统一的教材,因此,怎样选择合适的内容就变得尤为重要。
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会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正处于客观化时期,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其自我意识的发展从具体的片面的向抽象到较为全面的认识过渡。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初中生的心理发展存在种种的矛盾,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并存,生理变化也对心理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我们要针对不同年段的孩子,设计不同的心理活动课。这样才能切实的帮助孩子解决心中的困惑。
二、营造宽松、和谐的活动氛围。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每个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了解、自我更新的历程,它要求我们在一种彼此尊重、接纳、信任的氛围中,放下个人的防卫意识,与其他成员进行探讨、分享,真诚地进行交流,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如果孩子不愿打开心防,交流出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那这样的活动课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只是走过场。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想办法创设和孩子日常生活相关的情境,付出自己的真情,让学生走进情境中,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增进心理健康。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个性。有的孩子比较容易和他人交流,愿意把自己内心的想法说出来。但也有的孩子自我保护意识较强,不愿意吐露自己的内心想法,只是照着别人的样子说一些话。我觉得,怎样让所有的孩子都真心真意地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一个难点,也是我们今后要努力的方向。只有克服这个难点,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才能真正行之有效。
三、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体验性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其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在课堂中,有的老师使用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一个劲儿地向学生灌输知识: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要做到那几个方面?老师讲得激情飞扬,学生却听得索然无味,毫无效果。
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既然叫活动课,那就应该以活动为主。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进行体验,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行为训练。例如,我们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团体游戏等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感悟,真正获得心理的改变。
四、教师应多聆听、少评价。
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与其他课程不同的一个特点就是它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我们不能绝对地说某个学生的想法是错误的,或是某个学生的想法是正确的,老师的态度应该是始终保持中立的。我们要记住,在活动中,教师只是一个诱导者,应该以聆听为主,以亲切、自然、随和的态度鼓励学生说出活动后自己内心的想法,哪怕学生的想法有所偏颇,也应诱导他说出原因,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理解自己的。在获得学生的理解和信任之后,再进行适当的教育,引导学生把感悟深化。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粗浅的想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一门新的课程,我们都在探索,在摸着石头过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和不解,但只要我们不断努力,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 |
|